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寒武之盾第八期——世界尽头的海

奇虾 寒武之盾
2024-08-04



上期特别篇我跟大家掰了生命的探索,当然不够全面,并且大部分内容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是进行了整理和搬运罢了。还有,感谢大家对寒武之盾的不离不弃,就凭这个我便要更加努力做好每一期寒武之盾。我在这儿向大家九十度鞠躬至敬!




名画《出水维纳斯》波提切利 布面油画 1432年,美神维纳斯,相传她就是海里诞生的!


说到海洋,它与我们有着密切联系,上期也提到了最早的生命就是源自大海,远的不提,就说说我们经常提起的澄江和关山早寒武纪时期,里面的各种生物,从奇虾到三叶虫、蠕虫、昆明鱼等等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


以上复原图表现的都是早期海洋里的生命!

昆明周边都有寒武纪或石炭纪的海相沉积地层,可以说内陆的昆明与海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此海非彼海,云南当地人都把云南的湖称为“海”,因此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这些云南人心中的海!


对海的憧憬

昆明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滇池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昆明一带没有河湖,只有一片贫瘠的土地,人们都靠天上的降雨来耕种讨生活,不知何时起昆明开始不下雨了,一位年轻的猎手为了给昆明找寻水源,告别了新婚的妻子,走了很多年来到东海。他在海边看到一只鹰叼着一条小红鱼,他用箭射下鹰救下了那条小鱼,没想到这条小鱼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龙王看猎人善良英武想把女儿嫁与他,猎人思念家中的妻子和昆明的亲人执意不肯,龙王大怒将其变为一条小黄龙。黄龙不忘妻子和家乡,一天趁着龙王不备,喝足了海水便飞回了昆明。可是妻子苦等多年思念成疾而死,化作睡美人山。黄龙悲痛欲绝,吐出海水后撞山而亡。他吐的海水汇聚变为了滇池,从此昆明有了滇池,滇池也和西山睡美人相依相伴直到今天......”


滇池与远处的西山相伴



西山龙门观“海”!

通过这个传说可以看出古滇人对海的憧憬,在他们心中滇池就是小一些的海。


作者从小生活在内陆山区远离海洋,小时候却又偏偏喜爱海贝,一次和表姐一起走过一块正在施工的田地,表姐捡到一颗白色的“海螺”,至少当时是这么认为的,记忆已经模糊,但记得螺壳身上的刺很长,我第一反应这螺好美,像是海螺......


当时的我怎么会知道这在我眼中的“海螺”会是滇池里的螺蛳。直到多年后的现在,我才了解到不光滇池里有,云南很多高原湖泊里都有形态各异的淡水螺蛳,它们都是世界上云南独有的腹足类,通过学习了解到,云南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天然湖泊,有滇池(草海,外海)、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星海)、洱海、剑湖、拉市海、泸沽湖、杞麓湖、异龙湖等等。它们大多都有各自特有的物种,当然螺蛳也就只遍布在以上各个湖中。我这才发现自己一直向往的大海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


螺蛳

说到螺蛳就跟大家介绍一下,螺蛳在生物学中归为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螺蛳属。它们是已知最大的淡水腹足类,最大的壳体超过100毫米。在古代“炒螺黄”是皇室贡品,其中的食材取自昆明滇池的螺蛳,并不是我们在乡间吃的炒田螺。

从上图大家可以看到,螺蛳个儿更大,并且带有复杂的纹饰。


以上都是滇池大刺型螺蛳新鲜死壳,于滇池东岸采集

螺蛳最大的壳体超过100毫米,一般50到70毫米大小的较为常见,壳体表层有一层角质皮,颜色从墨绿到棕褐色不等。


金黄的螺肉...别看,我可没有流口水!(≧∇≦)


萌萌的小眼睛和小猪嘴!(≧∇≦)



看啥看人家害羞!(≧∇≦)

作者和朋友有幸在滇池开渔期从渔民手中买了十几个活的滇池螺蛳,了解到它们生活在深水里,对水压要求较高。我们专门用一个水深达60厘米的大鱼缸进行喂养,并且这些家伙比较挑食,主要吃硅藻,我们还专门搜寻螺饲料进行喂养,希望它们能够茁壮成长多生宝宝。让他们能够人工饲养繁殖成功,这样就可以延缓它们的灭绝,就像现在的抚仙湖抗浪鱼一样。


