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人员:不一定来!记者:还是得去!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2024-04-29


2024年1月23日凌晨,新疆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


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不太严重,当地工作人员告诉人民日报记者蒋云龙:“不一定要去现场。”


放心不下,他还是在-20℃的寒风中出发了。


现场情况究竟如何?受灾严重吗?灾民是否得到妥善安置?


只有亲历,才能安心。他向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这段经历。
















我在现场 | 工作人员:不一定来!记者:还是得去!
本文作者:蒋云龙


(一)
叫醒我的不是地震,而是手机。
1月23日清晨,乌鲁木齐,窗外还是一片漆黑,万籁俱寂。
手机里都是各地朋友们在问候:“新疆地震了,你没事儿吧?”
蒋云龙(左一)在安置点采访。
新疆地震了?来不及回消息,先看相关新闻推送:1月23日2时9分,在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
此刻,我睡意全无。
我是四川人,老家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哪里能忘记那场灾难给四川人乃至全国人民带来的伤痛?
2013年,芦山发生7.0级地震,我作为夜班编辑经历了报道全程,也知道灾情现场会是多么复杂可怕的情景。
此时的乌什是什么样?我不敢细想。
乌什,位于南疆阿克苏地区,我之前还未去过。查地图,距离乌鲁木齐车程有一千多公里,要十几个小时。从阿克苏过去,开车也要两个小时。
向领导请示得到同意后,最近前往阿克苏的机票只有下午3点的了。我订好票,随即联系了阿克苏的同志,询问下午有没有去乌什的车辆,能否预留一个座位。
阿克苏的同志告诉我,车辆有,但是目前情况看,地震灾情不太严重,甚至可以说是乐观了,我不一定要去现场。
毕竟是7.1级地震,我不敢太过乐观,还是决定要去一线。上周出差的行李还没打开,再把纸巾湿巾牙膏牙刷水杯充电宝带上,做好在零下20摄氏度断水断电半个月、睡帐篷的准备即可。
(二)
“路上小心,这里路上全是冰面。”飞抵阿克苏,乘上前往乌什的汽车,已抵达乌什的同行发来提醒。

震中5公里内,平均海拔约3048米,附近的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最低温度低过了-20°C。虽然道路进行了除冰,但积雪成冰的路面也并不少见。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抵达乌什县城的时候,当地针对地震的新闻发布会刚刚开始。先去住地肯定来不及了,于是我直接前往了新闻发布会的现场。
拎着行李箱,悄悄从发布会的后门进去,打开电脑边听边记。从发布的内容看,地震造成的伤害确实不大。我们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头还是有了新的疑虑,“受灾群众呢?他们去哪儿了?能吃上热饭,睡上好觉吗?”
此时,还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复。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一个路径:前往现场。
到达时,已经是晚上8点左右,乌什县灯火通明,没有一丝地震过的痕迹。看不到房屋的坍塌、没有聚集在外的人群,甚至连五金店里的玻璃灯具都完好无损。
我们甚至有点恍惚,这里真的地震过吗?10公里外、震中附近的亚曼苏乡,也能是这样一幅完好无损的景象吗?我依然抱有疑虑。
在跟当地同志沟通后,一名工作人员决定开自己的私家车送我们前去。
(三)
我们抵达亚曼苏乡,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这里和县城确实不太一样,驱车经过,能看到沿途的房屋不少都出现了裂痕,有的土墙已经完全坍塌,但幸运的是,村民自住的抗震安居房确实经住了考验,屹立不倒。
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亚曼苏乡中心幼儿园的安置点,下车之后,夜间的冷风就一个劲往我衣服里钻。我已经穿了自己最厚的羽绒服,但似乎还是敌不过这山间的寒风。
幼儿园的操场上,有救援人员搭好的帐篷,但是黑漆漆的,走近一看,空无一人。
“太冷了,住帐篷都得冻坏。大家都在幼儿园里呢。”走进幼儿园的小楼,眼镜就起了一层雾气,我的心里也随之一宽。走走看看,这里有电、有水、有暖气。
屋里的村民有的已经盖着被子准备入睡,有的还拿着碗、在分食热气腾腾的抓饭。
在园长办公室,我见到了亚曼苏乡博孜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阿尤甫。原本吊在天花板上的2盏日光灯已经快要掉到地上了,教师阿依吐尔逊·艾合买提说,这是地震震掉的,还没来得及修。

