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3月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食物主权年会系列】顾克礼:生态米粮这样种,低碳省工产量高

2016-12-27 顾克礼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食物主权按


众所周知,中国农业已经是深受化肥、农药的侵害。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低碳套稻技术”可以说是从石油化工农业转向生态可持续农业的一项技术创新。通过农技工作者多年的实践检验,这一技术的优点已经是非常明显。“低碳套稻技术”,包括类似的生态农业技术,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好技术却得不到支持和推广,只能在小范围内实践,大量宝贵的科研资金反而是被投入于“转基因技术”。在此,我们强烈呼吁农业相关部门,加大对此类生态农业技术的支持与推广,让中国农业真正走上一条生态可持续的道路。


讲者介绍


顾克礼,江苏省扬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引进和推动了自然农法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研究并创新了以免耕、套播、秸秆全量自然覆盖还田为主要特征的“超高茬麦(油)套稻”。这是一项关系到禁止秸秆焚烧、资源循环利用、农民增产增收、农业耕作方式和栽培技术的一项变革。

正文


什么是“低碳套稻技术”?


“低碳套稻技术”,又称为“超高茬小麦(油菜)套稻”,是指在小麦(油菜)生长后期套播水稻,麦(油)收割时留高茬约20厘米,脱粒后的秸秆、菜壳就地散开,就近埋入墒沟或自然条带,任其在稻作期间自然腐解的秸秆还田新方法,这种技术是南方保护性耕作新途径,是可持续的低碳农业新技术。

 

套播水稻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与小麦、油菜共生15-25天,另一种没有共生期,在小麦油菜收割前1-3天套直播水稻。稻种用人工或弥雾机直接播撒在田间。

 

小麦秸秆还田有以下三种方法:



而油菜秸秆还田是采用留高茬加上用菜壳覆盖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再看看初期留在田里的麦秸和稻苗的情况。

 


下面四张图展示了秸秆、菜壳直接还田后腐化的过程,留在田里的秸秆完全不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江苏省扬州市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连续6年试验,从1995年起其阶段成果在不同生态区示范应用,科技工作者与全国不同生态区的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带头人密切合作,历经近30年完成了这项我国自主创新成果。经过连续20多年各地应用实践检验,国内外资料查新,以及各级专家组连续18年28次现场观摩、实产验收、论证鉴定,他们得出结论:这是一项“耕作制度的创新、栽培技术的革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南方稻麦产区很有推广价值”、“居国际先进”。2009年8月,国务院参事刘坚同志专程赴扬州两个万亩应用乡镇实地考察,零距离、随机接触实践农民调研,予以充分肯定。现已形成3个江苏省地方标准。



 

本世纪以来,该技术先后列为科技部、农业部联合推荐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首选技术,国家环保重点推广实用技术,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并先后在江苏、上海、四川、山东、安徽、湖北、河南、贵州等稻麦(油)两熟省市示范成功,江苏扬州、泰州、南通等地正成为农民自觉选用的稻作主推技术,涌现出连续应用10年以上的村组、连续应用5年左右的若干个万亩乡镇。




图示为科技工作者编写和制作的专著及光盘。

 

用这种技术种植稻米,力求模仿自然,减少可有可无的劳作,恢复有生命的土壤。其特点表现在:前后茬之间免耕,直播在前茬田间的套种,免烧秸秆、全部自然覆盖,秸秆培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免去育秧插秧步骤。


“低碳套稻技术”相对

传统种植有什么优势?


我国自主创新“低碳套稻技术”,在节能减排、耕地培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综合意义。与传统技术及国际领先的日本、韩国机插稻技术相比,这项自主创新有如下显著优势:


1、节能减排


“低碳套稻技术”集免耕、免插、免烧秸秆、秸秆自然覆盖、节减化肥、节水等低碳特点,每亩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公斤以上。如全国适宜的稻麦(油)两熟地区推广三分之一即5000万亩,可年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具体如下:


1] 免耕节省柴油2.25-2.75公斤/亩,减排7.16-8.75公斤(按每公斤减排3.18公斤计);


2] 免插节省机插汽油0.4公斤/亩,减排1.23公斤(按每公斤减排3.08公斤计);


3] 节减化肥20%以上,可减排18.3公斤(按每亩减氮素4公斤、生产每公斤尿素产生2.1公斤二氧化碳计);


4] 免烧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比旋埋还田减排65%甲烷,折减排二氧化碳每亩至少777.5公斤(据中国农大研究资料分析;甲烷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72倍,按21倍折算)。

2、耕地培肥


免耕保留前茬土壤原生态通透性,有利于水稻一生根壮、苗发、叶茂。每亩400-500公斤的秸秆连续三年全量自然还田,可使土壤耕层有机质提高0.2个百分点左右,节省化肥20%-30%,有利于解决耕地质量下降的矛盾。

3、粮食增产


与传统稻作相比:


1] 节本省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2] 不用秧田可增加夏粮面积10%左右;


3] 水稻单产持平或增产5%左右并具有超高产潜力;


4] 出米率提高2个百分点(比引进的国外机插稻提高3个百分点);


5] 抗虫害、自然灾害强,稳产性高。例如:2004年条纹叶枯病重灾区之一的江苏宝应县农技中心测产,常规育苗移栽稻平均亩产433.3公斤,套稻平均549.5公斤,比常规移栽稻增产26.81%,且少用2次以上农药。2006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水稻分蘖期,扬州遭特大水灾,宝应泾河套稻淹没7天左右,仍亩产600公斤左右。

4、农民增收


比传统稻作和引进的日韩机插稻技术节本增收200-300元/亩。特别适合整村推进科技扶贫,也有利于农忙转移劳动力间接增收脱贫致富。下图为2013年苏中(泰州姜堰)普通农户套稻比机插秧节省成本340元/亩。




为什么要推广“低碳套稻技术”?


