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速递》| 《农村经济》2022年第11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点击蓝字关注四川社科院

即刻获取天府智库新内容



《农村经济》简介

 


《农村经济》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农村经济》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农业经济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1年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期刊先后由吴嘉伟、郭晓鸣、杜受祜、张克俊同志担任主编。


从创刊至今30多年来,《农村经济》始终紧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脉络,不断调整办刊思路,朝着“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于一身的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一流期刊”迈进。一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几经扩版,增大刊发文章容量,在保留精品栏目的基础上不断对期刊栏目进行重大调整,以更好地突出研究的重大性、理论性、政策性特征。如约请国内知名专家来稿的“专家视点”,反映党和政府重大政策调整的“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反映突出事件的“灾后重建研究”及为中青年学者提供平台的“博士硕士论坛”等栏目均具有鲜明特点和强烈针对性。二是瞄准研究前沿,组织高质量稿件,将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源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稿源纳入本刊“专家视点”,以进一步提高刊物影响力。如韩俊、张晓山、党国英、马晓河、张红宇、温思美等一批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均对本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纷纷赐稿。三是坚持主动办刊、开放性办刊,充分发挥刊所合一的特殊优势,期刊责编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编研能力,以促进期刊向着高质量水平发展。四是《农村经济》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十分注重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多年来,《农村经济》秉承“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崭新面貌”的办刊宗旨,致力于为经济理论工作者提供研究新动态,为各级政府提供发展新思路,为广大农村经济工作者提供实践新方法。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共同耕耘,《农村经济》于1991年正式列入全国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曾被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优秀期刊称号。《农村经济》也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此外,《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年版)对全国2164种正式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的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序、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各类计量指标排序和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排序,《农村经济》均在“综合性经济科学/农业经济”类期刊中排名列全国第六、在同类地方性期刊中荣列第一。


回顾过去,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农村经济》在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深受四川及全国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喜爱。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三农”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仍将一如既往地追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农村经济》开设有“专家视点、热点透视、土地问题、产业结构研究、区域经济、农民收入与消费、财政与金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现代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经营管理、他山之石”等重点栏目,覆盖面宽,涉及范围广,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等于一身,以期能充分满足各具需求的读者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


投稿方式:

登录《农村经济》网上投稿系统 ncjj.alljournal.cn,点击左侧“用户专区”栏下“读者登录”,新用户注册登录后进行投稿。



2022年第11期目录



2022年第11期重点文章摘要

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张明皓 叶敬忠


[摘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逻辑统一性,应深刻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的内在机理,探寻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当前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面临诸多实践难点,应以县域单元为枢纽,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机制,健全县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均等化的长效机制,构建县域社会组织参与共同富裕的支持政策体系,并基于不同县域类型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差异化实践模式,使城乡融合发展真正成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 共同富裕 实现路径[作者]张明皓 副教授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叶敬忠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市 100193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转型研究”(编号:20&ZD1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与对策

王亚男 吕 晓 张启岚


[摘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土地资产的积累,形成多主体治理的合力,实现要素集聚和乡村空间优化,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入市可通过同地同责、同权同价、空间营利、空间赋能的路径支撑乡村振兴。因此,建议围绕入市配套制度建设、市场机制、基层治理、乡村建设一体化等理论实践创新,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乡村振兴 禹城市 机制 对策[作者]

王亚男 博士研究生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9

吕 晓 教授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9

张启岚 硕士研究生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9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N2114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吕晓系本文通讯作者。

乡村政策执行中“连带—制衡”机制的运作逻辑及实践困境

金江峰 罗兴佐

[摘要]乡村政策执行是效率与合法性的综合平衡。围绕政策合法有效落地,政策执行主体策略性地采取“连带—制衡”机制,通过乡村之间的责任连带与权力制衡、精英群体的关系连带与组织制衡,以及村庄内部的利益连带与伦理制衡等,确保政策下乡与责任下沉的同时,实现矛盾内化与风险转移。但“连带—制衡”机制的实践,易陷入避责与认同合法性的逻辑怪圈,尚难规避政策目标偏离和村庄治理“悬浮化”等问题,需构建权责利一体化的基层政策执行结构与秩序加以化解。

[关键词]政策执行 合法性 连带—制衡 权责利一体化

[作者]

金江峰 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79

罗兴佐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市 401120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第三方治理’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研究”(编号:CCNU22XJ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健康中国视域下乡村健康治理:

逻辑基点、现实制约与现代化路径

刘 莉

[摘要]推动乡村健康治理现代化,有利于促进乡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建设。当前,乡村卫生健康改革已进入加速期,但乡村健康治理还存在治理主体单一、资源配置盘活优化困难、服务提供以治病为中心、治理环境状况欠佳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分析乡村健康治理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等逻辑基点,结合乡村健康治理的现实制约,从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方向四个方面提出乡村健康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关键词]乡村健康治理 逻辑基点 现实制约 现代化路径[作者]刘 莉 助理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2

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大项目“四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编号:SC21ZDTX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对贫困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感的影响 

温 涛  张 鑫

[摘要]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心理层面研究相对贫困对流动群体城市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相对贫困状况降低了其在当地的主观融入感。通过使用OLS和PSM模型研究发现不同标准下的相对贫困状态均显著降低了流动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感;异质性分析表明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本地住房拥有情况、户籍性质、流动方向和流动距离不同的群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存在以权利贫困为中介的部分中介效应;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正规就业和社会交往对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入感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基于文中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实现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几点政策启示。[关键词]相对贫困 流动人口 心理融入感 正规就业[作者]

温 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市 400715

张 鑫 硕士研究生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市 40071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制度体系与长效机制研究”(编号:20AZD080)的研究成果。



“留守丈夫”:乡村振兴的主体类型与功能研究——基于滇中X乡的考察

陶自祥[摘要]我国农民家庭为了应对消费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采取“半工半耕”的家庭生计模式,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女性在服务业市场就业比男性具有更大优势,逐渐取代男性承担起外出务工的角色,男性则留守务农出现了“留守丈夫”。以“男耕女工”为基础的性别分工是个体化与市场匹配的结果。调研发现,“留守丈夫”群体分为返乡创业型、代际合作型、乡土眷恋型三种类型。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主体,在个体价值实现、基层治理和产业兴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功能,是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主体。[关键词]留守丈夫 男耕女工 家庭生计 性别分工[作者]陶自祥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编号:19BSH024)、2018年云南省首届“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编号:YNWR-QNBJ-2018-221)阶段性研究成果。


往期推荐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10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9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8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7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6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5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4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3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2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1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责任编辑:翟 琨

编 辑:何丽娟、石维丹、刘晓娟


  微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微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忠诚 、创新 、开放 、和谐 ”办院方针,推进“名所 、名师 、名院 、名刊 、名网”战略,持续打造“坚强理论阵地 、高端新型智库 、一流学术殿堂 、重要传播平台”,综合实力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属于第一方队。

长按二维码,立刻关注哦

喜欢就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