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颁奖典礼和闭幕论坛:AI生成短片竞赛“AI时代,人的自由走向何处”


时间:2024年8月18日,19:00 – 20:30

主办/地点: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嘉宾:陈翠梅(线上),弗洛里安·多曼(线上),德克·佐尔格(线上),韩璐(线上),马天利,刘广隶,美莎

主持:欧彬,高一天


参与方式:


现场活动:免费入场,无需预约

现场语言:中文,中文翻译


线上参与:

Zoom-Webinar会议链接:

https://goethe-institut.zoom.us/j/84473928367?pwd=wCwhacqsatvKCoH9AayzqRhBFoUbki.1

线上语言:中文/英文/中英


2024年8月18日晚7时,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将举办“AI时代,人的自由走向何处”一分钟AI生成短片竞赛颁奖仪式和闭幕论坛。活动在北京歌德学院798空间和ZOOM线上同时进行。届时,本届比赛的评审团将现场公布“最佳艺术放飞奖”以及“最勇敢前瞻奖”获奖者。


这两大奖项将从近期确定的6部最终入围作品中产生,它们是:《AI vs.》(韩璐)、《私人影像》(李新宇)、《我们为何而惊讶?》(刘广隶 ,陈梓睿)、《给我一个明天的拥抱》(柳逸轩,罗梓竹,张荣宇,严梦彤)、《和光同尘》(马天利)和《讨论》(美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6部入围作品放映以及颁奖仪式结束后,本届短片竞赛评审陈翠梅、弗洛里安·多曼(Florian Dohmann)、高一天、德克·佐尔格(Dirk Sorge)将与入围艺术家代表韩璐、刘广隶、马天利和美莎展开对谈。谈话聚焦短片创作者以及评委自身的实践经验,探讨AI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现状、机器学习和大语言算法的界限,以及“AI时代,人何以为人”等主题。对谈后半部分将开放给所有评审、参展艺术家与在场观众展开自由讨论。


截至2024年6月底,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收到了近60部来自中国、德国、马来西亚、英国、土耳其、法国和加拿大的参赛作品。参赛者来自媒体艺术、电影、戏剧、游戏设计、信息工程和人工智能工程等领域,其中甚至包括一位8岁的小学生。与很多当前正在进行的以技术乐观主义为导向的AI短片比赛不同,本比赛递交的作品多以批判反思的方式,探讨AI技术在未来可能对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观者可以通过很多具有科幻主题和电子游戏美学的作品中,感知到当前AI生成视频技术的发展现状。在一些影片中,人类的自由并没有被直接提及,而是更多地关注到自由的缺失或人工智能和技术的强大力量。


欢迎关注歌德学院的线上平台(微信视频号、B站主页和Instagram),观看国际评委会确定的17部初选片单作品。



嘉宾

陈翠梅
1978年生于马来西亚关丹,陈翠梅9岁办过一本儿童杂志,17岁开过一个文学专栏,27岁拍过一部《爱情征服一切》,38岁生了一个小孩,41岁决定习武。作为影像创作者,AI摄影作品曾获得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作为电影导演,电影作品曾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获奖。

高一天
FIRST青年电影展资深策展人,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青年电影人及其作品进入国际及大众视野。制片人作品:《暴裂无声》、《我的朋友》等,《下午过去了一半》获得71届柏林电影节短片银熊奖。

德克·佐尔格(Dirk Sorge)
一位媒体和观念艺术家,致力于探讨规范化、残障歧视和数字技术的非理性方面等主题。常常使用基于规则的系统来做出美学决策,并质疑作者身份这一概念。他的作品包括视频、装置艺术、表演和计算机程序。

欧彬(Robin Mallick)
自2022年9月起担任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院长。2000至2009年,他担任德累斯顿国际短片电影节的总监,在此期间还连续五年担任欧洲电影节协调会总秘书长,这是一个在欧洲范围内由250个电影节组成的合作网络。2009至2015年,他在歌德学院新德里分院(亦马克斯·穆勒学院)担任南亚文化项目总监。2015年至2022年6月,他担任歌德学院里约热内卢分院院长。

韩璐
导演,出生并成长于中国。 大学主修人类学和社会学,之后获得电影制作MFA学位。自编自导的短片《接送》得到了新奥尔良电影节,棕榈泉国际短片节等27个电影节的认可,并有幸选为视频网站Vimeo的线上精选放映。其参展作品《AI vs.》讲述了一个因误食毒蘑菇身亡的幽灵想要找AI讨公道的故事。


马天利
毕业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数字影视专业,现为职业编剧。参展作品《和光同尘》通过呈现在AI世界可被批量复制的双胞胎,探讨了在技术模糊现实与虚拟边界的AI时代,人如何对于自身进行定义这一主题。


刘广隶
 (b.1990) 生于湖南冷水江市,工作生活于巴黎与长沙。他的创作通常在描述历史或事件不同方式的狭缝中汲取养分,最后在装置,视频,纪录片和绘画中找到它们自己该有的姿态。参展作品《我们为何而惊讶?》(与陈梓睿合作创作)试图从视与听两个层面探索今天的娱乐工业如何塑造观众的期待与想象。


美莎
艺术创作者、策划人,出生成长流动于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西段。喜欢关灯洗澡,经常不男不女,好奇长城与通讯塔同时存在的时空。现工作生活于燕郊/北京。其参展作品《讨论》是一部美莎与ChatGPT 3.5进行胡言乱语对话的行为实验概念短片,探索关于语言、意志、自由以及个体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照片:©私人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