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山里的第一场四驱车比赛

小益 阿里巴巴公益 2023-10-22


+ + + + + + + + + + + 

小益说


“遇到障碍物,左转!接着绕跑道前进,点亮爱心红灯……” 地处边陲的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中心小学,第一届“AI智能”四驱车比赛正在大山里紧张进行。



赛前,东回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刚刚和一群来自大山外的“大孩子”共同上完了编程课。在那之前,很多孩子还不太清楚“编程”、“四驱车”是什么,但课后,他们已经开始用属于自己的代码指挥四驱车奔跑起来了。


这群小朋友和大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


+ + + + + 


▲点击视频,看孩子们用代码指挥四驱车飞驰



01

大山里的“直过民族”


如果不是自己来到这里,俞淑婷、黄绍建想不到学校还能建在这样的山顶上


东回镇中心小学距离澜沧县城30多公里,在澜沧县的乡镇小学中,算离县城比较近的。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曾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20年刚刚脱贫,是阿里公益定点帮扶的县域之一。


在澜沧县,79%的户籍人口是少数民族,其中拉祜、佤等世居的民族属于“直过民族”。根据云南省“直接过渡”政策的定义,直过民族是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


俞淑婷、黄绍建是阿里巴巴的程序员。早上8点,他们和同事们,坐车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走。起初的几十分钟,他们一直在薄雾中蜿蜒前行,直到过了一座桥,阳光突然扑面而来。


越往上阳光越耀眼,等走到那条陡峭细窄的山路尽头,学校就沐浴在山顶的阳光里。


▲东回镇中心小学


一下车,东回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就围上来了。


每个小朋友都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像从酱油里面捞出来的一样”。但因为运动量充足,孩子们清瘦、健康又有活力,一脸好奇地望着这些大山外来的人。


▲学校来了新老师,孩子们好奇地围观


学校信息技术课老师李云康告诉他们,附近经济条件好点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了。留在东回镇中心小学的731个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家的人以务农为生,偶尔打打零工贴补家用。


这些孩子出去的机会很少,甚至有人从未去过县城。


老师们说,在脱贫以前,这里的房子还有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的简陋结构。2018年,学校教学楼从里到外翻新过一次,三层楼高的教学楼吸引了很多家长。那之后,学校的辍学率明显下降了,“因为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了。”



02

程序员的世界,不止1和0


俞淑婷生活在杭州,是个程序员“宝妈”,有一个3岁的儿子,由于看得多、听得多,儿子知道很多名词,比如编程、代码、四驱车、机器人。


但这些,对东回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是陌生的,他们的知识体量明显要小。


俞淑婷此行的任务是要教孩子们,在她和同事们带来的低代码平台上,通过低代码编程指挥智能四驱车跑起来。



最早做课件的时候,她潜意识里感觉孩子们可能多少听说过四驱车。但课堂上,孩子们回答是“不知道”,也没看过《四驱兄弟》,她不得不搜了几张四驱车的图片现场展示。


▲俞淑婷在给孩子们上编程课


俞淑婷做了8年的程序员,两年多以前刚转到低代码平台业务,与黄绍建成为搭档。两个人都是实干派,一个精于写代码,一个更擅长提出方向性框架和整合资源。


到今年7月,这个项目的定位逐渐清晰、完善起来,“是一个面向欠发达地区儿童的教育平台。” 俞淑婷说,“现在市场上虽然有很多青少年编程课程,但大都商业化严重,页面花哨,价格也很贵,不合适乡村的孩子们。”


俞淑婷想通过低代码与智能车的结合,寓教于乐,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以编程的启蒙教育。而低代码平台是阿里巴巴的一个自有技术平台,俞淑婷和黄绍建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个青少年开源编程学习插件,嵌在了平台上。


正巧,阿里巴巴CTO技术线和阿里公益部共同发起了“乡村振兴技术官”项目,在内部分批次选拔招募技术人才,组团下乡,参与乡村振兴和协助县域科技人才培养。


和自己想做的事不谋而合,俞淑婷和黄绍建迅速报了名。经过选拔,二人都如愿成为了阿里巴巴“乡村振兴技术官”。



03

学校里来了新老师


俞淑婷对公益产生兴趣最初是因为孩子。


受阿里“人人3小时”公益理念影响,俞淑婷常带着3岁的儿子参加亲子公益活动,她也是阿里“声音传递色彩”公益幸福团的成员,而这个公益幸福团致力于帮助听障儿童。身为母亲,她感觉对孩子们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就本能觉得儿童这个团体很需要人去关心、去帮助。”


