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聚焦 | “双碳”目标下碳价对气候投融资的影响分析

葛慧等 环境保护 2023-01-06



【摘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目前国际最重要、最紧迫的议题之一。气候投融资作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在支持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碳市场是气候投融资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为参与碳市场交易企业低碳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碳价作为碳市场的关键要素,是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融资过程中进行风险和收益评估的基础要素。本文通过分析碳价对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及生产方式转变的影响,进而研判碳价对气候投融资资金流向的影响,提出形成合理有效的碳价格预期、推动碳价融入投融资决策过程等建议。


【关键词】碳价;气候投融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碳市场


【作者】

葛   慧: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高级项目经理

廖   原: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

杨   林: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白红春: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本文为气候投融资专题文章

载于《环境保护》杂志2022年第15期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地球生态系统、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和安全等都会带来持久而广泛的影响。随着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全球气温上升更加显著,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显现,逐步转化为近期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1]。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资金议题也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中最为重要的关切[2-3]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气候投融资发展,积极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碳市场作为低成本且有效的碳定价工具,在推动全社会节能技术进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5]。碳价作为碳市场的核心,对气候投融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过价格变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转变,进而影响气候投融资资金流向及投入规模。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的建立,未来碳市场覆盖行业将更加全面,碳价对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作用也将更加凸显。本文重点分析碳价对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及生产方式转变的作用,进而明确碳价对气候投融资的影响机制,为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支撑。

碳价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引导气候投融资流向低碳能源和技术


碳价助力能源消费革命
随着全国碳市场交易开市及更多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碳价将通过碳市场推动工业、建筑、交通以及生活方式等领域用能结构优化,加快能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各类能源消费主体将从能耗强度控制向碳排放强度控制转变,能源消费总量管理也将升级为碳资产管理。碳排放强度指标将成为企业低碳发展过程中影响融资成本、融资规模的重要评价指标。碳资产也将通过金融手段实现其价值,成为企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带动气候投融资规模增长的重要体现。
碳价推动能源供给革命
在能源供给侧,碳价的引入不仅增加化石能源消费成本,更重要的是将带来化石能源企业违约率的增加。这传导至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增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的资产配置力度,从资金供给端促进能源供给结构向清洁低碳能源转变,带动更多资金进入清洁低碳能源领域,有力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碳价促进能源技术革命
碳价将促进能源技术革命,推动相关资金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非常规油气等技术规模化应用,支持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等技术突破,从根本层面实现降碳增效。随着碳市场的活跃,碳价将促使能源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技术进步在降碳增效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碳价也会推动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融合创新,形成能源创新发展的“聚变效应”。
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碳价对清洁供暖技术经济性的影响为例,来说明碳价通过调整供暖领域能源结构进而对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资金投入产生影响。分别在不考虑和考虑碳价(设定220元/t)的情景下,分析燃煤锅炉、空气源热泵(风机型)、燃气壁挂炉、浅层土壤源热泵、太阳能供热(带辅热)等供暖技术的经济指标变化(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碳价对供暖技术的经济性有较大影响。在不考虑碳价的情景下,各供暖技术年总成本费用由低至高依次为燃煤锅炉、空气源热泵(风机型)、燃气壁挂炉、浅层土壤源热泵、太阳能供热(带辅热)。在考虑碳价的情景下,各供暖技术年总成本发生较大变化,空气源热泵(风机型)年总成本最低,燃煤锅炉最高。未来,随着碳市场发展及碳价的进一步增长,清洁低碳供暖技术与燃煤锅炉技术相比,经济优势将愈发明显,清洁低碳供暖技术将因其较低的年总成本优势吸引更多的气候投融资投入。由此可见,碳价通过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最终影响气候投融资的投向。

碳价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引导气候投融资进入低碳产业


碳价促进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
从我国试点碳市场实践来看,在碳价作用下,试点碳市场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显著成效,高科技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低碳排放、高附加值产业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以湖北省为例,自2014年试点碳市场开市以来,湖北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1.6∶46.9∶41.5调整为2021年的9.3∶37.9∶52.8[6-7],流向绿色低碳领域的资金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年末,湖北省绿色贷款余额为7015.33亿元,比年初增长27.81%,绿色贷款总量居中部六省首位。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三个产业的贷款余额合计占比80%左右[8]。随着我国“双碳”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全国碳市场进一步完善,碳价将推动更多地区优化产业结构,也必将引导更多资金进入低碳产业。
碳价推动产业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在“双碳”目标下,碳价将引导资金投向高质、低排、高效工艺,实现产业生产率快速提升。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业[9]。粗钢作为传统炼钢产能主体,在我国产量居高不下。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53亿t,占全球总产量的56.5%[10-11]。但从增幅方面来看,2017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已经开始走低。随着相关政策出台,钢铁产能得到压减,尤其是粗钢产能大幅降低,如唐山已关闭7座大规模炼炉。未来,伴随高碳价市场的到来,低效、高排的粗钢生产将会进一步受到限制,高质、低排、高效的精品钢生产技术将取而代之。

