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暨大金奖项目内部,听听她们的故事与收获

新媒体部 暨南研究生 2023-03-26
近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组织开展的基层“融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志愿服务项目在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从入围全国赛终评的10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创下历史记录(缺课的同学复习这一篇→全国金奖!暨大学子志愿服务项目斩获佳绩!通过县级融媒体志愿服务项目,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赶赴广东省1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实践调研。在这一个月,他们有收获,有付出,有奉献,有成长。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县级融媒体志愿服务项目,我们采访了一些参与过这个项目的同学。让我们走近她们,听听她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看看暨大到底“凭什么”拿到全国金奖!

01

见过花开的人才知道风的温柔,去过怀集的人才知道它的漫山生机。拍摄满山跑的羊群,奔赴怀集黄金稻田,收集怀集的爆款农产品,亲吻怀集植物园的自然气息,皆是怀集小组的回忆。

陈真    19级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


广东省县级融媒体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

怀集融合传播小分队成员(广东省肇庆市)



天苍苍,灰茫茫,风吹草地追山羊



《神奇动物在哪里,快来怀集桥头镇探秘》一文的背后是怀集小组共同难忘的“追羊之旅”,为了探究怀集石山羊肉质为何结实细嫩,怀集小分队便开启了这次的美味策划。
“队员们一大清早便元气满满地跟着当地放牧人上山,却遇上一群人追着一群石山羊屁股跑的窘况,”陈真同学笑眯眯地回忆道,“由于全组人都没有放羊的经历,对放牧的流程也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我们并没有固定好每个人的拍摄点。石山羊群跑到哪,我们就跑到哪。当天的拍摄任务结束之后每个人都‘尘土飞扬’,这大概是怀集小分队队员毕生难忘的经历吧!”




植物园里的新潮创意



《怀集植物园——取景、构图、人物拍照攻略来啦》是怀集小分队面对困难,充分发挥创造精神所取得的成果。这一策划的初衷是为怀集人民介绍一个亲子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向大小朋友们科普怀集植物园里的植物知识。虽有许多始料未及的状况,最终也能集思广益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陈真同学说:“在怀集植物园里面,遇上了很多我们始料未及的状况。当地的植物园基础建设非常有限,园里的植物种植规划较为混乱,植物也没有介绍牌,这对后期做科普植物的文章造成了困难。”小组成员急中生智,改掉了宣传切入点,把“植物科普”换成了“植物园里的拍照攻略”。这次的策划十分新潮且有创意,得到了老师和当地负责人的高度认可。这种经历也锻炼了怀集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悟于心 人生在勤



在团队中,陈真同学更多时候是发挥“老本行”,承担项目的拍摄、后期剪辑等工作,还和小组成员一起策划选题,践行了不少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陈真同学表示,这次的经历让自己对基层媒体工作者的状态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县级融媒体的建设不是易事,但还有许多人坚守自己的岗位,为县级融媒体建设坚持不懈。“我将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02

走过稻田,才知道《稻香》这首歌有多么浪漫。 

刘汉能 19级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广东省县级融媒体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

德庆县融媒体实践小队(广东省肇庆市)



山河岁月间 欢喜落心间



刘汉能同学表示,在德庆县工作、学习、调研的一个月里,她对县级融媒体建设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对当下媒体融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她感叹道:“作为一个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意识到,其实我们媒体工作者要做的、能做的还有很多。关于新闻和媒体,我想肯定很多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不解、甚至是失望。但经历过实习、走过基层,自己看到了更多,就不会片面地以为新闻就是调查报道,以为只有看到这个时代的不好才是好的报道。新闻的使命和职责远不止于此。就像出发前学院老师给我们说的那样,只有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传学子经历实践后的体悟和成长。除了收获对媒体定位的感悟,刘汉能同学还与我们分享了德庆之行的温暖和感动。采访中她遇到了热心公益十六年的“可可”、相依相守的高龄老人、永远礼让行人的车辆、德县小城里温暖的阳光、幽默可爱的小伙伴们、热情爽朗的融媒体中心记者……这一切,都是她这次志愿服务中的小欢喜。




