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家七宝之一,消病避邪之灵物,摆放或佩带可得三种福缘

慧好物 2021-07-26

星云大师在《什么是禅?》的开示中说:“‘禅’可以开拓吾人的心灵,启发人们的智慧,引导我们进入更超脱、自由的世界。”

相传,当年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的。



在博山东郊莲花山山上,有古刹名正觉。正觉寺始建于东晋,宋金年间重修,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梁武帝时国师宝志公和尚、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等高僧大德都曾在此驻锡修行,因此是名副其实的禅宗祖庭。



点击上图请购一笔“禅”白玉琉璃杯


博山地区是琉璃著名产地,是中国琉璃之乡。一笔“禅”琉璃杯正是出自博山正觉寺的文创产品,它由博山正觉寺书画院任钦功院长创作。


任钦功先生2005年毕业于日本神户大学,佛教美术史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多年前皈依天台宗高僧释圆智法师,后依止于博山正觉寺释仁炟长老,多年潜心于佛教书法的研究与创作。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多部学术专著。


经年潜心于禅宗的书法研究和创作,任钦功先生从佛学文化的高度来观照书法的发展。并以“书法即心法”的概念,结合自身的修行体验,创作出一笔“禅”琉璃杯。清净无染的琉璃杯身结合突破常规的书法思维,不仅使得一笔“禅”琉璃杯具有空灵的禅韵,同时也让使用它的人有着非凡的精神体验和心灵碰撞。



点击上图请购一笔“禅”白玉琉璃杯


在中国琉璃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哲学和宗教。佛教中,琉璃的地位非常特殊。为佛家七宝之一为消病避邪之灵物


摆放或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



一、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

二、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艰难,而获坚韧之力量。

三、灵感: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在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点击上图请购一笔“禅”白玉琉璃杯


琉璃内或大或小、或浮或沉的气泡,是琉璃生命的特征。这些气泡游走于晶莹剔透的水晶之中,漂浮于柔情似水的颜色带之间。是快意洒脱,是情意绵绵,还是浩然气魄,琉璃在诉说,我们在倾听。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下佩戴 。




点击上图请购一笔“禅”白玉琉璃杯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原因有二:


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


其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种有色水晶材料,主要成份应该以二氧化硅为主,琉璃母则是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的不同。


Q&A:


琉璃为什么没有玻璃,水晶那么透明?


由于琉璃特殊的工艺和复杂的制作过程,琉璃的光泽度是天生就没有玻璃、水晶那么明亮。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点,注定了琉璃要承载厚重的文化,变成一种文化产品。


琉璃作品中有气泡,是不是次品?


琉璃中的气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每个作品都有。在爱好琉璃的人眼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是有生命的,这些气泡似乎正说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这些气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现力,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古法琉璃的识别特征:


A、色泽: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纯色为主,混合后会爆裂或者混浊。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种颜色混成,且通透如故。轻轻敲击古法琉璃会有金属之音。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显高于玻璃,略高于水晶,且手感滑润。

C、声音:轻轻敲击古法琉璃会有金属之音。

D、透明度:界于玻璃和水晶之间,偶有烧制流动过程产生的少量气泡。




点击上图请购一笔“禅”白玉琉璃杯


一笔“禅”白玉琉璃杯既可用来品茗、参悟,亦可作为供杯供水于佛台。所得善款将用于建寺安僧,支持博山正觉寺这所千年祖庭的建设和发展。随喜请购功德




-福利来了-

△点击上图请购一笔“禅”白玉琉璃杯


二千多年前,农历二月十五,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佛说: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他。要为自己作照明……心悟成佛,心迷成魔。所以你们必须降服自己的心,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适逢释迦牟尼佛涅槃日,让我们一起观禅修心、忆念佛陀的教诲,恒守禅心,早证菩提


推荐阅读:


唯一一部皇家版《藏文大藏经》,供养获福无量

一代宗师思想的集成:《太虚大师全书》

佛语浩如星辰,如何找到属于你的“开悟之经”?

绝版28函!稀缺!极具收藏价值!《清敕修大藏经》原经版手工刷印“羽”字号二经同函




欢迎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慧好物』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