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课堂在路上|走出象牙塔,与世界交换能量吧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旅行都是最好的教育。旅行是真正的课堂,需要你去探索,去发现,它让你见证这个世界的独特之处,拓展你的视野,教会你如何与自己相处,唤醒你求知若渴的内心,给未来打开通往更多可能的大门。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21dqvbsh&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们的课堂在路上”游学项目

是高职学院文化休闲服务系以课程为基础,将沉浸式学习融入学生学习活动的创新探索。

在旅游专业课程设计中加入具有构架性、周期性、集体性的游学活动,让学生在理论课堂之外,更具有移动课堂的加持,得到知行合一的新体验。

  从2017年5月项目发起至今,两期活动共有113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将课堂移动到了路上

带着对旅游职业教育原点的思考,本次活动通过影像作品展、结课典礼(师生分享、成果展示)、校企多元合作等方式,来呈现这一鲜活灵动而又富有意义的课程全貌。

出席嘉宾:合作企业代表、分院领导及学术专家

我们的课堂在路上

第一维度

以学生为中心,重构课堂

学生如果对课堂组织和设计这件事本身产生兴趣,就会更加投入课堂,甚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塑造自己的课堂形态。

《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路线设计》等课程就采取了“理论课+移动课堂”的方式。

游学活动从构思到付诸实践历经数月,目的地选择由班级学生投票确定,接下来的一切细节,景点选择、交通策划、住宿安排、就餐方式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从开始到收尾,老师只是聆听,不参与任何意见,即便行程设计中存在明显的不合理,老师也保持缄默,我们尊重学生内心的真正体验,希望他们在实际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切身体会去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贠聿薇老师阐述“我们的课堂在路上”的第一维度

第二维度

教师是课堂的推进者,每个人都是分享者

游学过程中全程每个景点贯穿讲解和讨论:中国历史的演变规律;中国旅游资源及文化的特点、中西方社会的对比、中西方教育的对比;根据活动主题,小组进行即时互动总结。晚上沙龙,全员总结并分享全天的心得与感悟。

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真正的能够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并用实践去论证知识,让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

学生代表吴琳同学作活动分享

授课教师仵超老师为我们讲述活动的第二维度

第三维度

知行合一,互为动力

我们的课堂在路上,聚焦“实践知识”,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装备认知工具,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效沟通和有效互动的核心能力,让认知和行走交织在一起,以期未来用更好的姿态再次与世界相遇。

因此,在第三维度里,需要纳入行业实际需求及优秀企业的专业建议,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构建更多项目清单,深化学生在移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提升专业能力。

潘虎、张莹同学分享重走丝绸之路的点滴

“潮叔”郑凤阁老师定义了项目的第三维度

同时,在第三维度里,需要纳入行业实际需求及优秀企业的专业建议,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构建更多项目清单,深化学生在移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订叮盯旅行与高职学院签订定制教育校企合作协议

此外,高职学院致力于打造系统化的“游学”路径,通过开展海外游学等方式,拓宽学生在全球范围的活动半径,“小E带你去歪国”海外游学营的设立已经遍及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目之所及,便是世界,而脚步丈量过的土地,一定能延展我们生命的宽度。

在路上,用行走的每一天提醒我们,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之中,不是书本上简单描述的“辽阔”,也不是自我想象的“美妙”。

我们的课堂,是走出象牙塔,与世界交换能量,用我们的认知工具,用行走在路上的点滴积累,为完美的职业和完美生活做准备。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斯普朗格




高职学院光速文字

文/黄廷君  郑凤阁

责/张凌海

图/张舒雯   st视角

投稿:gzxyeurasia@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