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变装文化、分配花园、目的性合租……“高冷”的柏林人,其实如此有爱?

Kevin Junk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2023-11-03

@cgreiter © unsplash.com


贫穷且性感是它最著名的标签,源源不断的新人涌入,接受它的熏陶,因此改变,又赋予它在新时代下的意义。光怪陆离的柏林,究竟有什么魅力?新时代下的柏林又有怎样的特征?是什么精神支持它始终保持前卫?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的 #柏林精神# 专栏中为大家一一揭晓。

Arm aber Sexy - 贫穷且性感的 #柏林#,你是否只看到了它的“穷”?柏林究竟有何种致命的魅力?#柏林精神#迷你专栏,将通过那些专属于柏林的文化元素来为你揭示她性感、前卫、光怪陆离的真实一面。来做一个真正的“Berliner/in”吧。


撰文:Kevin Junk
绘图:Gideon Boadu
往期推送:

【柏林精神】关于#柏林#的刻板印象,全在这儿了…

【柏林精神】占星,素食,异色文化:这最#柏林#?



柏林精神:变装文化


无论背景,“变装”,就是他们共同的名字,派对由此成为不同酷儿团体之间的桥梁。

变装皇后和变装国王是柏林夜生活元素之一。跨性别的娱乐、艺术构成酷儿亚文化的一部分。早在上世纪20年代,俱乐部Eldorado就以乔装戏剧(Travesti)闻名。几年前,美国电视节目《鲁保罗变装皇后秀》潜入柏林,酒吧在放映《变装秀》之余,还会邀请当地变装皇后、变装国王来助兴。这在柏林激起了一轮变装文化新浪潮。


舞台之外的变装皇后、国王们,常现身Instagram:艳光四射的网红@karliekant,政治态度明确的“女祭司”@olympiabukkakiks,还有弹眼落睛的变装之王@camp.dad。从上世纪的德国经典乔装戏艺术家Travesti,到如今的变装皇后,名字的确是变了,他们在打扮上的却差异甚微。

变装文化场景还担起政治职责:@queenxboarders派对、表演系列,为酷儿表演提供平台,也为难民背景的跨性别、酷儿集资。这一舞台上,难民酷儿和支持他们的变装人士肩并肩、手拉手,以同一面目现身。无论背景,“变装”,就是他们共同的名字,派对由此成为不同酷儿团体之间的桥梁。这平台上大家同工同酬,针对那些不甚熟悉舞台表演的人,主办方则会提供培训。

谁想一瞥日本的变装文化,可把目光投向新宿Nichôme和大阪Dōyama-chō,变装皇后云集在这里的酒吧和俱乐部。但其实日本传统文化里,也有可类比变装文化的现象——如歌舞伎里的女型男演员,或是宝冢歌剧团(男女角色均由女性扮演)。也就是说,日本跨性别文化丰富多样,远不止由变装(Drag)衍生出的系列酷儿文化范围。但无论柏林或是东京,变装皇后都是人们饭余酒后的热门话题。




柏林精神:房屋市场



十年前,柏林还是有许多空房的”


“我站在五十平的房子里,数出了90多个人。”怎么能住得下呢?但这不是一场爆满轰趴,而是一场群看房。群看房的人数可以折射出柏林房屋市场情况,即平均每间房会有多少人来寻租。类似的租房形式还有合租面试,但跟群看房相比要求更高——租客可以介绍自己,陈述自己为什么适合住进这个合租房。但是,目的性合住并不被接受(目的性合住,Zweck-WG——可能没有比这更“德国”的词了),也就是并非被迫合住在一起,大家还是希望至少有一丢丢的友情在里头。所以,如果能在面试时带去一瓶红酒,表示友善和融入意愿,更可能会赢得面试人的芳心。


十年前,柏林还是有许多空房的(和德国全境平均水平相当)。但近来,柏林能直接出租的空房屈指可数。也就是说,只有当有人搬走的时候,才会有房间空出来——而且搬走的人必须是去到柏林之外的地方。所以,几乎所有人都站在柏林的大门前,期望等来一把短暂的钥匙。虽然在柏林买房并不是件难事,但近来买卖市场也有所变化,房屋价格飙升。也许一瓶红酒就能决定买卖是否能成,或是全额本金。

那些从其他大都市来到柏林的朋友们,则会寻找短租。大多是找到此间不在柏林的朋友,住进他们的房子,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但很少永远住下去。人们都说,也没人想永远在柏林住下去,不久,他们就会想念海边。海边,一定是有空房的吧?




柏林精神:柏林特色友好方式



光是走在柏林大街上,你就能感觉到那种自以为是的氛围。


刚刚,我站在阳台上,第一次和我的邻居打了招呼。她的阳台就在我旁边,我甚至不用弯腰就能给她递过一杯咖啡。我们的对话始于一句“Hi”,和另一句“Hi”。

可怜,我们做邻居都三年了。特可怜,我们可能甚至是同龄人。我觉得,她喜欢R&B,我们俩都在阳台上养植物。也许她会想要一枝我的花苗?但我们一开始根本没说到这儿。我把我的害羞掩盖得很好,这很柏林。

友好?这在柏林很稀缺。柏林,偏爱直接、高冷、盛气凌人,偏爱挑衅和冷漠的关系。地铁上,人们互骂、推搡,如果不会尖着声音吵起来,那只会更糟——干脆无视对方。这是冬天太长的锅吗?但夏天是那么炙烈、热情的呀。对于这个问题,连“热提”(Reddit)都给不出答案。一位热提用户说,如果人们见面时说德语,情况会好一些。但我不敢苟同,这只是一种假想。

