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建筑,一看就是中国的。”



2022年7月23日,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同时落成揭牌。


中国国家版本馆分布在神州大地的东西南北,既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浑然一体,集中保藏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表达。


2018年8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演讲。图: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揭牌周年之际,记者专访了广州分馆(文沁阁)的主持设计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主持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映秀震中纪念地等),听他讲述自己的建筑设计人生。


1

首秀之作:五十而立




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向上生长;第一次以拍卖的方式拍卖土地使用权;中国首家麦当劳在东门老街开门营业……


此后,随着经济特区成立,深圳仿佛一夜之间成长起来,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开放的胸怀闯进了世人眼里。


经济繁荣并没有局限建设者的眼光。


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的梁湘说出了那句后人常常征引的话:我们就是勒紧裤带,也要把八大文化设施搞上去,并确保这些设施50年不落后,留给后人一个艺术精品。


然而长远的目标,也无法掩盖当下的捉襟见肘。1983年深圳财政收入1.56亿元,仅八大文化设施的投资额就达7个亿。彼时,不少人对此持异议。梁湘有不一样的观点:文化投资创造的是精神财富,比赚多少美元都重要。


此时,45岁的何镜堂举家从北京迁到广州,谋求施展才能的机会。回到广州的第三天,机会就来了。


深圳大剧院、体育馆、科技馆等八大文化设施被提上了建设议程。


何镜堂接到深圳科学馆重新举行设计竞赛的邀请时,距离截止日期仅剩三个星期的时间了,他毫不犹豫地答应去参加投标竞赛。


时间紧、工作量大,顾不上行李没收拾、房子没落实的情况,何镜堂立刻拉上妻子李绮霞坐上长途大巴到深圳勘察地形、搜集资料,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广州,在简陋的招待所开始了他们的设计构思。经过20天的日夜奋战,反复推敲、比较,他们决定采用正八角形的平面作为建筑主体。最后一天,夫妻俩昼夜奋战,终于连夜赶制出了模型。第二天上午,他们带着图纸、模型赶到深圳,将作品交给设计竞赛筹委会。


常说三十而立,我是五十而立。”何镜堂打响了建筑设计生涯的第一炮。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何镜堂至今记忆犹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速度确实是快。我的模型中午送到,下午就开始评选,傍晚便通知我中标了。”这也让何镜堂对改革开放和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被深圳人称为“八角楼”的科学馆成为深圳市最早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一路见证着深圳市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变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2018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设的背景下,深圳市推出了“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新十大文化设施将与最早的八大文化设施串联起来,成为记录深圳城市发展的文化地标。


2

扛鼎之作:为世博会戴上“东方之冠”




英国伦敦的水晶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球馆……


历届世博会都有佳作传世,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不能例外。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图:新华社


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过程中,中国馆始终被认为是难点和重点。它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也承载了中国民众的无限期望。


2007年4月25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开始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中国馆设计方案。招标范围限定为“全球华人”,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的标志性建筑几乎成了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这次上海世博会,作为东道国的场馆,决策部门认为,应该由已经成熟起来的中国建筑师设计。


发布招标当日,来了100多个建筑师,69岁的何镜堂便是其中之一,带来了“中国器”方案。


344个方案,无法全部细看。工作人员从每个方案中选择一张图,制作成图片,每张图显示5分钟时间,循环播放,由评委打分。经过一轮轮“海选”,当344个方案剩下20个,何镜堂的方案出局了。


到20进8的时候,评委们发现这些方案中能让人眼前一亮且有实施潜力的很少,而且意识到海选时仅凭几张照片定夺,并不能展示一个方案的全景,于是回头对淘汰掉的方案重新甄别。


评委之一的程泰宁院士发现了“中国器”。


“中国器”方案就此“复活”。


2007年9月,相关设计人员齐聚上海,对方案进行整合深化。何镜堂任联合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建筑师。为了保证设计密切配合施工,何镜堂主动提出驻现场设计,并承诺亲自带队驻现场。


经过整合设计,高13米的地方馆作为底座,托起高达70米的中国馆,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9米乘以139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如托天耸立的巨鼎,稳健张扬”,并重新命名为“东方之冠”。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庄严华美形成“东方之冠”的主体造型,宛如“华冠高崇”,亦寓“天下粮仓”之意。整合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象征昂扬热烈的中国精神。


地方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汇聚人流,寓意福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和地方馆的整体布局,隐寓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东方哲学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


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方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视觉冲击强烈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东方之冠”掀起了巨大波澜,赞者弹者皆有之。弹者认为,她破坏了原有的城市肌理,与上海“十里洋场”的氛围不融洽,太突兀。要传统的人觉得她传统不够,要现代的人为认为她复古。


“凡轰动性的建筑必有轰动性的声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往往是建筑师不得不面临的尴尬,对此何镜堂内心笃定,“当年的法国巴黎铁塔,开始时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也曾遭受非议。”


“假如一个馆设计出来,放在美国也行,放到法国也行,或者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行,显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要的建筑是,一看就是中国的。”何镜堂认为。


宏大叙事之外,何镜堂也很关注中国馆如何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晚上,坐在广场上,看着城市的美丽夜色,很风凉,很舒适。中国馆的顶层,俯瞰上海,城市风光尽收眼底,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举行婚礼的地方,我相信她会见证很多新人的幸福时刻。”


2008年12月31日上午,一根长9米、重1.5吨的钢梁被吊升至69米的屋顶,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主体结构实现封顶。


不久之后,在深圳的一次建筑论坛上,何镜堂介绍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会议结束后,一位女青年上前抱住他,泪光闪闪,说“真高兴中国建筑师能设计这样的作品”。