“这真的是漫长的一天。”买买提·阿尤甫和阿依吐尔逊·艾合买提你一言、我一语,为我还原过去这一天的情况。
地震后,物资来得很快。几乎1个小时左右,村民们就收到了第一批的救援物资,也迎来了第一批救援人员。水电暖经过抢修很快恢复,村干部和党员们入户排查。余震还在继续,为保障安全,最后确定将所有村民都带到安置点来。
这个小小的幼儿园里,安置了430名村民。

“幼儿园管娃娃就够累了。谁知道这么多人更难管呢。”阿依吐尔逊·艾合买提说,7名幼儿园女教师作为工作人员留在这里,大家都要盒饭、要热水、要被子衣服。
“你知道吗,我们以为终于什么都搞定以后,中午幼儿园里吃了第一顿饭。饭终于做好了,我们这时候才发现,没有足够的饭盒。”说到这里,一直没有休息过的买买提·阿尤甫和阿依吐尔逊·艾合买提,眼里满满都是疲惫。
(四)
当天晚上,住在县城的宾馆。
深夜,又一阵晃动将我从梦中惊醒,本以为是酒店隔音太差,隔壁有人进出的脚步声。
但是,得多少人才能有这么响的脚步声?是又地震了!
但我实在太疲惫了,眼睛睁不开。凭自己经历多次地震和余震的经验判断,这个震级不会太高。干脆接着睡了。
第二天看新闻,震醒我的,应该是隔壁阿合奇县发生的5.7级地震。宾馆的洗漱台上,盖着白茫茫的一大片,那是被震掉的墙皮和墙漆。
这天早上,我们再次来到了亚曼苏乡。这里的很多人,也是一夜没睡好。
很多受灾群众都说,前一天晚上不敢睡死了,最多稍微眯了一会儿,稍有响动,就会被吓醒。
“我就睡了2小时,一直震,睡不着了。”木娜瓦尔·热合曼是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姑娘,她说,这一切就像一场噩梦,每次余震都能让心中的恐惧再重现一遍。这场地震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啊?
作为记者,听得揪心,却只能鼓励她们,放宽心,没问题的,地震很快就会过去,你们肯定会有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这并不是空话,因为我能看到更多的人在行动。

在乡政府文化大礼堂,这里的人不是没睡好,是快两天都没睡觉了。
“物资来得很快,很多,我们来不及统计,只能让送来的人做个简单登记,整个礼堂已经快被堆满了,物资还源源不断。有政府保供物资,还有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社会捐赠。”现场负责的乡党委委员孙翼说。

在幼儿园的安置点,我也正好见到一辆轻卡运来一车馕,个个都有车轮那么大。送馕的吾斯曼·巴拉提是新和县的一名司机,家距离亚曼苏乡有300多公里。
“看到这里地震的消息,我立刻去我们当地馕合作社订购了500个馕。他们也是连夜做好。我装好车,立即就往这里赶。”吾斯曼·巴拉提指着胸口的党徽说,“受灾的群众才辛苦。我是党员,我不辛苦。”








                  

媒体朋友们,欢迎长按二维码,加入“记者之家”媒体交流群

本群致力于增进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和媒体朋友们的沟通交流。

往期推荐

哪个台的?
上线才1年!它一针见血,直指人心一张照片回顾这个案子,记者依然心惊!本期编辑:李永锡 吕彩虹 陈果静 樊杨实习:陈祖明 尹航


星标🌟“中国记协”及时接收最新推文点击“在看”,和新闻人分享热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