筑梦踏实



德庆融媒体小分队在融媒体志愿服务项目遇到的困难还不少。首先是语言问题,她回忆道:“当地很多人听不懂普通话,而我们大多数队员又听不懂粤语。”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刘汉能同学和队员速学了一些“塑料”粤语。细心的当地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为了不让小分队的成员感到疏离,也说起了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塑料”普通话和粤语为工作带来了不少欢乐。其次是和当地融媒体中心的磨合,尤其是在新闻作品上的磨合。刘汉能同学表示当地的媒体工作者其实是很想要转变的媒体现状,他们也知道媒体融合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她坦诚道:“他们希望我们自下而上注入新的东西,但是自上而下的传统思维又在起着作用,当地的融媒体建设其实也处于一种自我博弈的过程。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做了一条H5新闻作品,但当地的媒体工作者想要加入的内容太多,这不符合H5的传播特征,所以双方会有很多地方需要协调。这让我们小分队在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获益良多。”




“量变到质变”的平台



刘汉能同学还和我们分享了关于暨南大学新闻传播院创办“广东省县级融媒体志愿服务项目”的看法。她非常感谢学院总能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尤其对于学硕来说,理论学习要求还是很高的,那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实践则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她真诚道,“我们能从另一个视角去看这个媒体融合的时代,去创造更新颖的媒体融合方式,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空间去做有时代意义的内容。”

03

到一线去,才知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李丽贤    19级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



广东省县级融媒体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

暨南大学融合传播训练营四会队(广东省肇庆市)



收拾行囊,筑梦四会



2020年暨南大学融合传播训练营四会队由5名硕士和4名本科生组成,是四会融媒体项目开展以来到当地服务的第二批志愿者队伍。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的李丽贤同学,虽不是四会队的队长,但她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和极强的责任感,使她自然而然承担起小队具体的任务安排和人员分工调度。她自己调侃道:“一个团队需要有一个指导性的人存在,我虽然不是队长,但既然有这种能力,为了团队的共同目标,我自然要让大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沟通协作,难忘之行



李丽贤同学和她的团队在四会的一个月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刚到四会时,在与县融媒体中心进行拍摄选题沟通时就遇到了阻力。她回忆道:“因为当时我们要做自己的选题的话,必须要当地电视台派人跟着我们去,他们县里人手少,又抽不出这样的人,一开始就挺僵持的。通过积极的沟通,融媒体中心的主任同意了我们的拍摄,还帮我们联系各种地方,助我们拍摄一臂之力。随着慢慢的相处,我们觉得县级融媒体的主任像一个大家长一样,照顾着我们,”她笑道,“我们在他眼里就像小孩子一样。” 团队的选题最终确定以四会玉雕为视角,以四会玉雕大师郑国柳为切入点,展现四会的与众不同之处。针对这个选题,他们先后制作、撰写了四会翡翠探店视频、雕刻大师的人物微纪录片、相关人物推文等一系列融媒体内容,并在肇庆四会的公众号、学习强国APP的四会市融媒体中心官方号进行了推送。




何其有幸 尽兴而归



一段经历中,重要的不只有结果,更有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谈及项目经历,李丽贤同学表示她最难忘的是团队精神。她总结道:“要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团队成员的友情了吧。团队成员之间的相处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心齐,泰山移’。人心在了,有什么困难都不怕。”显然,这一段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什么是团队精神,什么是团队力量。只要团队里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任何困难终将被克服。



最后,在聊到对在肇庆四会开展的县级融媒体项目的看法时,李丽贤同学表示:“这个项目的价值就是能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之外,真切地感受到县级融媒体的发展现状,知道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她认为学院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靠理论的学习,因此对这种让学生走出学校,在县级融媒体里进行实战的演练的教学方式非常认同,并希望能够将这种模式保持下去。
“相信以后项目会拓展到别的地方,”她笑着说,“说不定还能去别的省呢。把‘暨南’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带到广西,带到陕西,带到浙江,带到全国其他地方。”



每一个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活跃在台前幕后暨南人的努力。

聚沙成塔,星火燎原。

来自人民,服务人民。

暨南人一直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

“讲好中国故事,展我青春力量”

元旦晚会 | 同舟共暨·逐梦前行

重磅!202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十大热点


图片 | 被采访同学提供

文字 | 李丽妍 吴生鹏

排版 | 张雪娇

责编 | 江亚柔 曹境 吴宗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