“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建筑,来体现国家真正不卑不亢地站在世界面前。让人家一看,这就是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路上。对建筑的评价是要经过十年、二十年,经过时间的考验、历史的考验。”何镜堂说。


3

集大成之作:设计中国国家版本馆




面向流溪河,背靠凤凰山,距广州中心城区约90公里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总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总设计藏量2500万册(件)。


位于广州从化凤凰山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图:新华社


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构思,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成为将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与山水风貌、传统内涵与时代精神高度融合的集大成之作。


人文气息和山水环境高度契合。前有流溪河、背靠凤凰山,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所选的地块拥有非常好的自然山水环境,是筑造殿堂式建筑的理想之地。我们借鉴岭南园林手法,力求让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主楼文沁阁前的水池中,有一棵200多年的古树,最初布局时,这棵古树位于中轴线之上,我们担心它会对主体建筑造成遮挡,便有意把整个建筑群往东移了一点点。


为保护古树,何镜堂在水池中辟了很大的空间,让古树长起来。水池底使用黑色石材,还安放了一尊墨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端砚。这里借鉴了传统水墨写意精神,传递出岭南画派水墨意蕴,使整个建筑与山水、自然和园林深度契合。


不仅如此,古树与墨砚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平衡”组合。文沁阁主楼、古树和端砚三者之间构造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与礼仪序列。中国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谐共处等。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精神与礼仪序列。


广州分馆坐北向南、前低后高、逐步升级,沿着中轴线步入其中,桥、湖、亭、主楼、藏书阁贯穿成线,西侧为展览场所,东侧为研究机构以及办公生活区,这条主线突出中国的礼仪序列,突出文沁阁主楼的主体,组合形成完整的建筑群落体系。


仅有一条主线显得过于工整,何镜堂将岭南园林的流畅风格融入建筑群落,使得山水、建筑、树、廊等恰如其分,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与岭南文化、山水、气候交融共生。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主体建筑是文沁阁。它从始建于1380年的明代镇海楼(俗称五层楼)中提取元素,借用五层楼的概念。从外面看,文沁阁与镇海楼相呼应,都是五层楼。


但文沁阁内部实际上有七层构造,分别是名为“文明基石”的下中庭与名为“面向未来”的上中庭。从内部走入,穹顶透光,负一层至四层借用中国古代宝塔层层叠高的形制,运用大块石头造型错落堆叠,象征中华文明基石累积高耸。上面还有五到七层的上中庭,特别在七层设计了一个宽敞的瞭望平台,可供人们舒目远眺,将南面的山体尽收眼底。整个建筑群注重营造大山大水环绕的天际线。


可以说,内部看得见文脉,外部望得见山水。


建筑没有100分的作品,建筑没有唯一性。建筑在技术上有严谨理性的标准,但在文化上很难有唯一标准。


同一命题,可以有不同做法。目前看,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建筑效果比想象的还好,是一件非常成功的作品。


设计中,何镜堂对标了世界上的知名文化建筑,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志在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殿堂和文化高地,成为涵养文化自信、传承时代精神的集大成之作。


4

未来之作:思考人类如何更好生活




何镜堂人生中有四次改变命运的重大选择。


一是1983年,45岁白手起家,在距离退休还有15年的时候回到广州,继而以作品深圳科学馆,打响了建筑人生的第一炮。


二是1993年,家人移民美国时,选择留在广州。“去美国又能做什么呢?而中国正在发展,更需要我。”


三是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一切归零,重新出发。


四是近年来将研究重心放在城市上,思考城市终极形态,以及人类未来如何更好居住、生活。


以何镜堂亲手打造的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海心桥为实例:


海心桥主桥全长488米,高56米,平均宽度15米,位于广州中轴线与珠江的交界处,连接两岸,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桥面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


海心桥是文化桥:根植于岭南文化,其设计吸取粤曲水袖、水上花市、岭南古琴等浓厚岭南文化代表元素。


海心桥是景观桥:桥上设有观景台,人们站在观景台上,能够欣赏珠江水面和两岸城市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


海心桥又是民心桥:桥不通车,分为快行和慢行两条通道,其中慢行道是专门提供给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人们可以在上面聊天、散步、跳舞甚至举办小型演出,累了可以坐下休息,快慢皆宜,动静皆可,堪称城市客厅。


桥上沿步行道还设置有连续的遮阳雨篷,可实现全天候、风雨无阻的舒适通行。桥面采用了无障碍坡道、地面防滑处理、倒圆角防撞设计等人性化措施。据统计,海心桥投入使用后,每日平均通行人数达1.4万人。


6月1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广州海心桥获颁2023“世界人行桥奖”金奖。


行人在广州海心桥上经过(无人机照片,6月10日摄)。图:新华社


毋庸置疑,城市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起来,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多年来,何镜堂从大量的建筑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指导建筑设计的“两观三性”论,即:建筑设计要树立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两观三性”是符合中国传统“和谐”哲学理念的,是能具体指导建筑创作的。


未来的城市建设建筑设计如何体现“两观三性”,让人民更幸福呢?


其一,城市建设应当深刻把握“老”与“新”的内在逻辑,推动城市“老”与“新”的共存与共生,守正创新,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我们要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的风貌特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思考风貌的延续,并高度重视城市风貌营造过程中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和谐统一的问题。


其二,城市的核心是人,要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既留住历史与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又要与时俱进,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


人民的需求是城市的活力之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瞭望智库(zhczyj)

采访:崔赫翾 李亚飞 瞭望智库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成都大运会闭幕!华南理工学子喜获6金

夺冠!华南理工学子梁小静,好样的!

均可下载或在线阅读!这份书单延续鲤工仔的书香暑假

同舟共济!华南理工大学持续为同学们开放临时困难补助申请通道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