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要学会告别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1.


经常说「要做有点难的事情」。心理学脑科学上都这样说,有点难才能记得住,有点难才能量变发生质变,有点难才能有心流体验。


但什么是有点难?如何判断呢?我想更准确的说法是「多做有更多反馈感的事情」。


你一直在学,但自己没感到有什么提升,一直在用同样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很辛苦,很容易熬不住了。主要是缺少反馈。而做有点难的事情,意味着你给自己增加一些挑战,这样就有了反馈:有些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有些事情也没你想的那么难。


拿英语阅读来说,或者就是阅读,你一直听别人的总结,看别人给你拆书,你只是在被动的增加知识储备。我们需要这样的行动来让自己感到是忙碌的,是努力的。这是很容易获得反馈,花了几分钟就有收获,心安了不少。


做有点难的事情,是把自己变成读书讲书的那个人,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你会收获更多反馈,这些反馈会帮助提升自己的品格技能,然后会发现自己看到的世界更丰富了一些,体验到的感受也更深了一些。


2.


最近常看到「无痛XX」。比如「无痛写作」「无痛坚持」「无痛学英语」。痛是什么、来自何处?为何要追求「无痛」呢?


做事上来讲,喜欢做的想做的,就直接做了,没有痛苦。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反正都得做,痛不痛苦都不重要。不想做,又没必要一定做,那就不做。


那痛苦这个情绪来自哪里?是不是自己喜欢做也想做,但又怕自己做不好?是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们借着这个情绪校正认知,这痛苦就变成了礼物。再极端一点,真的想做的都做了,心想的都事成了,就没有痛苦了吗?


我也没有答案,我说的是我会从冒出来的这种情绪、这个关键词出发,去看到自己的底层想法。我的认知里,痛苦是这个世界的默认设置,只有接受它面对它,才会感到 「Pain is inevitable, but suffering is optional.」


3.


做都做了,多想一步,多做一步。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勇敢和努力对你偏爱有加,除了 working harder,还要 working smarter。


我们的人生简历来自每一次的 show your work。你做了什么,对你来说很重要;你帮到了别人什么、给别人带来了哪些感动,对他人来说很重要。因此,想到自己,也想到他人,找到那个 sweetspot,好运气就来了。


4.


一早发了 3 条微博,满满的「英语博主」气息。感觉这两年我真的已经转型成了生活博主,英语一直在学在教,但我对英语知识的分享已经没有太大兴趣。


关注我的读者们也多不是奔着学英语来的,我不 spoon-feed,你能自学的我教起来也没劲。我感兴趣的是如何提升自学能力,通过学习认识自己,让自己更自信让生活更有趣。


不过英语还是很重要,它是一个入口,如果还没有走进这个入口,觉察和表达能力不足以支撑解锁新的自己打开新的世界。我希望因为我的存在,可以鼓励更多人开始阅读、写作,一边构建自我,一边获得真实的体验和可能的反馈。


5.


最近常说「轻盈且主动」



轻盈指的是量力而为,按需学习。主动是来都来了,多些认真和行动。


看过,查过,写过,「秀」过,这是实实在在的占为己有、学以致用。可以学的少,但一定要主动。主动认真对待一个想法,对待一句话,一个词,这一刻的觉察和探索就是「禅定时刻」,活在当下。


6.



我跟培元说:「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相信自己就好了,不相信自己的时候你来相信我。这个世界上值得在乎的人不多,自己有成长是最重要的,做一切让你有成长的事情。」


7.


我常鼓励大家,如果想通过自媒体练习表达,试着从每天都写每天都发出做起。这个重点不是获得更多流量,也不是练习坚持。更多是 trial and error correction。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更了解自己,也锻炼自己的 resilience。


我现在时不时有这样一个感受:我写得太多了,我要停一停,多沉淀,多吸收和琢磨,别急着把一些蜻蜓点水的思考匆忙记录下来。你看,20 多岁那股劲儿逐渐消失,我多了被讨厌的勇气,也少了一些希望得到他人认可、证明我自己的动力。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探索,过去很好,现在很强大,未来无人知晓但充满期待


下个月公众号正好写了 10 年,我打算把用了 10 年的「英语学习笔记」改名字,就改成我自己的名字好了。人要学会告别,在告别中接受自己和解锁更多自己。


猜你还想读:

· 对自己狠一点,去变强

· 以爱之名,练习沟通

· 昨天的文章差点成了10年来第一个10w+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