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科大毕业论文致谢里,藏着浪漫

点赞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08-25


 被时光轻柔拥抱的夏天

一年繁花似锦的毕业季

回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

度过的数载春秋

仿佛每一刻都闪耀着知识的光芒

每一瞬都镌刻着成长的足迹


岁月悠悠

如同那不息的流水

悄无声息地带走了青涩

却留下了

沉甸甸的收获与无尽的感慨


敬恩师、敬亲友

敬自己、敬未来

此刻,当笔尖轻触纸面

字里行间不仅记录着

知识的累积与智慧的碰撞

更藏着国科大学子的深深谢意


(以下内容均为毕业论文致谢节选)





“我这一路是幸福的”


马建锋,国科大2024届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我来自农村,从小不受关注,也不会有人想到,我能走到现在。小时候,父亲打工,母亲务农,即便是临近考试,放学后也得下田做活。回家路上,母亲总会问起我读书好还是干活好,“读书好”,我回答了母亲二十一年。把书读好,不再过苦日子,成了我拼到博士的信念。


求学之路谈何容易,想要人前出名就得人后吃苦。从小就要比别人多做一道题、多看一页书,到现在要多读一篇文献、多写一篇论文。这个世界太残酷,不进取就被时代洪流淘汰。这一路很激荡,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见识到了人外有人;这一路也很平静,没有生离死别,尽是些分分合合。


我很幸运,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做了正确的事。


我的导师赵太平研究员是站在科研门口为我引路的人。知识易学,思维难造,只有跟着智者学习才能看透本质。从采样到实验再到成果发表,赵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规范我的行为,却不束缚我的思维。在赵老师的“保驾护航”下,我迈进了科研的大门。


我的导师赵太平研究员也是为我推开人生格局之门的人。人情易作,格局难开,只有跟着贤者学习才能提升境界。大到理想抱负,小到言谈举止,赵老师躬行实践,更是一丝不苟地传授这些为人处世的经验。赵老师把研究生当作完整的“人”去培养,而不是只会科研的机器。


他所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疫情期间“药荒”时,赵老师送来药物,时刻关心我们的健康状况;经常主动请我们吃饭,坐在一起相互谈谈最近的心得;亦或是带领我们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爬山,放空心灵、感受自然。科研路上,有位教学有方的好导师、待人亲善的好长辈、博学风趣的好朋友,我这一路是幸福的。


一个人的发展除了靠智商、情商之外还需要一个好的平台。读博期间,我认识了许多学术大家,也得到了他们莫大的指导和帮助。衷心感谢那些对我施以援手的老师、朋友。


最后,感谢每次被挫折击垮都能重新站起来的自己,感谢被现实反复磨炼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己。趁年轻,就去冲吧,九万里风鹏正举,莫负了这一腔拿云志!




“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王婷伟,国科大2024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单位: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三载悠悠,研途漫漫,始于桑落,别于荷月,提笔谢辞,落笔为终。在此,我想向陪伴我、帮助我走过这趟旅程的师长们,朋友们道声感谢。


师长易遇,人师难求。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吕晨老师。她是一位真诚、善良、努力上进的科研工作者。每次有了困惑,老师都会积极和我讨论、交流,让我对科研有了更深的认识。吕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倾囊相授,同时也在生活上关心倍加,让我感觉十分温暖。涓涓师恩,铭记于心。


愿岁并谢,与友长兮。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窗。总是安慰支持我的大学室友永芳,跟我一样内耗但会相互打气的张素,对我很有耐心的谭宇,总是开导大家的雨柔师姐,鼓励我表达自己的羽含,陪伴成长的同门祺娟和光滨,一起健身追梦的晓宇。我是那种没什么朋友缘的人,能一起走过这段时光已是非常幸运,祝大家能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愿有岁月来日再聚首,故人相聚也自有方。


博学笃志、格物明德。再次,我要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感谢国科大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谢国科大公管学院的每一位老师,谢谢你们在学术上的指导,还有生活上的温暖。片纸有尽,而感激之情无尽。


春晖寸草,难以回报。然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我想特别感谢我的母亲,没有她我不会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她也许不明白我在学什么,我在苦恼什么,但她会一直站在我转身就能看到的地方,给我一个拥抱。我也要感谢我的父亲,虽然我们相处总有摩擦,但我知道他也会为我流泪,为我感到骄傲。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最后,我想感谢一直坚持的自己。我也许平凡,也许犯错,但我从未放弃自己。谢谢自己这三年的努力与成长,请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总觉来日方长,却不知岁月清浅,时节如流。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愿我们大胆一些,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绝知此事要躬行”


