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博士访学系列之——NAIS年会2019

钱志龙 教育者钱志龙 2021-01-16




每次只有回加州才会幡然觉醒到北京的空气到底有多糟,在几千米的高空往下看,所有的地貌清晰可见:顶着奶盖的落基山脉,像葡萄积木搭成的城市街道,方方正正的美式彩色田垄,都在慢慢唤醒我对这座城的记忆。读博士期间南北加之间几百次的飞行和租车经历让我对这套流程谙熟于胸,携程在海外用起来也很方便,开着大声的音乐把车开到80迈才对得起LalaLand四车道不堵车的高速公路。




读过《鲑去来》的人知道,我在美国住过那么多城市,只有洛杉矶给我家的感觉,就因为这里的兄弟姐妹。他们不但为我的“飞人博士”计划提供了各种方便,更让一个漂泊的游子感受到社群的温暖。过于肉麻的感谢话当面说不出来,只能把它们变成文字。从来不托运行李的人破天荒拉了个超重的大箱子,貌似签售会的现场让餐厅老板误以为来了什么大人物。遗憾有些老基友擦肩,希望一切安好。



感谢郝少林校长和Joy郑老师牵线,帮我约到参观LA创新学校STEM Academy,Paul校长百忙之中陪我聊了一个多小时,历史老师出身的他很勇敢的申请到这份校长的工作,短短几年就把一所85%拉美裔,100%贫困生的学校的大学录取率从60%变成96%,除了和探月学院一样尝试着用Rubrics来定义和测量软实力,跨学科PBL,还尝试扁平化管理,让学生和老师愿意并享受参与学校建设和决策形成。



创校元老Esther因为要赶去帮忙待会儿在大礼堂举行的“黑人历史周”活动先走一步,从领导力课堂里随便抓了两个高四学生带我逛校园,推开每一间教室的门并告诉我里面正在发生什么,学生们完全不会被打扰,看来是经常有访客的。他俩跟我分享了做医生和飞机工程师的梦想,临走前带我去在礼堂看了学生剪辑的电影和编排的舞蹈,听到了学生作词作曲的真正的Rap,学生画的Mascot竟然是龙。


参观葡萄科技在美国Santa Monica创客工场里的办公室,Sherry和Amy分别是死敌UCLA和USC的毕业生,但在工作上非常有默契,只有三个人的团队做了十几个人的活。除了负责美国的品牌和市场活动之外,还根据美国人不同的消费和教育理念,改写了更适合当地人的编程课件。她们好像读懂了我心思似的请我吃Umami汉堡,我邀请他们跟我一起去参加明天的NAIS美国独立学校联盟年会。



7:30就开始的早餐会上听NAIS会长做述职报告。数据显示超过50%的美国独立学校担心目前的商业模型不可持续,00后高频率换工作是他们好奇应变的生命状态决定的,跟忠诚度无关。一个不好的趋势,现在中产阶级正在从美国的独立学校里消失,照这种趋势,最后会只剩下富人阶级才有机会送孩子读私校,而分数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校园文化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需要我们马上开始关注。



第一场报告,听三所MTC的成员校分享各自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与会听众们,尤其是那些第一次听到MTC的校长们神情振奋,结束后还迟迟不肯散去,围着三位校长问长问短。很高兴再次见到MTC的发起人Scott校长,得知会员数从去年的184所增加到包括25所公立学校在内的242所的喜讯,他还难掩兴奋的告诉我2020年,和探月成都校同步,Hawken School会再开一所更大胆尝试PBL教学的独立高中。



本来今年的主旨演讲嘉宾是名记、主持人Anderson Cooper,有些校长特地把夫人带来就为一睹她们偶像的风采。但美国出事了他临时爽约,替补嘉宾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拿到奥斯卡、格莱美、艾美奖三顶皇冠的黑人。Viola Davis出生在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的家庭,但却在独立学校的教育中得到救赎,她自称live a life bigger than myself的英雄,全场起立鼓掌。





第二场报告我选了这个话题,因为我也觉得美国和中国越来越昂贵的私立学校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它将会加剧阶层的裂痕和不可流动。著名私校Lakeside的校长Bernie,也是NAIS理事会的主席,他准备在西雅图市中心租房建一所微学校的想法跟探月英雄所见略同,比如不再斥巨资建利用率极低的操场,食堂和实验室,而是充分利用城市已有的如图书馆、运动馆、博物馆和餐厅等资源。



每次来参加NAIS的会,即使我这个在微笑之岛夏威夷住过3年的人都会被参会者格外的友好热情打动,像接受过统一培训过一样每个人都会主动跟你打招呼并自我介绍,午餐时也会主动邀请你坐到身边,所以很容易交到朋友。Janet是有40年教龄的资深校长,Jamie是突然发现自己对教育的热情而毅然转行在FabLab里尝试跨学科教学的工程博士。我们交流各自遇到的惊喜和挑战,从彼此那里获得力量和鼓励。



NAIS有个常规活动叫Pechakucha,源自日本的一个短演讲形式,每位讲者只能用20张幻灯片,每张只停20秒,对讲者语言的精炼程度和演讲的熟练演绎要求极高。在学生面前坦陈自己的弱点会赢得信任;通过教大家如何扎包头布打破文化的隔阂;出车祸后的校长如何学会信任并让团队成长;只有先学会倾听的人才有可能被别人听到;在谷歌可以找到几乎所有问题答案的时代,老师到底应该教什么?每场都很精彩。



