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州影像故事|种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贵州日报 2024-04-13


杨再学佝偻着身子,舀起桶里的水泼向菜地。很多时候,他做梦都在挥瓢浇水。


种了整整29年菜的他不是科研人员,而是紫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在祖国的版图上,华南、西北、中原、西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023年,杨再学回紫云经营约900亩蔬菜基地


菜地采用机械化种植


该蔬菜基地目前解决两三百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今年51岁的他,种菜种出了名堂。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很多外资企业陆续在广东沿海地区开厂。内地大批年轻人南下,为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劳动力。


地处石漠化严重山区的紫云人,也是这支务工大军中的一员。


“进工厂是有文化要求的,进菜场没有限制,比较容易。”只有小学文凭的杨再学,1995年跟着小舅子进入惠州一家蔬菜种植基地打工。


这个基地当时有2000多亩地,1000多名工人,其中贵州人约400人,当中又有一半是紫云人。


基地工人是固定的,空出来一个岗位,才能招新人去顶上。轮到杨再学时,接的是浇水的活。听起来简单,但每一颗蔬菜都要均匀地浇透水。这一浇就是三个月。


虽然远离家乡,但每个月拿到工资,寄回家人手上,他心里是踏实的,“至少是个工作,一个月有100多块钱。”


掌握浇水的诀窍后,管理人员看杨再学干得不错,就把他调去起沟。“没有机械全是人工,有时要用手去拢土,掏出沟。”杨再学摊开他的双手,展示曾经的艰辛。


忙碌时,工人每人每天有五六百元的收入


蔬菜收割是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对菜的长度有要求


工人使用专用工具收割菜心


没多久,他被调到运输环节,推着小车从基地里把割好的菜运到库房。接下来又分去割菜……


看着种子发芽、成长、收割,杨再学对种菜有了莫名的期待感。闲暇时,他常到种菜各环节转悠,找工人和管理人员聊天,一来二去,对整个生产过程都十分熟悉。


在一茬接一茬的收割中,3年时光过去了。杨再学当上了组长,成为基地里少有的贵州管理人员,手下有40多名工人。


一年后,他成为片长,管3个组长。


两年后,他升为大师傅,底下300多人。


再两年,他做到了总管,整个基地种菜他说了算。


“好学、踏实、水平高、能吃苦”是基地对他的评价和肯定。


“2000年后,在基地种菜每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块钱的工资,而进工厂的话大概三四千。”杨再学微微一笑。


2005年,河南一个蔬菜基地对杨再学抛出橄榄枝,开出年薪60万元。于是,他带着1000余名蔬菜种植工人,北上种菜。


起沟、播种、浇水、施肥、收割……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辛勤的工人起早摸黑,认真负责,严格遵循蔬菜种植管理标准,种出的蔬菜品质很高。


蔬菜收割后,装车从地里运回冷库


每个框子装15斤蔬菜,分装好后搬进冷库等待打包发货


紫云人种菜的高手艺和能吃苦的精神,在全国各地蔬菜种植界渐渐传开。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杨再学有了新想法。他琢磨着,有稳定的蔬菜种植团队这么好的人力资源,还有成熟的技术管理,为什么不自己创业,带领乡亲们赚钱。


于是,2017年,他从紫云农商行贷了些款,与一个广东老板合伙,先在自己熟悉的大西北租地种菜。


甘肃、宁夏等地,冬季寒冷不宜种植蔬菜,一般在3月进行首批播种,11月停止采收。北方不种菜的期间就转战南方,形成整年在南北循环种植。


了解到大量紫云人外出种菜,紫云农商行自2019年,开始外派金融服务组,到宁夏、甘肃、云南、广东等地的菜地开展流动服务。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十四五”期间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次年,我省印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发展改革委等二十部门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从2022年起,每年评选一批省级劳务品牌;到2022年底,所有县(市、区)至少培育1个劳务品牌;到2023年,逐步健全劳务品牌相关支撑政策;到“十四五”期末,形成一批具有贵州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省级优秀劳务品牌。


在当年的贵州省级劳务品牌认定中,紫云蔬菜种植工被认定为省级区域公用劳务品牌。


杨再学每年7月至次年3月在紫云种菜,3月至11月在甘肃种菜


杨再学对贵州蔬菜行业很看好,他说计划种植面积更大的菜地,让更多群众有收入


也是在这一年,杨再学将甘肃基地扩大到3000亩,工人约700人,紫云籍占比45%左右。


在紫云县委、县政府和紫云农商行的支持下,2023年10月,杨再荣兼顾甘肃原有基地的同时,回到家乡与另一个合伙人打造近900亩蔬菜基地。


“我想把贵州的蔬菜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收入。”杨再学说,紫云现在交通很便利,7月开始种菜,循环种植到次年3月底,雨季来临就换植毛豆、水果玉米等农作物。目前,紫云菜地有200余名工人,忙碌时,每人每天有五六百元的收入。


收入高、稳定、不需要过多培训,不断有人加入到种菜行列。据紫云自治县就业局统计,2023年,紫云有2万多人在省外从事蔬菜种植,占外出务工人数的21%左右。


2023年,紫云农商行与省外61家蔬菜企业合作,归集资金3亿余元。


2023年,贵州蔬菜工被认定为省级企业型劳务品牌。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建设劳务品牌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的大力培育下,如今,全国近两千个劳务品牌,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范朝权 尹长东 刘斌 文字、视频配音/胡晓梅 实习生 李孜妍 图片/班浪 视频/周尧 音频配音、制作/黄昕蕊 陈赫鲁

编辑:刘添元

统筹:晏海艳 胡莹 胡凯瑜

编审:刘丹

更多新闻

· 贵州影像故事丨菊妹出镜

· 贵州影像故事|解题

· 贵州影像故事 | 黄金的信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