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善用培根铸魂“大思政” ,写好立德树人“大文章”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 2023-10-18



“洋务运动期间除了大家熟知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其实左宗棠在我们兰州也开办了机器制造局和织呢局,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

“林则徐当年到兰州,还经过离咱们榆中校区不远的三角城呢。”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明老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除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教学案例,他还会讲述很多发生在本地的故事,同学们觉得很新奇,也有了一种“历史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感觉”。

兰州织呢局的例子还激发了一位资源环境学院学生的研究兴趣:“老师,我想研究还原当年黄河的水质,弄清楚后来织呢局停办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因为黄河水质太硬。”身边人身边事提高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们用课堂高抬头率肯定了崔明的努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三年来,兰州大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把“大思政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思政课“提质创优”工程,大力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网络引领、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兰大特色的育人之路。




守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祖国70华诞前夕一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小提琴、二胡、钢琴齐上阵,以一首深情款款的《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快闪让课堂“暖”了起来,授课老师李晓莉用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00后同学们的想法,李晓莉一开学就设计了新生学习需求和课程意见调查问卷。“那是我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跟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向祖国真情告白。”艺术学院2019级刘学英就这样逐渐爱上了思政课。

“思政课最主要的是润物无声,实现思想引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私人订制思政课堂’,同学们用各自的方式去表达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解,也能拉近和青年学生的距离。”李晓莉说。

思政课一直以来都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在增强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同时,如何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一直以来是不少思政课教师思考的问题。李东坡老师做起了“讲台上的段子手”,受到了学生和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我的目标是一节课要让学生至少大笑五次。”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的兴趣,李东坡针对新时代青年的新特点做了很多尝试,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说一些流行语,“理想才是最好的化妆品,本领才是最棒的美颜相机……”对当前流行的热门名词他信手拈来,倡导学生“不做佛系青年,要做马系青年”。



2020年秋季学期末,在一堂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专题思政课上,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先春教授当起了“助教”。马小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将重大理论问题转化为大学生听得懂、能入心的课堂知识。

“从兴办陕甘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一次次的谆谆教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校长严纯华讲授的《穿越时空的南梁精神》课上,他结合自己党史学习体会娓娓道来,生动讲述了南梁精神,并寄语青年学子:“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兰州大学建立校领导为思政课教师做助教工作制度。除了参与讲课,校领导还与思政课老师共同备课、研讨,参与到思政课的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衔接、重点难点问题研判等过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兰州大学不断推动思政课提质创优,探索形成了示范“讲”、集体“备”、精心“教”、深入“研”、强化“赛”、合力“上”的“六位一体”教学方式方法,兰大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和经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春风雨露,深度融入师生学习生活。

同时,学校连续3年举办“课程思政”竞赛,3000余门专业课、225门通识教育课、82门在线课程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产生了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走近核科学技术》《宇航概论与航天精神》等一批富含思政元素的线上和线下“金课”。


提升核心课程的“含金量”




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总决赛舞台上,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李金玲经过激烈比拼,所讲授的《可爱的中国、可爱的人》获得大赛一等奖。谈及这次经历,李金玲觉得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从主题到框架,从案例到表达,大学生讲思政课于我而言是一次从‘要我听’到‘我要讲’的角色转换,更是一次眼界的开拓和成长的历练。”

兰州大学引导学生从“听思政课”向“讲思政课”转化,已指导学生连续3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一等奖。“大学生讲思政课促进了思政课教授内容和讲课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也提高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指导教师李睿说。

思政课只有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入脑入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供给侧探索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让科研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推动思政课教学走进网络新空间,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政产品,不断提升铸魂育人核心课程的“含金量”。

研究西北党史党建的崔明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到现场教学过程中,同时也会加入最新的学术前沿知识。他认为一些课本上的知识点同学们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必须得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一门有含金量的‘金课’是源自课本,高于课本,最后又回归课本。要让学生有知识的获得感,所以教学和科研一定要打通结合。”



思政课教师在网络APP推出“坡有道莉”印象思政课,同时联合“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推出《颇有道理》理论宣讲节目,以网络化、可视化、便捷式方式做到了多维实时互动,理论在流量中火了起来。去年思政课理论名家、青年骨干教师、优秀学生等理论宣讲人员着力组织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今年将主要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甘肃的生动实践。

深入挖掘陇原大地蕴藏的“精神富矿”,形成“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系列短视频,网络阅读量超10万人次;创办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理论公开课》,聚焦课程内容创新、重点讲解和微教学,原创课程75篇(次),推送精品课程微视频,浏览量达9万余次。

“这种形式更易产生共鸣,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志超老师说。


讲出深入人心的“时代味”




“治沙的道路任重道远,我们还要一代一代的干下去,让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2019年10月23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兰州大学精彩上演。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受邀走进学生思政课堂,与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30多名学生亲切交流互动,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时代楷模”的奋斗精神和新时代愚公精神。

课后,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学生张迎深有感触:“思政课大多给人以枯燥而单一的印象,而这堂实践思政课,让我们有幸与时代楷模、治沙英雄近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治沙故事,很受鼓舞。”体会久久为功的当代愚公精神,感受黄沙变绿颜的人间奇迹,让同学们为之动容的已远远不是单纯的治沙植树,更是他们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学生党员宣讲团和“青马”宣讲团成员从朋辈教育的角度为大家讲述党史;保卫处工作人员、学生宿舍楼长围绕安全和健康的话题,鼓励大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新“家”里共同成长;退伍大学生讲述自己报国从军的经历来激发新生的爱国热情和青春奋斗之志……这是在2021级新生稍息、立正、齐步走等紧张有序的训练之余、在学生休息间隙,学校以微课堂的新形式开展的思政教育,“别样思政”走进军训场,“大学第一课”上出了新滋味。“大学思政教育是一个‘见贤思齐’的过程,这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辅导员任振宇说。

从西路军战士到八步沙“六老汉”,再到援鄂抗疫英雄,兰州大学不断开发别样思政课,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最生动的素材,把火热社会实践作为最真实的教案,把伟大时代成就作为最权威的注脚,政策方针、国情时政、社会实践等被带到了大学生思政课堂,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讲出了青年人爱听、能懂、愿行的“时代味”。

2021年初冬时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结束后,青年教师叶茂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学生代表组成的师生宣讲团来到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全面宣讲、深入阐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并亲身感受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

通过开展考察参观实践,学生们更加了解社会现实,也感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伟力、理论伟力和实践伟力。“思政课要扩大课堂范围,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上开展,要让大学生全面地感知体悟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并作为理想目标而为之奋斗。”叶茂泉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学院推出思政课‘社会大课堂’,就是要让思政课不仅在课堂上讲,也要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说。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让思政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街道、农村乡村、红色基地,与真实社会实践亲密接触,共开展理论宣讲2000余场次,总受众超过20万人次,2021年学院也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文字|王耀辉

编辑|毛松洁

主编|肖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