说明

以上螺蛳活体是作者趁着开渔,从渔民手里收来的,并不是我们私自捕捞所得,我们只是在尝试人工饲养繁殖螺蛳,如果成功,就能通过人为干预,减缓它们灭绝。并不是捕来吃和收集螺壳,一个数量少不够吃,二一个螺壳湖边都可以捡到新鲜的没必要花钱出力去捞。请大家不要误会,还请多多谅解和支持。谢谢1


螺蛳亚化石

当螺蛳死亡以后表层的角质层脱落,留出螺壳内部的钙质层,看上去白白的,一般滇池岸边都可以看到大量白色的螺壳,这些螺壳年代从几百到几千年不等,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螺壳表层已经轻微石化,但从年代上看还没达到一万年,所以只能算亚化石,介于化石与现生之间。它们造型优雅,纹饰复杂,看着很像海螺,最大的超过100毫米,都是年代在二至七千年到几百年前的古代螺蛳。

接下来就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在这些云南淡水湖近代沉积中发现的各种螺蛳亚化石吧,给大家看看它们是不是长得很像海螺!


螺蛳们大家开会啦!(≧∇≦)



Margarya melanioides Nevill.螺蛳

(高塔型大刺螺蛳)


(大刺螺蛳)


(螺蛳)


(无刺螺蛳)


(滇池螺蛳?)


(扁刺螺蛳?)


(无刺螺蛳)


(无刺螺蛳)


(介于大刺螺蛳与牟氏螺蛳之间螺蛳的各种变化型,没有一个规律,变化还很多,增加了鉴定难度,一般都归入普通螺蛳。)


Margarya monodi Dautzenberg & Fischer.牟氏螺蛳

(牟氏螺蛳长型)


(牟氏螺蛳,以前定的长螺蛳)


(牟氏螺蛳,几百年前的死壳)


(牟氏螺蛳)


(牟氏螺蛳长型)


(牟氏螺蛳)


(牟氏螺蛳长型)


(牟氏螺蛳同样也有很多变型,曾今分出张氏螺蛳、长螺蛳、牟氏螺蛳等,现在一同归为牟氏螺蛳)


Tchangmargarya ziyi sp.nov.缁衣螺蛳(新种,正在研究)

(缁衣螺蛳,高塔四肋型)


(缁衣螺蛳,高塔五肋型)


(缁衣螺蛳,现生五肋型)


(缁衣螺蛳,现生四肋型)


(缁衣螺蛳,古代高塔型与现生型对比)


Tchangmargarya yangtsunghaiensis Tchang & Tsi.阳宗海螺蛳

(阳宗海螺蛳,不同型对比,高肋珠和小肋珠型)


Tchangmargarya multilabiata sp.nov. 叠唇螺蛳(刚发表的新种)

(叠唇螺蛳,也有很多型)


Margarya francheti (Mabille).方氏螺蛳

(方氏螺蛳)


Anularya bicostata Tchang & Tsi.二肋螺蛳

(二肋螺蛳,高塔与矮胖型对比)


Anularya mansuyi Dautzenberg & Fischer.光肋螺蛳

(光肋螺蛳,高塔无肋型)


(光肋螺蛳,星云湖型)


(光肋螺蛳,高塔狭长型)


(光肋螺蛳,四肋矮胖型)


(光肋螺蛳,各种变化型对比)

怎么样,是不是很像海螺呢?以上大家看到的白壳大部分都是上千年的亚化石,2000-3000年前是螺蛳的鼎盛时期,当时云南各个湖中的不同螺蛳空前繁盛,如今湖边施工时还可以看到那堆积如山的螺壳,便是当时螺蛳鼎盛的写照。


古螺蛳与古滇国的羁绊

百度贝丘遗址

“贝丘(Shell Mound),古代人类居住的一种,以包含大量古代人类食剩馀抛弃的贝壳为特徵。日本称为。大都属于,有的则延续到或稍晚。

贝丘遗址多位于海、湖泊和河流的沿岸,在世界各地有广泛的分布。在贝丘的文化层中夹杂著贝壳、各种食物的残渣以及石器、陶器等文化遗物,还往往发现房基、窖穴和墓葬等遗迹。由于贝壳中含有钙质,致使骨角器等往往能保存完好。根据贝丘的地理位置和贝壳种类的变化,可以了解古代环境的变化。”

云南省博物馆宣传栏!