胡建康,国科大2024届药物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自古以来,人们就强调了读书学习、实践求真的重要性。从“韦编三绝”的孔夫子,到“凿壁偷光”的匡衡,从“悬梁刺股”的孙敬和苏秦,到“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从尝遍百草以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到身体力行研究杂交稻的袁隆平,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唯有读书方有机会改变命运,唯有学以致用、亲身实践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寒窗苦读二十载,今朝学业且功成。我很庆幸能坚持走完所有求学之路,从小学到博士,一路披荆斩棘。鄙人虽无悬梁刺股般的“壮举”,但也兢兢业业、沃野耕耘不负春,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回想本科四年洋洋洒洒的理论学习到底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六载硕博之路,品味酸甜苦辣之日夜,顿感“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


行文至此,不禁情涌笔端。除了感谢自己的坚持,更感恩这一路对我谆谆教诲的老师、携手并肩的同窗好友以及无私奉献的哀哀父母。幸而相遇,承蒙协助,谨致谢忱!


感恩吾师——许永研究员。许老师治学严谨,博学笃行,惟愿学生鹏程万里,不负青春年华。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从入学至今,许老师的教诲犹言在耳,难忘于心。自知才疏学浅,难堪造就,只得邯郸学步,略尽绵力。幸遇恩师,承蒙不弃,不吝言传身教!许老师常告诫学生:莫要不懂装懂,要不懂就问;莫要自欺欺人,似是而非。这正应了韩愈在《师说》中写的这样一段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除了时刻关注学生的课业,许老师还时常关心我们的生活,鼓励大家劳逸结合,强健体魄。正如孙中山先生曾强调“斯为健康之要素,学问事业之基址”。电塔巍巍,珠江滔滔,恩师之风,山高水长。




“感谢先行者、同行者、后行者”


张彦飞,国科大2024届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转眼间已在国科大和高研院度过了六个年头,回想刚进入高研院的那年仲夏,仿若昨天。然幸得良师益友,在这过去的几年里给予我面对未来人生挑战的勇气与信心!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立于学生生涯的尾端,在短暂的科研旅程中,对那些帮助过我的人,那些教我成长的事,和那些难以忘怀的经历,我都深深地表达感激。


感谢先行者们!那些将一身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的先辈,为了祖国繁荣富强的建设者们,他们是我所敬佩的,也是立志将要成为的。他们存在于过去每个冥思苦想的科研夜晚,在每一次疑惑中寻找答案的故纸堆里,为我的科研提供了思路和想法。人类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埋头苦干的科研工作者们,他们也许只是文章上的一行名字,但每一次文献阅读都是在和他们进行的一次交流。今天我怀着最崇敬的心情,向那些在科学研究中的先行者们致以最真诚的感激。


感谢同行者们!他们是我的至爱导师、手足朋友、血脉家人。首先感谢我的两位导师。两位导师温和亲善,乐观细心,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展现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在科研上有求必应,特别是陈老师对生活充满积极地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再次由衷的感谢两位恩师,感激他们在过去的几年里对我的栽培与呵护。特别感谢322学生休息室的朋友们在实验和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他们陪我度过了很多开心和难忘的时间,祝我的朋友们越来越好!最后我由衷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妹妹,是你们最无私的支持以及关爱,我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也是你们的鼓励才让我在面对困难时不惧风险,敢于挑战!


感谢后来者们!你们对我发表的文章的每一次引用,对我硕博期间工作的每一次点评,不管是认同或是纠错,都是对我科研生涯的一次延续。感谢你们在未来为生物质转化领域以及我所从事课题的拓展与发展,能为你们提供一次正确或错误的借鉴也是我毕生的骄傲!


最后祝愿我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切安好!




“愿防灾减灾尽显山地之美”


鲁学强,国科大2024届岩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无知:

潺潺书声岁月长,学海泛舟途更茫;

秋水望穿求成果,却见时光渐渐凉!

求学:

翻卷古今多少事,独对寒灯思未央;

实验终时精力竭,论文大修心亦茫!

彷徨:

夜深人静星河外,灯下孤影自彷徨;

梦回吹角连营处,又见青山月影旁!

疲弊:

经年累月书海行,渐觉身体已衰颓;

博士旅程多疲敝,孤帆远影绘苍茫!

淡然:

尘世喧嚣皆放下,唯有学问心中藏;

山高水长路漫漫,有朝一日见真光!

向往:

求索真理无穷尽,坐拥拓扑谈笑旁;

待到春暖花开日,方知此生不枉忙!