1、符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迫切需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民种粮节本增收,以及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等,都涉及到供给侧改革的迫切需求。我国自主创新的“低碳套稻技术”,虽是一项技术,但同时有助于节能减排禁烧、耕地持续培肥、粮食优质高产、农民节本增收。


2、符合未来世界低碳农业发展方向。近年来,联合国高官分析认为,农业已经要为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14%负主要责任,呼吁:要改变农耕方式,推广低碳农业。我国自主创新的“低碳套稻技术”,仅免耕、免插秸秆自然覆盖还田这一变革,每亩就比传统的机械翻埋还田减排二氧化碳至少800公斤以上。


3、已有近30年的研究,近20年来,全国不同生态区都先后引进示范成功,涌现了若干个持续10年左右的应用村组和种粮大户,有若干个领导重视的万亩应用乡镇。也就是说,在各地都已有了这项技术的星星之火,只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星火即会燎原。


4、各级环保与农业行政部门都程度不同地对自主创新成果有了初步认识,特别是不同生态区已在实践中培训了一大批能说会干的农民技术员,他们可以成为“低碳套稻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技术研发者已整理配套了该技术的系列科普宣传资料(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出版了《技术问答》书和技术标准彩图、制作了技术光盘、编写了技术明白纸)。这可确保技术实施到位。


技术推广面临的难题


1、缺乏部门与学科的协调推进


“低碳套稻技术”,是我国一项农业技术的根本变革,应用范围涵盖我国十多个省市约1.4亿亩的稻麦(油)两熟地区,牵动农业、财政、科技、环保、扶贫、航空与交通等相关部门,涉及到耕作、栽培、土壤、肥料、种子、植保、生态等相关学科。而目前全国仅限于个别省、个别部门、个别学科、个别专职研发人员在艰难地从事这项成果转化工作。

2、缺失呵护、扶持,享受不到

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同等待遇


近十多年来,为了秸秆禁烧,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行政执法,持续政策扶持秸秆还田农机具的研发与推广。近些年来,我国引进了日本、韩国上世纪70年代先进的机插稻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日韩为了节能和进一步节本,正在转向研发取代机插稻的技术),强化行政推广和各级政府专项经费扶持,才使这项技术得到了较快的示范应用。而在节能、节本和实用等方面显著优于上述技术的江苏自主创新“低碳套稻技术”,在大多数地区和部门享受不到同等待遇,如:缺失行政支撑;缺失呵护与包容;缺乏经费扶持。因此,成果转化活动步履艰难。

3、急需深化研究、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创新技术涉及不同学科、不同的生态区,也急需理论上的深化研究与实践上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免重蹈我国七十年代机插稻技术研发与推广中途夭折的覆辙。


我国现在学习的日本、韩国机插稻技术,实际上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研究,江苏无锡在七十年代中期曾有示范推广,只是未持续坚持成果转化,因而中途夭折。而日韩坚持研发,反而走在了我国的前面。其教训值得记取。


对此项技术的建议

对生态农业的展望


各级领导应关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首先着眼于秸秆禁烧禁抛,出台对农民应用自主创新成果的补贴(至少与较为耗能的现行机械还田享受同等扶持待遇),从根本上解决屡禁不止的秸秆焚烧难题。

 

组建协作组。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务院办公厅曾为引进的一项日本农业技术(“旱育秧”)专门发文,全国组建了协作组,使该技术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建议仿效其成果转化办法,组建成果转化协作组,在阶段成果加速转化、理论深化研究、实用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方面,多部门、多学科协调推进。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放下争议,各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一线,按照技术标准,亲身实践一个百亩方,在干中学、学中干。这一方面可消除对创新技术的种种偏见,另一方面也是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的务实行动。

 

在推广生态农业方面,策略上,要分步走:1、首先以低毒、低残留,特别是生物农药取代现行大部分农药;2、大力推广节减化肥农药的成熟技术;3、积极示范无化肥农药的自然农业新技术。推广方法上,充分发挥全国各地自然农业爱好者的作用,自然农业实践者可以率先实施无化肥农药的生产;自然产品消费者可以率先引领高消费,推动自然产品的生产。希望各界鼓励、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生态农业创新。



图为2016江苏礼宝麦油套稻专业合作联社组织现场观摩稻鸭共作。希望进一步深化研究,推广无化肥农药的自然栽培。


本文根据顾克礼老师在人民食物主权年会上的发言演示稿整理。 若大家对低碳套稻技术或自然农法感兴趣,顾老师欢迎大家发邮件与他交流,邮箱yzgkl@263.net。


谢谢

阅读

特别声明: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食物主权论坛

shiwuzhuquan2013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园地开放,欢迎投稿。

来稿请投:

shiwuzhuquan@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