古滇人出发捕鱼捞螺!

在云南各地发现了很多贝丘遗址,它们都由堆积如山的螺壳构成,光滇池周边的贝丘遗址就有数十处之多,贝丘面积小的不过几平米,大的可达上千平方米,其中伴随有房基、火窑坑、墓葬等人类文明遗迹,大多都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青铜时代的遗迹,昆明到江川地区的贝丘遗址主要是著名的古滇国文化堆积层。

省博物馆吃螺蛳的古滇人模型!(≧∇≦)请问我能加入吗?

贝丘遗址的大量螺壳经考古研究发现螺壳大多没有螺尖,全是古代人类食用后丢弃堆积而成的,在远古年代,古滇国人们的生产生活工具较简陋,想靠采集和打猎填饱肚子很难,耕作种植技术也很低食物有限,为了能每天补充肉类蛋白质,加之螺蛳数量又多又好捕捞,湖中的螺蛳便成为了古滇人的主食。


国宝级文物!滇王之印!(≧∇≦)


古滇国战士,手提敌人人头示威!


玉镯,(≧∇≦)我喜欢黑色那只!


国家一级文物!牛虎铜案!

(≧∇≦)想不到吧,螺蛳作为食物来源的基础,支撑起了整个古滇国,所以我们一般在外采集螺壳时偶尔也会见到一些古滇人的遗物。


堆积如山的贝丘遗址的古代螺壳


作者在高海公路一处考古队已经发掘过的贝丘寻找完整螺壳,( ̄∇ ̄)图中看着有点像在盗墓的感觉。


贝丘遗址中出土的红陶和黑陶残片


贝丘遗址出土的完整螺壳


发现文化层

经常找螺壳,自然也会接触到古人遗迹。上图是作者在滇池路一带工地发现的一处施工挖出来的贝丘遗址,我们可以看到有瓦片和螺壳埋在一起,可以看出是典型的文化堆积层,( ̄∇ ̄)第一反应就是这里很可能是一处贝丘遗址。


挖螺挖着......诶呀妈呀!这是啥?!!( ̄∇ ̄)

作者当时只是采集螺壳的,可谁曾想挖螺挖出一个小小的铜制品,于是更加证明此地是一处贝丘遗址的猜想。


从侧面看两端粗中间细


正面看有很大的孔贯穿两端

作者到处请人鉴定,最终得到两个答案,一个是铜网坠,第二个说法是耳铛。作者后来查阅资料后个人感觉此物就是耳铛,资料显示,耳铛也是两端宽中间细中间有孔贯通的样式,为的是耳垂上打一个较大的耳洞,把耳铛塞入耳洞中,两端较宽可以防止耳铛滑落。是汉代妇女流行佩戴的一种耳饰,从印度跟随佛教传入的,当时大多的耳铛是琉璃和玉做的,金属的较少。刚好古滇国时代正好是中原地区的汉代。并且古滇国还比较原始冶炼技术也不是太高,工具大多还是金石混用。有点金属都是用做饰品和礼器兵器,网坠也他奢侈了些,并且以往昆明地区出土的都是石制网坠,因此排除了网坠的可能性。



博物馆拍的图中可以看出古代妇女佩戴的巨大耳铛

后来作者在博物馆看到古滇人妇女耳朵上正是佩戴着耳铛,并且我看到现在的佤族老年妇女耳朵上也佩戴有同样形状的银制大耳铛,就更加可以肯定发现物为铜制耳铛。

(≧∇≦)想好了,我家墙面装修就要螺蛳墙!

