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香港,恋人进入金融业,我就会被绿吗? | 中环小酌

P撕葱 简职HK 2024-07-01



中环小酌

Vol.01



中环小酌是我们的第三个常驻栏目,有酒有故事,何不来小酌三两杯?


如果你有故事,那我们在中环找个酒吧,请你喝上一杯。怎么样,要来么?(故事被选中,我们还会给予300港币酬劳哟!详情见文末。



1







老板告诉我他最近常去The Iron Fairies,带着工作之余顺便见世面的想法,我和Mary约在这里见面。站在吧台的一侧,点了一杯Smoke in the Bottle,就等Mary过来了。


因为都是港漂,我们在学校就认识了,现在的她在一家香港公司做marketing executive。最近她似乎对金融圈的人怨气有点重,前段时间约她出来喝酒,本来还说想介绍朋友给她认识,结果她一听我带来的男生在投行上班,立马黑脸、起立、拿包、转身、走人。一套动作极其连贯绝不拖泥带水,一丝情面不留,留下的只有一脸懵逼的我们。


 


之后我问她为什么当时反应这么激烈,她回我说——改天见面边喝边聊,这事没几杯酒还真说不清楚。

 

不多时,Mary进门了,在门口张望,应该是在找我。我站起身朝她挥了挥手。

 

她走过来之后我帮她点了同样的酒,随便聊了聊最近的情况。

 

“所以进入正题吧,你那天是怎么了?”



2






调酒师调好了酒,放在她面前,她端起酒杯浅酌一口,但是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你也知道我那个男朋友吧?哦不,应该说前男友。”

 

“听过,没见过,怎么了?”我确实知道她有一个男朋友叫Vincent(或许应该说曾经),年纪轻轻外资投行的VP,感觉就是个人生赢家。

 

图片来源:creative boom


“行吧,那你听我说就是了。”Mary又抿了一口酒,撇了撇嘴角说到:“我和Vincent是在上学的时候认识的,我大二的时候他已经大四快毕业了,因为都是港漂,所以当时在我们学校的一个内地生聚会上认识的。第一次见他就觉得他有些不一样吧,主要还是聊天吧,能从言语里听得出来这是一个很有思想深度的人。”

 

“你确定不是那不是学长在学妹面前装逼,或者学妹对成熟学长的自动滤镜么?”见多这种学长泡学妹套路的我自然对此嗤之以鼻。

 

“当时我也这么想过,你现在肯定也在想,他就是那种学校里的社交达人,整天混迹在交际圈子吹水泡学妹,没错吧?”停顿了一下,继续小抿了一口,她补充到:“不过那个时候他其实是那种踏踏实实做事,对生活很认真,对别人很诚恳的人。”

 

被猜中心思之后我有些不好意思,但不想表露出来,所以也拿起了我的酒杯放在嘴边,试图遮挡我面部的微表情。

 

“当天在聚会上我有意找他聊了很多,后来也加了微信。之后也经常会聊天,并且我发现我们的共同语言其实挺多的,我们都喜欢同一个小众乐队的歌,都喜欢看Marvel的电影。那时候我有时间就会找他聊天,他有空也会立刻回我,并且在接触中,我觉得他是一个三观很正的人,异性关系也不乱。当然就算之后发生那些事,我还是不觉得他一开始就是个渣男。”


3






说着她的眼眶竟然有点红,我给她递了张纸巾,但她摆摆手,示意我不需要。

 

“后来我们就顺理成章的在一起了,慢慢的我毕业了,他也顺理成章从Analyst升到了Associate, 收入也涨了一截。那时候我才刚毕业,但是他的经济已经算是比较自由了,所以托他的福,我和他一起去了很多地方,去阿尔卑斯山脚不知名的法国小镇滑雪,去帕劳水母湖浮潜,在北海道冒雪泡温泉…我当时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所以很崇拜他,觉得他什么都懂,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他都略知一二,我在做决定的时候也很依赖他,加上他确实对我很关心,所以觉得他是值得我托付终身的人。”

 

图片来源:creative boom


她停了下来,似乎话到嘴边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我觉得她在组织语言,所以我也就不急于打破沉默,就这么静静地摇晃我杯中的酒液,等待她开口。

 

在我晃到11圈的时候,她说话了:“但是有件事我一直很在意的就是,自从他升职之后,就再也没有在朋友圈发过有关我的东西,他解释说是不想让同事和客户看到太多的私生活,会觉得他‘很闲’,这样不好。我当时想了想,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是还是觉得有道理。但是慢慢的,我们的社交圈子就分离了,他的聚会不会叫我,我的聚会他总是回避。”

 

“再后来过了三年,他资历到了,升任VP,在外的形象也从原来那个青涩的学生变成了投行精英、人生赢家。我也和他说过要不要考虑过几年结婚的事,毕竟也恋爱五六年了,就算不立马结婚,我觉得也该列入schedule了。”说着苦笑一声,闷了一大口,所以她缓了缓才接着说:“每次和他说起这个他就很不耐烦,甚至为这个吵过几次,他搪塞我的理由总是这几年事业上升期,过几年可能升SVP,不想因为结婚错过机会。为了他的事业,当时我想再晚几年也行吧。”

 

“哪知道只是老娘一厢情愿!升VP之后,我们的旅行周期从一年三次变成一年难得一次。他也再没办法记得我的生日,不会再问我晚饭吃的什么、周末想做什么。那时候他频繁加班,晚上经常不回来,当然,是不是在公司我也不知道。”


图片来源:creative boom


她说完之后,我们沉默了片刻,有些冷场,陷入了彼此都不太知道怎么开口的尴尬局面,只能各自将酒杯举起,碰杯、送入口中、再顺着喉咙滑入腹中。


4






在一段稍显冗长的沉默后,她放下了酒杯:“知道完全摧毁一段感情需要几个字么?”