四季更替,万象更新,漫长求学路,今已至终章。回首初至师门之下,胸怀壮志,意气风发。似,才华横溢,志在千里;然,待到触及学术之峰,方知道阻且艰,学海无涯;而,立志不渝,勇往直前,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锲而不舍。承继前贤之智,亦得恩师同仁之助。至此,学业已成,即入社会。值论文告成之时,忆师恩如山,友情似海,爱情若星辰,双亲之养育河海不可比。感激之情,怎一言两语能尽述!


忆,初探学术之径,步履维艰,幸得恩师周公旦研究员,指点迷津,方才得以一窥学界殿堂之深广,苦思人生旅途之无垠。此恩此德,必将铭记于心,终生难忘!


亦,铭谢宋东日研究员、唐辉教授、栗帅副研究员、Prof. Jens M. Turowski,Prof. Thomas Pahtz,Prof. Michael Dietze于吾学术旅途中提纲挈领,助我跨越研习之难关,令吾之研究更臻深邃,避我诸多迂回,效率提升,实为满盈!


念及同窗,谢云旭、胡洪森、陈磊磊、周明俊、Kahlil Fredrick Ermac Cui、 Pamela Jessica Cacela Roque、杜俊翰、赵予廷、李南俊、罗宏伟,时常把酒言欢,皆展胸怀,意气飞扬。同风雨,共学问,相勉以进,乐趣无穷。噫,友谊如此,岂不乐哉?愿,此情长久,珍贵同行!


及,深表谢意于吾之生父母、岳父母,自始至终,不懈支持,授予我坚毅之信念,给予吾行进之动力源泉!


尤须感激者,必如是爱人郑华琳。自备考始,至毕业终,七年有余,一如既往,恩爱体恤,推诚相待,不拘小节,爱义凛然,令吾之学术生涯,不觉温暖滋润,神气倍增!


终于,吾甚感激吾之不懈坚持,自以来路途,始终如是。


愿,防灾减灾尽显山地之美,由此往后彰显学术之光!




“做几件平凡伟大的事”


翟鲲鹏,国科大2024届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仿佛昨日初逢,五年一梦。年少求学于此,时间把少年刻成了青年,梦醒回味时仍攥紧手中的笔,写下一路的颠沛流离是否只是为了一个结局?求学生涯的结束,这几年的塑造、破与立、经历与感叹,每个瞬间都幸有人陪伴,谨以此文对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致以最为真诚的感谢。


得恩师教诲,闻道者当无愧于天地。感谢我的导师祝宁华院士多年来的悉心指导。我从本科三年级就与您开始请教微波光子学领域。七年前,您带我进入到光电子行业,我也有幸找到了为之奋斗的事业。您说于国当做实用事,于世当为有用人,学生深刻于心。您事必躬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于我,非止于此,引人生路宽吾行,踏未知以达吾闻,术业专攻之上,闻道朝夕相接,我当践行科研不坠青云志。长存敬畏心,常做有心人,将生活看作是艺术,每件事就都成了艺术品。您的奇思妙想与对科研的热爱,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道师之道,虽不及仍得开悟。在车上赶路的途中、在开会的间隙、在等飞机的空闲,我也会拿起笔去思考、研究、创新。一念既出,万山无阻。


感谢党和国家,感谢千千万万不辞辛苦劳作的人民。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乘风破浪得求亲友在身旁,感谢父母的鼓励、聆听、教诲、支持,过去心不可得,晨起微风拂柳,暮归炊烟扰人,未来应如是,成长总在瞬间,是责任也是重新审视自己,像河流之于山川所带来的印记永不会磨灭。


异乡摽有梅,归来田野无蔓草。江湖路远,起笔绘山河,写遍人间难落墨。凡世留痕,陌路相逢,当时只道是寻常。枯木春雨,入门回首,淋雪可曾算白头。


收拾行囊,背负希望。读书二十余年,一步背井离乡懵懵懂懂所求屋檐大厦万家灯火,一梦少年不老平平安安所愿三千世界御风而行。意难平,山海皆可平,前人的期盼,后人的台阶,荧光烛火处,千万人将勇敢追随。读书的记忆借此停留但时间仍快马加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做几件平凡伟大的事,活几个瞬间,再去不断纪念和重复支撑所谓意义。


燕归寻人迹,此去寄长情,一字一句,一句一步,群山之巅,长风浩荡。




“‘越关山’并非一朝一夕之举”


李孟鸽,国科大2024届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行文至此时,正值深夜,抬头见茫茫夜色,脑海中忽地涌现一词,念作关山难越。