螺蛳不仅承载了云南的历史,还造就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物“螺蛳墙”!在滇池南岸和洱海西岸包括通海杞麓湖东岸,一些土木结构的老建筑外墙壁上白花花布满了螺壳,这都是当时在建房屋时,把带有螺壳的土块用来砌墙了,日晒雨淋后把里面的螺壳漏了出来,于是就是我们今日所见。这种螺蛳墙既特殊也有加固墙面的作用,看上去很吸引眼球。


滇池里的螺蛳化石


某工地找地层!(≧∇≦)累成汪!

我是干啥都不忘老本行,(≧∇≦)身为化石猎人螺蛳的化石自然也要揽入怀中!作者查阅大量资料,跑了七八个工地,终于在一处工地找到了有螺蛳化石的地层!


发现化石,还有些小激动呢( ̄∇ ̄)!



螺蛳化石资料图



(≧∇≦)此图中的化石均已揽入!

资料显示,昆明地区靠东南方向有第三纪到第四纪的湖床沉积物,都是远古滇池留下的,地层中出土有哺乳动物化石之外,还有大量的软体动物化石,其中腹足类品种最为丰富,有螺蛳、田螺、锥蜷还有川蜷。但由于深埋地下40至340米,所以这些化石一般很难见到,资料中的这些化石都是钻孔打出来的。作者为了找到螺蛳化石,跑遍昆明十几个工地查看,最终还是发现了螺蛳化石。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作者的发现吧!

(fossil)Margarya nana Wang & Zhang sp.nov.矮螺蛳



(fossil)Margarya monodi Dautzenberg & Fischer.牟氏螺蛳


(fossil)Margarya melanioides Nevill.大刺螺蛳


化石——亚化石——现生螺蛳对比

图中大刺螺蛳从上至下分别是化石,亚化石,现生。


图中牟氏螺蛳从上至下分别是化石,亚化石,现生。


从上面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螺蛳的壳在变薄,牟氏螺蛳螺塔由胖到瘦高再到现在的矮胖,大刺螺蛳除了壳的厚度,其它变化不大。螺壳的变薄与水体酸化有关,湖中的钙盐不够导致螺蛳缺钙,所以壳体变薄。螺塔的高矮又与湖水深浅变化和水压有关。



各种螺蛳化石

它们看上去不太像化石啊!?年代到底有多久!?作者对比资料后发现,以上化石都是昆明第三纪晚期到第四纪早期的化石,年代保守估计在10000-20000年之间,一般深埋地下40—340米越靠近西山地层深度越深,作者运气好在工地就着施工才得以发现( ̄∇ ̄)!


其它腹足类化石

(fossil)Idiopoma wangi (Yun).王氏奇田螺

当然也可能是石田螺类的,在此我就按资料上的说!

王氏奇田螺成体和幼体!



1(fossil)Paraprososthenia costata Chang & Tsi. 肋川蜷

2(fossil)Idiopoma wangi (Yun).与Semisulcospira aubryana var.spiralis (Mansuy).王氏奇田螺和胀大短沟蜷旋脊变种

3(fossil)Semisulcospira dulcis (Fulton).美丽矮沟蜷


远古的滇池沙滩

在一处工地,挖开的坑里,作者看到了出漏的含沙的湖相沉积地层,夹杂着各色玛瑙。在雨水的映衬下我仿佛看到了过去滇池的沙滩!



滇红玛瑙与螺蛳更配哦!

作者念头一闪,把滇池边捡的小玛瑙和螺化石一放,找点万年前滇池沙滩的感觉!( ̄∇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意淫!曾经的滇池多么美好时间是回不到过去的。


螺蛳们严峻的生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滇池和其它云南湖泊或多或少都遭受到了人为的污染,严重破坏了螺蛳们的生存环境。这些存在了上万年的我国特有生物,如今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见到活体的概率越来越低,只有渔民偶尔捕鱼捞上来几个,螺蛳从以前的优势物种变成了现在的濒危物种。

许多老昆明人包括80后和一部分90后都有吃过和见过以前昆明菜市场卖过螺蛳,而如今只见大量的入侵物种——福寿螺!


走!上去躺着晒太阳!

