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年前她认识到:记者仅会写稿拍照已经不够了!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2024-02-08


全媒记者炼成记 | 7年前她认识到:记者仅会写稿拍照已经不够了!

作者:光明日报张进进


进入报社的这几年,正处于媒体融合高速发展时期,用户正从“纸媒”大量涌入“指媒”,如何闯“视界”,成为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文字记者纷纷从报纸版面走进媒体的App、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端口,创作适平台化的新闻产品。
从文字向视觉进一步
刚进入报社,我按照传统的模式编排稿件、采写新闻,逐渐适应和熟悉了报纸的内容生产方式。2017年,光明日报社策划了“高校大直播”系列直播活动,以此为契机,我第一次以主播的身份进行报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在媒体融合时代,记者仅会写稿和拍照已经不够了,众多传统媒体的记者们正在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渠道带来的改变,报纸工作者也应当转化成能采访、善策划、会拍摄、频出镜的“全能记者”。
张进进2022年两会在天安门广场前拍摄vlog。
于是,我们开始用交流感更强的短视频报道方式吸引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关注,社根据我的形象特点和主持风格,为我量身打造了Vlog栏目《进距离》,创作出多个爆款Vlog新闻作品,而我也由传统文字记者开始向新媒体出镜记者转型。
当然,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工作中我遇到过很多问题。
比如,怎样在镜头前真正做“自己”,如何找到镜头感,怎样把视频语言表达得更生动,怎样提高拍摄和剪辑技术等等。
前外出采访,我只需要一支录音笔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完成工作,而现在做出镜报道,我需要额外关注自己的仪容仪表、自拍角度、还要调试好机器设备、精心背诵串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克服这些问题,只有勤练习、善观察、多动脑,加强自身特色与观众缘,以扎实的内容为基础,进而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新媒体产品在受众心中的影响力。
在真诚表达上更进一步
新闻Vlog是当下较受欢迎的新闻呈现形式之一,我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更好的新闻表达方式。
在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的系列报道中,光明日报推出的党史教育策划专题“寻找歌声响起的地方”,以“寻找歌声响起的地方”为脉络,运用Vlog的形式溯源红色歌曲唱响的故事,报道切入视角细微,形式与内容富有“人情味”,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作品被多家媒体转发,获得了大量网友的点赞关注。
张进进采访曹火星女儿曹红雯。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因为涵盖了音、视、像等感官因素,在传播方式上更加全面立体,使得日常报道更具现场感、更加生动有说服力,面对重大选题报道,传统纸媒通常要等到次日才能发出消息,而全媒体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确保了新闻的时效性。
在2022北京冬奥会报道中,我有幸前往冬奥现场,参与冬奥短视频拍摄制作,通过个性化、接地气的表达,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不一样的冬奥感受,#现场看冬奥开幕式是什么体验# 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同样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我参与制作的 #记者带你见证二十大开幕会# 视频也获得了8000万阅读量。
该作品以记者的第一新闻视角记录了大会开幕的盛况,记者面对镜头娓娓道来,营造出“面对面”交谈的氛围,让网友感觉新闻现场和新闻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在团队合作上再进一步
短视频作品之所以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除了角度多变、丰富新颖的内容外,拥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巧妙的话题设置也是重要因素,而要保证这一点,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团队的支撑才是重中之重。
传统媒体将记者作为IP,从“笔杆”转到“网感”是非常不容易的。由于短视频场景更生动,表现更直观,出彩与否受内容特色、策划水平、创作质量以及记者自身表现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而记者一个人往往能力有限,打造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通过工作室的模式,保证优质内容持续输出显得尤为关键。
为了促成产品有效转型,“进进工作室”在2020年成立,虽然团队人数有限,但从选题策划、制作到最终的审核发布,都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很好地保证了时效性。此外,团队同事之间的紧密交流,既为选题策划提供创意,也更好地规避了舆情风险。
张进进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得益于报社对个人IP打造的支持,在微博和B站上,我的个人账号“进进有点忙”积累了许多年轻粉丝,不少网友时常给我留言,有提出画面建议的,有抒发观后感的,还有提供采访线索的……在社交媒体时代,开展转型探索,是主流媒体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环节。
现在,像我一样转型的同事变得越来越多。虽然新媒体给新闻行业和媒体人带来了新的压力,但是我们年轻人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职业能力随之提升、自我认同感也越来越高。
除了具备专业的媒体素养外,我们年轻一代的新媒体出镜记者,还因生长于互联网环境之中,熟知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更容易从“幕后”走到“台前”,能够更加自然地代入“朋友关系”,通过年轻化、正能量的内容,吸引更多受众关注。














媒体朋友们,欢迎长按二维码,加入“记者之家”媒体交流群

本群致力于增进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和媒体朋友们的沟通交流。

往期推荐

这次采访,让她“无法呼吸、头痛难忍……”
从纸里包着我的火,到我的“斜杠”人生
从匿名举报到中国新闻奖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舆论监督的“难”?

供稿:光明日报

本期编辑:陈果静 吕彩虹 李永锡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星标🌟“中国记协”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点击“在看”,和新闻人分享热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7年前她认识到:记者仅会写稿拍照已经不够了!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