俞淑婷的搭档黄绍建,成长于江西赣州的一个小村子里,小时候,黄绍建的学习环境比较艰苦,住大通铺、吃腌制菜和大锅饭。


▲黄绍建在给孩子们上课


到省城的重点高中后,他接触到代码,并对此产生兴趣。于是毕业后成为程序员,离开乡村,来到城市工作生活。


从乡村走出来,黄绍建知道,乡村的孩子需要什么。


“我们教给孩子们的,编程也好、科技也好,都是给他们的未来增加一种可能的选择,更多可能性。”黄绍建说。


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阿里公益乡村特派员沈少群。


去年,沈少群主动请缨成为阿里公益派驻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乡村特派员,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全职助乡工作。调研走访中他发现,乡村孩子们的教学硬件确实越来越好了,但科技教育离城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他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阿里的技术同学,拉到山里来,给孩子们上科技课呢?


在沈少群的邀请下,俞淑婷、黄绍建、张宇等一众阿里乡村振兴技术官,成了孩子们的“新老师”。


▲乡村技术官张宇在准备授课“教具”四驱车



04

原地播种和更多种子


出发澜沧之前,俞淑婷和同事们想得最多的是:2天的授课和比赛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哪怕最终只能影响一两个小朋友,让他们对科技有一点点好奇,就挺好,也就达到目的了。


结果让他们挺惊讶。



在他们的引导下,60多个小学生完成了对编程从0到1的认识。并且在随后即兴举行的比赛中,有孩子4分钟就实现了所有教学内容。


“的确把我们惊艳了,当时大家的预期是10分钟内能完成就挺好了,结果她们才花了不到一半的时间。”


课堂上,俞淑婷讲对智能小车未来的畅想,谈到可以给四驱车加装桨叶、无人机机架和飞控系统,让四驱车飞上蓝天。


▲课堂上,孩子们试驾智能小车


那个时刻,她感觉到,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看着几十张兴奋、热烈、充满求知欲望的小脸,她瞬间更坚定:一定要把这个项目持续做下去。



俞淑婷担心的另一件事是,她们离开澜沧之后怎么办?项目如何在当地持续性地发展?


于是,他们找到李云康老师商量。等他们走后,请李云康老师继续带着孩子们持续的学习编程,别让新鲜的热情荒废了。


李云康是云南临沧人,曾经也是留守儿童,在一个和东回镇一样偏僻的山村里读完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后考入曲靖师范学院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毕业后,为了分担父母的压力、供妹妹上学,他没有继续求学,而是回到大山里做了教师工作。


他清楚地记得在大学时受到的冲击:“因为我以前几乎没接触过电子产品,大学去参加编程比赛,我发现我们跟别人的差距真的很大,很多别人早就掌握的知识我根没见过。”


因此,来到东回镇中心小学后,他非常希望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至于像他一样,到大学才接受启蒙教育。


于是,一下午的时间,俞淑婷、黄绍建给李云康讲解了智能车的机构,以及驱动智能车的程序、代码等。并且约定,接下来李云康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找阿里程序员交流沟通。


俞淑婷、黄绍建对项目还有一个更大、更长远的规划。她们想孵化一系列低代码平台的编程课程,课件要可复制。将课件同步培训老师,为学校老师系统性地教授编程课程提供参考。同时,跟教师们保持联系,以便解决和优化在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几个月我们都在加班写代码,但看到孩子们开心,什么都值得” 黄绍建说。“这次只是开始,埋下一颗小火苗,未来我们会把 【低代码编程学习平台】向乡村孩子们免费开放出来,也期待更多的程序员能够加入,把课程往更高阶方向发展。”



俞淑婷则觉得,埋下一颗好奇跟求知的种子,是比单纯捐助更有效长远的公益。


“什么是快乐?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写满喜悦和求知的渴望,我们明白,真正的快乐是给他人带来快乐,创造价值。”



END


点一下【在看】扩散给身边的人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