大家看到上图一定会说:“哇!养眼的绿!好想躺上去晒晒太阳!”( ̄∇ ̄)我保证你一上去立马掉到水里,这可不是草坪也不是花。是和水葫芦一样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浮游植物。当地人叫它“海白菜”。它们生长能力极强,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将大半个湖面遮盖,而水下的植物也会因为没有阳光而死亡,这对吃底栖植物的生物来说无疑是场灾难。上图是作者在星云湖拍摄的,虽然也有人在打捞但水葫芦和这东西还是随处可见。


为了治理,岸边种满了水生植物。

星云湖以前古代叫做“星海”,据说到晚上漫天的星宿会倒影湖中,划船游历湖中犹如置身星海!想想都觉得浪漫( ̄∇ ̄)!可惜现在由于富营养化严重,湖水绿黄发臭,加之空气能见度低,昔日的星海盛景也无缘再见。湖里的螺蛳更是濒临灭绝,渔民说很多年不见了。我们如今也只有看看螺壳亚化石,想象当年螺蛳在清澈湖水中自在生活的盛况。


上图拍摄于五月的滇池南岸,水质看似还算清澈,但这只是表象,看看这岸边一垛水葫芦,这是保洁人员刚从水中打捞上来的,再仔细看看水中还夹杂着人扔的垃圾,还有右下角那泛百花的像沐浴液一样的水沫!虽然仔细看水质还是不行,但比起十年前的滇池水质要好很多了,国家这么多年治理滇池还是有些成效的,可是水质还是恶劣......


上图大家猜猜是什么!!?这粘稠的质感是油漆还是绿色的奶油!?


其实是七八月夏天最热的时候作者在滇池西岸看到的湖水!由于温度升高,湖中藻类大量生长,并由风浪带到岸边浅水区堆积,最后便形成了这又浓又稠又绿带着刺鼻气味的“藻粥”!


滇池里的大鳄龟!与我的地质锤一样长!


滇池里常见的巴西龟!

滇池里这些年本土物种逐渐消失,而外来物种也发繁盛,常见的外来物种比如小龙虾、巴西龟、鳄龟、福寿螺等。上图就是作者在滇池西岸观音山一带岸边发现的鳄龟和巴西龟,这些入侵物种是一些信仰佛教的市民本着放生行善积德的初衷,盲目的买大量巴西龟和鳄龟投放到滇池里,尤其每年香火最旺的几节,观音山短短几百米的岸边作者就见到不下十多只放生的巴西龟。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外来物种适应能力极强,会挤占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尤其龟类还会捕食幼鱼,加速本土物种的灭绝。这还不算放福寿螺和小龙虾的或丢弃家养宠物的!希望大家在放生时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无害后再进行文明放生,否则行善积德不成还适得其反这才是罪过。

云南大大小小有十多个湖,每个湖情况都不一样,我在这儿不能一一列举说明,只能以滇池和星云湖来让大家大致了解如今螺蛳们的生存环境状况。总之环境令人担忧啊!


结语

好听的套话还是要说,身为云南人,湖里的每一滴污水或多或少都与你我有关,正是由于云南这些湖泊它们孕育出像螺蛳这样特有的生物但又是那么脆弱极易污染,我才把它们称作世界尽头的海。作者写本期的目的除了让大家了解云南的螺蛳美丽的淡水贝壳之外,最主要还是想呼吁大家尤其是我们云南的小伙伴们,要学习和提高对湖泊的保护意识,让这些螺蛳及其它本土物种能够继续存活下去。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是只要去做,希望还是有的,不去做那就是放弃希望。当然不能盲目,要学习了解运用正确可行的方法保护我们的家园环境,谢谢大家!



下期预告!

下期是寒武之盾的第九期,我将言归正传,说说昆明寒武纪的那些可爱小怪兽们,把一些长相奇特的小怪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下期第九期——“寒武纪的微型小怪兽!”

( ̄∇ ̄)!担心你不来,萌虫原虾镇楼!





寒武之盾致力于宣传、推广和保护昆明地区寒武纪化石。让更多人了解寒武纪生物,了解“我们来自哪里?”尤其是现在的下一代孩子更需要这些知识。从而唤起人们对化石的保护意识,发掘化石资源的潜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个目标需要您的参与和支持。对本期内容有什么建议或是有想探讨的话题都可以给作者私信或在公众号留言,谢谢!


私信  奇虾晓东





公众号:hwzd3345  寒武之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寒武之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