碳价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引导低碳投资决策方向


碳价推动企业对环境成本进行量化
2020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激发社会资本的动力和活力”,提出“鼓励企业和机构在投资活动中充分考量未来市场碳价格带来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对环境成本进行量化和风险定价,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绩效进行合理估值,最终将环境绩效纳入企业利润表。
以某火电企业开展的以碳价为影响因素的环境风险量化分析为例,比较在不同碳价及免费配额情景下,企业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其中,碳价的设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关研究机构、学者对碳中和目标实现阶段的预测结果[12]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的通知》(银发〔2021〕220号)中关于压力测试情景的碳价设置,将碳价设定在50元/t~1000元/t。免费配额比例变化范围设定在85%~99%。在碳价为50元/t、150元/t、500元/t、800元/t、1000元/t,免费配额分别为99%、94%、92%、88%、85%的情景下,企业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引入碳价后,当企业配额不足需要购买碳排放额度时,企业的利润率会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碳价提高,企业利润率开始下降,资产负债率逐步增长,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增大。未来,碳价在大概率呈现较大增幅的背景下,势必会推动企业积极开展环境成本量化和风险定价,以便企业识别环境风险,及时转变投资战略。
碳价推动企业加快脱碳转型
国家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在碳价作用下,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企业将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之中,调整生产方式,加快脱碳转型。碳价将促进更多社会资金向低碳转型领域聚拢。伴随全国碳市场覆盖更多行业,更多企业将引入碳价机制,提升其能源效率、改变内部行为,也会推动利益相关方做出绿色低碳投资决策。
碳价推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在碳价作用下,投资者看到减排带来的效益,将对先进低碳技术进行投资,增大流向低碳技术的资金规模,从而导致低碳技术成本进一步下降并引发新一轮创新。碳市场的建立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激励机制,同时提高了拥有先进低碳技术的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结与建议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价对气候投融资有深远的影响。我国试点碳市场近10年的运行实践充分说明,形成明晰且有效的碳价预期,才能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向清洁能源领域及低碳产业,影响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基于我国碳市场建设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快推动形成合理、有效的碳价预期。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是碳价形成的前提。目前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较小,覆盖企业有限,建议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鼓励各领域控排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增加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数量,提升市场交易主体活跃度,加快推动形成合理、有效的碳价预期,为引入更多气候投融资奠定基础。二是加快推动碳价融入投融资决策过程。在“双碳”目标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关注环境风险,将碳价切实纳入企业和金融机构日常投资决策过程将是关系气候投融资成败的关键。建议进一步加快推动碳价融入投融资决策的过程,不断完善碳资产会计确认和计量及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为利益相关方投融资决策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奉椿千, 崔莹. 全球气候投融资进展及建议[J]. 金融纵横, 2021(6): 36-41.

[2]安国俊, 陈泽南, 梅德文. “双碳”目标下气候投融资最优路径探讨[J]. 南方金融, 2022(2): 3-17.

[3]熊程程, 廖原, 白红春. 国际气候投融资风险和绩效管理工具分析及启示[J]. 环境保护, 2019, 47(24): 26-30.

[4]阮豆豆. 碳排放交易与企业环保投资探讨[J]. 山西农经, 2020(20): 103-104.

[5]沈洪涛, 黄楠, 刘浪. 碳排放权交易的微观效果及机制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 13-22.

[6]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5-03-04). https://tjj.hubei.gov.cn/tjsj/tjgb/ndtjgb/qstjgb/201910/t20191025_21387.shtml.

[7]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2-03-18). http://tjj.hubei.gov.cn/tjsj/tjgb/ndtjgb/qstjgb/202203/t20220307_4025264.shtml.

[8]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湖北金融部门谱写绿色金融“荆楚篇章”[EB/OL]. (2022-05-07). http://jrj.wuhan.gov.cn/ynzx_57/xwzx/202205/t20220507_1967457.shtml.

[9]曲余玲, 邢娜, 黄维, 等. 我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22(1): 10-11, 15.

[10]2020年全国各省市粗钢产量排行[J]. 煤化工, 2021, 49(4): 89.

[11]2020年世界粗钢产量排行[J]. 煤化工, 2021, 49(4): 90.

[12]CHRIS B, CELINE G, STEPHANE H. Carbon prices across countries[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8(8): 648-650.




▼ 一键订阅《环境保护》杂志

近期要闻

欢迎订阅2022年《环境保护》杂志


新刊驾到|本期亮点:聚焦气候投融资;对话郝吉明院士;关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栗战书在甘肃就黄河保护法立法进行调研时强调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保护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编制指南》答记者问

▼ 点击留言、收藏、分享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