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摇身一变,斩获大奖!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2024-04-29

华龙网董进做过传统媒体的文娱记者、跑过社会新闻及时政新闻。在此过程中,他慢慢开启了自己的全媒转型,也思考出了一些心得。他曾获得中国新闻奖,去年,他所在部门的作品获评中国记协“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融创精品十大案例。


他有什么心得,有哪些故事?全媒记者成长路上有哪些需要翻过的山,克服的困难?


本期全媒记者炼成记展示他的分享。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全媒记者炼成记|他转变几个思路,斩获大奖!

作者:华龙网 董进


董进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今年是我入行第16年。回顾采访生涯,我曾经在传统媒体做文娱新闻记者,一支笔、一台笔记本电脑“走天下”,后来到网站,我跑过社会新闻及时政经济新闻,在此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仅靠“采”“写”两板斧,已满足不了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

我开启了从文字记者向全媒记者的转型。常做常思,我分享几个故事,讲述我的转型思考。

(一)

迈出这一步,就不得不先进军视频报道。

视频怎么拍、需要哪些镜头、受访者说哪些话?前后方如何紧密配合?能写脚本、能盯直播、能做策划,还有什么需要会的?

记得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当天,我和同事登上列车采访,每个人都很拼:

及时采写文字稿件,滚动发布最新消息;拍摄现场图片和录制视频,第一时间回传发布;充当主播出镜,采访嘉宾和乘客。

那天,是我第一次出镜。

我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背熟相关路线、站点基本情况,每个站点特色记得滚瓜烂熟;参考学习出镜记者的采访技巧,准备好各种问题。

今天回忆起,那时确实很紧张,不管是舌头还是动作都有些“僵硬”。但既然选择坚持做新闻,就要勇于改变、勇于实践,这也是作为全媒体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二)

突发事件报道,图片、视频报道更有冲击力。

2022年,重庆北碚发生山火,我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蹲点报道。志愿者们用摩托车送我们到物资转运点,背着沉重的器械,我们徒步前往山火隔离带。

山路崎岖,一路上我不仅要随时和后方沟通最新进展,还要拍摄沿途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们的感人瞬间。

抵达隔离带最高处,我和同事迅速分头采访,坐在地上完成稿件《特写|守护缙云山》,并将音视频素材传回后方制作视频。

2022年,重庆北碚山火,董进(右)和同事在现场采写稿件。

那一夜,无数重庆儿女坚定的身影,汇成璨若星河的人墙,最终战胜了山火。

如何将这份“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精神,生动立体全方位展现出来?

我们发挥华龙网媒体融合创新上的效能,制作出《重庆山火突发,他们逆行而上 ——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网络专题。以视频、文字、语音、全景照片等方式,将视角对准摩托骑士、消防队员、志愿者等山火中涌现出的普通人,长卷展现抗灾救灾的人物群像,配合触动人心的文案、戳人的同期声,再现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

专题推出后,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很多网友在互动留言说:“中国军民永远热血!真的被感动了!”“中国人团结起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

(三)


仅仅能写会拍是不够的,要让每件作品以最适合的形式呈现。


拿到一个选题,我首先会主动思考,报道适合用怎样的形式来呈现,除了常规文图稿件,可不可以用短视频展现、可不可以做成图解或者H5、能不能拍一期VLOG、要不要配合做一场直播……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时,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刚好在重庆召开。

如何结合主题,做一条让人印象深刻的好新闻?能不能用数据新闻的形式,来展现重庆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这十年里取得的成绩。

堆砌数字是枯燥的,运用融媒体形式,会不会更有新意?我和团队开启“头脑风暴”,最终决定用创意动画的形式,将传统皮影戏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容融合创新。

我们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数据、可视化、动画、纪实内容相结合,呈现从2000年前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到21世纪“新丝绸之路”,用精美的动画将数据内容场景化可视化,成功产出一条“爆款”产品。

(四)


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学会拥抱技术创新。


2023年,是总书记视察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四周年。这次的报道,我们想突破创新。

我们提前策划,以“数字乡村”为切入点,经过实地采访,收集了华溪村近一年来在“数字化”、“智能”等方面的新成果,梳理出最重要的5个方面。

然后依托互动视频形式,借助当时最热门的“AI语言模型”和“AI绘画”概念,用轻松有趣的调性风格和充满AI科技智能的制作风格,制作出《互动视频 | 当AI被拉进华溪村群聊》。


作品既接地气又充满网感,阅读量超百万,并入选中国记协“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融创精品十大案例(地方媒体)。更重要的是,这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全媒体发展的路径,利用全媒体技术,生产出一系列有温度、有内涵、有质量的新闻。

在探索成为全媒体记者的道路上,我深切感受到,面对纷繁多样的呈现形式和持续更新的技术手段,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变化。

于我而言,既要坚守着“内容为王”的初衷,又要主动向一专多能转变,还要保持一颗永远热爱新闻、敬畏新闻之心。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全媒记者炼成记”立足全媒时代,聚焦全媒体人才转型培养,邀请新闻单位优秀全媒人才,讲述经历、分享经验,展现媒体融合浪潮中全媒人才的选择和成长历程。


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全媒记者炼成记 专栏。

投稿地址:zgjxwxtg@163.com

请标注【全媒记者炼成记投稿】+单位+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要求: 

1、投稿需为本人原创,字数2000—3000字最佳;

2、讲述记者自身成长经历、转型经验……通过具体可感的故事,引出记者对于全媒时代转型的思考与见解,强调故事性,提高可读性。


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



往期推荐


重磅征集,今天开始!

正当采访是记者的权利

中国新闻奖获奖有秘诀?听听评委怎么说

今日,11时06分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李永锡 邵梦婷 樊杨

实习:陈祖明 任金蕊


星标🌟“中国记协”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点击“在看”,和新闻人分享热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