下午的主旨演讲是Frans Johansson,著名的作家和演讲家。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但还是值得强调在充满变革的时代,除了竞技体育之外,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并不一定能保持你的竞争力,甚至有可能因为固步自封而被淘汰,诺基亚就是毁在自己专家手里的。但如果创新如此不可测,我们该如何准备呢?试图改变游戏规则;从其他领域获得灵感;构建多元的团队;尽可能多打赌多试错。


5000人的大会乍一看满眼陌生人,但欢迎酒会上熟人的重逢引爆一声声的尖叫。读过《校长日记》的人知道我在湾区有个台湾的校长朋友跟我偶像张国荣同名。读过《鲑去来》的人知道他老板Jeff Bissel校长掌门的中美国际学校就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也不知道他是偶遇我太开心还是红酒上头,竟然搂着我狠狠亲了一口。图二中是北大附国际部的Spencer校长和前年的主席Katherine。



Shiza Shahid一上场,就被这位巴基斯坦平民出身的邻家女神的美貌、气质及谈吐征服。她先揶揄了一下斯坦福的精英们设计的APP大多是解决订购Pizza、干洗衣服、交到女友这些曾经是妈妈们操心的事,然后她就以马拉拉基金的创始CEO的身份讲了那位因为希望上学被枪击爆头,幸存后更勇敢争取妇女受教育权利并成为最年轻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感人故事,让我当场决定成为一名Feminist。





听了Frans的建议,我打算多听听行业外的智慧。Davis Gleason是位心理学家,可能是职业缘故,他的声音格外的低沉而不带起伏,但从他职业角度发出对目前教育造成青少年严重身心伤害的低吼声让我更觉得责无旁贷,更明确了我在得到开线上课程的目的:不光要让家长们更清醒的面对未来,也要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到底有哪些选择,别被美国10年前的电影《Race to Nowhere》一语成谶。



领了午餐盒出门沐浴在加州微凉却仍然明媚的春色里,主动坐在了一位校长身边。Matt跟我同龄也做了7年校长,1600人的学校在Wisconsin一个我没听过的小城市。他可能是全场唯一来自公立学校的,还同时兼了一所400人的Charter校长,正在努力用项目制学习的思想慢慢影响那些还未见过世界也没想过未来的人群。我俩一见如故,对演讲也有很多共鸣。感觉我能说服他来中国,有学校要吗?



脑科学博士创业者Cori的主题报告介绍了科技产品如何帮助残障儿童,帮助人冥想,甚至放大情绪,让我对科技产生更大敬畏。但在座的都是校长,只关心科技到底能怎样影响教育。在Q&A环节看到她几乎是在硬扛,我差点想冲上去帮她回答。终于有机会去瞄一眼巨大的展区,一顶黑色帐篷让人充满好奇,原来是一个星空穹顶,操控者可以随意运行或放大每一个星球,如果我有钱,一定买一个送给探月。




压轴演讲者是畅销书作家和在TED上浏览量排名第三的Simon Sinek,我听别人建议买了他的《Start with Why》现场的演讲更精彩,我只能记录下十分之一。最喜欢他关于Finite和Infinite game的比喻,有限游戏是有输赢的,是为了打败对手或通关,是有固定规则的;而学习和人生是无限游戏,是没有输赢的,且充满未知,你可以不断创造并改写规则,永远只是超越自己。


两天半的NAIS大会一眨眼就结束了,虽然用尽全力仍然只学到不足1/10,订了套Playback视频慢慢消化,从书店买了几本书带回来继续学习。明年的大会将在代表着美国独立精神的费城举行,多么恰如其分的传达了全美独立学校联盟的精神。多么希望中国也能早日成立类似的组织,让所有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办学的学校,有一个抱团取暖并充分交流的平台。


 


(完)





钱志龙博士简介


独立教育学者、探月学院 督学、惠灵顿中国 理事、北京中国学中心 董事


钱志龙博士在上海出生,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学。高中毕业后保送北京大学,后旅居美国近十年,先后获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播学硕士,夏威夷大学文学硕士,东西方中心领导力证书,南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钱博士曾任美国罗耀拉大学实践教授,美国半岛国际学校小学校长,怡海教育集团总裁,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国际部主任,青苗国际双语学校副总校长,培德书院总校长。

 

钱博士在过去的三年里公益出版了四本新书《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做校长》、《熊掌和鱼:图解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鲑去来:我的美国留学往事》和《熊掌和鱼II:国际教育的门里门外》。在众筹网上共募款近百万元,全部利润用来捐助需要帮助的弱势学童。他也是Ken Robinson爵士新作《你,你的孩子和学校》的特邀译者。

 

钱博士在国内外各大教育论坛上做了几百场演讲,他的题为《略带偏见的中西教育比较》的演讲大纲在网上传播10000000次。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以独立学者的身份拜访了250多所学校和教育创新机构,足迹遍布7个国家,为追寻教育的本质和推动教育创新上下求索,无问西东。








《校长日记》透过一个校长的视角,用49个小故事还原了美国硅谷一所私立学校的教育现场,引发你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三年持续热销,豆瓣评分9.0。


《熊掌和鱼1》其实是在网上持续传播了五年,阅读量过1千万次的演讲提纲。200多张图片,让你读懂中西方教育的异同。国际学校既可以用这本书做招生,也可以做教师培训。

《熊掌和鱼2》基于作者在中美两国国际学校做校长、总校长、校董及年检官的多年经验,以及在创新教育领域的观察和思考,让你了解那些不容易躲过的坑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鲑去来》通过作者9年不寻常的海外生活经历折射出留学这件事的根本意义,家里有孩子准备留学的不得不看。如果读完全书,你没流泪,或没笑出猪叫声。。。那是你的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