我来南京读研已有三年。于此处,我见过与我家乡东北的无垠林海雪原、与我久居的苦水玫瑰诞生的荒芜西北高山皆不同的景色。漫天飞舞的樱花飘落之际,碧波浩渺的漾漾波光其旁,嫩绿、浅绿、水绿与墨绿在天穹之下,交织成一张捕获春风的网。


宽大叶子的悬铃梧桐,细碎高耸的老树枫杨,层云叆叇的霜叶枫香,金陵少落雪,皎皎软流光。初见古生物所,这个接纳我的学府时,我只能从樱林掩映中窥得真容。我小心踏入这方土地,那些承载的,众多先辈的理想,孕育的,莘莘学子的愿望,殷殷向我而来。


读书并非只用欣赏风光,那些时光短暂于春风过境转瞬即逝,漫长于枯燥冗长卷帙浩繁。好在这一路上,我并非孤军奋战。我心中念着一句关山难越,萍水相逢。我“越关山”并非一朝一夕之举,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却愿施以援手。


我有幸见识东北,见识埋藏在我记忆中的皑皑白雪与热烈的人心;也有幸见识西北,见识那处并非寸草不生的高山与湛蓝清透的天色;同样有幸见识江南,见识烟雨垂柳、湖光碧荷。可我并非生来有幸见识各处,我背负着家人的希望与信心,才能踏上这条路。


写到这里时,那句关山难越不是问题,却也似乎得到了答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地层是时间与生命的堆积,化石是亿万年前光阴的闪现。它们生长,它们死亡,它们沉淀后埋葬,万万年漆黑的沉睡等待着一场相遇。我有幸踏上这条读研之路,有幸与它们相见并感激,感激与其见证一场沉默却震耳欲聋的地球史诗。


第一次见到其真容时,耳畔似乎回荡起窸窣的嬉笑声,我仿佛听见它们说:“生命久如暗室,但不妨我明写春诗。你看,亿万年后睁开眼,人间何处不是春天。”




“希望启发‘高铁时代’的

规划与发展”


孟澍临,国科大首届本科毕业生、2024届有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回想国科大求学之旅,犹如一趟高铁,穿过一座座隧道,跨越一条条江河。这趟旅程始于10年前国科大首次招收本科生,就像一条刚竣工的高铁线路,被赋予了特殊的期望。特别是“导师制”的培养方式,给我的感觉只有无尽的震撼。日后多年求学,导师的感召,让我在创新之路上加速迈进:吴骊珠院士是慷慨的,她提供给我的,远比各种材料中介绍的多得多;佟振合院士身上,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求索与创新,也让我大为感动。这使我在出国读研大潮尚未退却的2017-2018年,做出了在国科大和理化所读研的决定,并在研究生阶段迈向更有意义、更具挑战的多电子多质子转化。


“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实验室一代代老师同学薪火传承,让我的研究之路“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自大江南北的各位同学优势互补,使我们有如串联催化,不断突破科研和生活中的“多电子、多质子、多步骤”难题;家人用无私的爱,支持着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科学院和国科大为我的成长创造独特的条件和充足的锻炼机会,让我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一路绿灯,高速运行。


借助导师、同学、家人和社会形成的合力,我们即将抵达博士这段线路的终点——然而这里不是梦想的“终点站”。33年前,我父亲读大学的时候,从家到省城163公里,乘坐内燃机车牵引的508次慢车,需要4小时;如今,我读博期间从家到北京867公里,乘坐智能复兴号担当的G82次列车,只需3小时12分——这就是科技发展的速度。


在接下来的33年里,能否让资源小分子的多电子多质子转化,从高污染高耗能的“内燃机车”时代,步入更绿色、更高效的“智能复兴号”时代?我希望我的论文不仅是过去工作的总结,更能启发接下来“高铁时代”的规划与发展。中国铁路从“内燃机车”到“智能复兴号”的变革,让我和各位老师同学走向了比父辈们更宽阔的舞台;类似的变革若能在化学与能源领域再次发生,即使有一天,化石能源面临枯竭,我们也不必感到担忧。因为只要太阳照常升起,人类文明就能生生不息!



愿我们

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与记忆

迈向人生的新篇章

愿我们

继续怀揣科技报国初心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万千珍重

不仅是对过去的告别

更是对未来最美好的期许

让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期待在更广阔的天空下再次相遇

共话那些关于梦想与奋斗的不朽篇章


国科大暑假通知!

雁栖研值100%!我们,科学高峰再相见!

国科大送出2024首封本科生录取通知书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文图/国科大毕业生提供 国晓薇

素材/国科大党委学生工作部

整理/国晓薇

制图/国晓薇

美编/何邦彦

责编/王千予

点击关注

点赞

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院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