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

2017-09-11 侯化生 精神文明导刊

    “文明”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最初见于《周易·乾卦·文言》中“天下文明”。“精神文明”一词从出现到现在,只有约百年的历史。据现有资料考证,最早使用“精神文明”这一词汇的,是近代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的梁启超。1898年12月,他在流亡日本时主编过《清议报》。他在该报发表的《文明之精神》一文中写道:“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文明易,求精神文明难。”1902年,有个叫胡英敏的人,在东京编印的《识书汇编》第11期《政法片片录》中亦写道:“精神文明为一国生气之所系,有之则兴,无之则亡。”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 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这一重要论述的意义,一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二是概括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即教育、科学、文化和革命理想、革命道德风尚,以及文化生活;三是明确规定社会主义要建设两个文明,即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四是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叶剑英同志的国庆讲话,初步勾画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科学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曾经论述过文明问题,研究了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阐述了与精神文明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重视思想文化建设,论述过思想文化建设的进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但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把它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作为凝聚、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1983年7月13日,胡乔木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讲话中说:精神文明问题就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毛泽东同志没有讲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他讲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类与精神文明相关的话。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建设两个文明这样重大的纲领性的口号,在全世界现在还只有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