光是走在柏林大街上,你就能感觉到那种自以为是的氛围。柏林不是干干净净的城市,也不是对周遭充满了爱的城市,这是绝对的。只要穿过一座公园,任何一座,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柏林绝对是值得生活的。在那不友好的面具底下,藏着的都是可爱的人。他们只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展露自我。下一次,我再看见邻居的时候,一定会给她递过去一枝我的花苗,或者,一杯咖啡。 




柏林精神:分配花园



1欧1天,就能在闹市中获得一小片宁静的诗和远方”


恐怕没有什么东西比分配花园更“德国”了。简单来说,分配花园建在一块不属于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地皮上。这些花园由一个叫做“花园俱乐部”的组织管理,他们负责分配这些地皮。俱乐部的成员,按合同来说,有义务缴纳一笔非常低的会员费,通常每天不超过1欧元。1欧1天,就能在闹市中获得一小片宁静的诗和远方。

针对分配花园,针对人和这一小片租来的自然的权利边界,德国联邦小花园法有详细的规章。想在花园里过夜?没问题。但在小花园上建房子,甚至于出租,是不行的。因为分配花园的初衷,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片桃源,激励大家,让大家在在城市生活之余,也能片刻逃避休憩。这是一座小小乌托邦,让大家偶尔享受的地方。这里并不允许安家,分配花园上的小房子,不能作为任何人的长期居所。

可惜的是,即使有诸多规章保障,分配花园其实是件稀缺品。每个厌倦了都市的千禧人,都曾谷歌过“分配花园”,就是为了排上队,虽然大家都清楚,得过好几年,自己才能分得一块小桃源。在城市中,拥有一片可以随心所欲的小花园,是只属于极富耐心等待的人的特权。大多数人,都只能拥有一个小阳台。所以,拥抱自然的和谐生活,始终只能是我们的幻梦,即使这幻梦仅在方寸之间。



柏林精神:#黑人的命也是命# 运动在柏林



‘德国人并不总是白人’这一概念超出了部分人的想象力”

六月,在#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背景下,成千上万的游行者聚集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为黑人的权利和社会身份齐齐发声。不顾疫情威胁的游行示威者面戴口罩,手持防护罩。我们是否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向记者凯米·法塔巴(Kemi Fatoba @champagnekemi)提出这样的疑问。她认为,从当下的形势来看,想要得出结论仍为时过早,许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协作。那么,我们到底正在经历什么?

 “黑人对抗种族歧视的历史已久,但战斗还将持续。白人有加入运动的意愿固然是好事,也很重要,但我们的做法有待进一步反思”。凯米如是说,引入当下最为重要的讨论之一:参与黑人政治运动的白人(不只在德国),是盟友,与黑人站在同一阵营,但考虑到他们身后的特权,其实不应该走在战线前列。黑人必须为自己站出来,捍卫自身的权利和经历,因为他们与白人德国人不同。

“早在童年时期歧视和排挤就已经存在,常听见‘移民德国人’与相对应的‘原生德国人’这样的措辞”。凯米认为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因为“非白人德国人总是被迫为自己的存在及存在理由正名,‘德国人并不总是白人’这一概念超出了部分人的想象力”。种族歧视扎根如此之深,必须彻底移除。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任务,而我们才刚刚开始。




柏林精神:Späti德语



每个街角都有无数间Späti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爱的Späti”


Späti是柏林人赖以生存的文化遗产。这里应有尽有,不论是每日生存必备之啤酒和巧克力,还是宿醉周日的第一杯牛奶咖啡。每个街角都有无数间Späti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爱的Späti。Späti在柏林人心中的分量如此之重,以至于逐渐发展出一套专属语言——“Späti德语”。听起来大概是这样:你不需要跟任何人打招呼,除了结账买单的时候,简单来一句“你好(Hallo)”,“嗨”也可以,有人甚至说“莫因(Moin)”,但最好还是留给汉堡人吧,“嗯(Na)”或许有一点过于暧昧。

踏进Späti话不在多,氛围相当务实,也许这就是Späti特别受德语学习者欢迎的原因。货架上的商品玲琅满目:Berliner Kindl、Berliner Weiße、Kirschbier,除了啤酒当然还有别的:起泡酒、伏特加,以及种类繁多的俱乐部马特(Mate)为参加派对前提神醒脑。找不到东西在哪?直接问“马特在哪?”,或者“起泡酒到底哪儿呢?”,再不行就“啤酒究竟在哪”。这种名词加冠词加方位疑问词的句式十分奏效,学会了就能大胆走入任意一间Späti。

在Späti买的酒就得在Späti门口喝了,因此一定记住问自己“有开瓶器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毕竟当你拿着啤酒从Späti出来,正准备开喝呢,结果发现自己没有开瓶器——扫兴万分。虽说在Spätis大家各行其是,不拘小节,但这家买完酒又去另一家问开瓶器,难免显得失礼。如果碰巧在Spätis门口看到长凳,大可上前友善询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的回答多半是无声点头。


你有那些特别的柏林经历?

最能代表“柏林精神”的文化符号是?

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我们将为你送出一份特别的“柏林”礼物~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歌德学院在线杂志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