 

说实话我没想到一个毕业好几年的职场女性说这么矫情的话,透着股文艺青年的小忧伤调调。

 

“只要六个字。”似乎也没指望我给出回答,她自顾地说起来:“是有天晚上,他下班就回来了,那天我特别高兴,吃完饭一起坐在沙发上看Netflix,他收到一条语音,点开听的时候可能没有放好位置,手机识别成了自动外放,我也听到了语音内容。一个女声说着——老公,你睡了么?”

 

“我在一开始都没听懂这句话,你知道截肢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以为自己被截掉的部分还在吧?”她问道。

 

“嗯,我知道,叫幻肢,一种幻觉现象。”我顺着她的问题回答道。

 

“我那时候就像是那样,被截了一条胳膊但以为还在那里,很难相信我已经失去了什么。当时气氛太尴尬了,他手忙脚乱关了手机之后假装继续看电影,我也没说话就好像自己没听到,房间里除了除了电影声就是我心跳声,砰砰砰得响,你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个几千人一起击缶的节目么?我感觉我心脏里情况应该和这差不多。”

 

我是的确记得这个节目,也想得出那个场面有多尴尬,赤裸裸的真相被抡圆了的胳膊用力砸在你毫无防范的脸上,你疼的要死还不能立马喊出声来。

 

“当时就这么持续了十来分钟吧,我先开口,说‘我们分手吧’,意外的是当时语气竟然很平静。之后就我很不好看的大吵,砸东西,发泄情绪。在这个过程里,我摸清了大概的情况——对方是他组里的下属,进公司面试结束的当晚Vincent就给她发消息了,也算是潜规则吧,然后实习期间也像承诺的一样就给了她很多东西,不只是直接物质上的那种,还有机会啊、带她见识更多东西之类的。反正就是那种所谓‘成功男士’的惯用伎俩。”

 

图片来源:creative boom


她抓着酒杯的手越崩越紧,甚至有些颤抖,我甚至有点担心着薄薄的玻璃杯会不会碎,毕竟我也不想聊到一半去医院。

 

“你知道他后来怎么和我说么?他和我解释说自己工作压力大,有时候是会走一些弯路,而且还说这个是他们行业的普遍现象,大家都是成年人,知道游戏规则,不代表他个人人品有问题。原本还认为他三观正,结果这番话听完倒是让我的三观稀碎了!”

 

“所以那天你突然甩包走人是因为反感金融圈的人?”我想起了原本的问题,追问道。

 

“其实算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吧,我现在试着慢慢走出来,太痛苦了,想到这几年的感情经历,做梦一样。我有时候想想,你说金融圈怎么就这么乱啊?他当初真的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男生,诚恳又踏实,从来不和其他女生搞暧昧。就是进了这个圈子之后,变成了这样。我觉得这就是个吃人的圈子,大环境太浑浊,再好的人进去也会被影响。你说,另一半进了这个圈子是不是都会被绿?”


5






听完她的故事,我们又谈天扯地得聊了很多,但大多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在走出酒吧的时候,我和她走向一个方向,想要送送她,但是她告诉我不需要,她想一个人走走。看着她的眼神,在确认她没喝醉之后,我看着她走远,然后自行回家。

 

图片来源:creative boom


但是她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一直没办法忘记,她用极其纠结的语气向我抛出了一句疑问句——另一半进了这个圈子,自己是不是会被绿?

 

我当时对这个问题不置可否,因为,一方面,我个人觉得这完全是个伪命题;但是另一方面,我当时也没办法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告诉她为什么那个原本成熟不花心的男友最后会背叛她,毕竟这些年他们最大的变量,就是所处的环境,按照这个逻辑,似乎问题也大概率发生在环境之中。

 

回到家中,在酒精的作用下我很快沉沉睡去,但第二天醒来后,这个问题我仍然没办法忘记。明明看起来只是她随口一问,也不需要我给出回答,但是我的内心却泛起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不是因为Mary,而是我想弄清楚,我那些金融圈里的朋友们,是不是也都藏着我看不到的阴暗面。

 

我决定不再单纯分享一个故事,而是寻找一份答案!



一、贵圈乱不乱?



在关键词“金融圈乱不乱”下,是2340万的搜索结果!且结论大多是——

其中一个事例,简直是我昨天听到的故事的翻版



同样的名利场、同样的上司潜规则实习生,不同的只是公司名称和主角名称。



聊天截图中,一副手握资源唯恐他人不知的油腻面孔,先是告诉女生这是一个“名利场”,暗示女生环境复杂。接着顺势秀肌肉、展示自己的能量——“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不过是在没有见过多少大场面的实习生面前展示自己因为早生几十年才混出来的资本罢了。

 

而另一份调查数据可以说是“数据实锤”了,根据Victoria Milan网站(一个已婚男女用来偷情约会的网站)的调查报告,金融业以21%的比例问鼎“最可能偷情的行业”之首!




二、贵圈何以乱



1. 资本是“乱”的底气   


在那些流传的丑闻故事里,大多数的主角的收入集中在200~500万的群体中,在这个中产阶层都分三六九等的香港,他们自然不属于刚刚踏入中产阶层世界的伪中产,基本能说是财务自由、人生赢家。但是和真正的富豪相比,还隔着几千个SVP呢。他们手头上有些资源,看过这个行业顶尖的风景,尽管在真正的大佬眼中他们入不得法眼,但在职场小白眼里他们就是让人仰望的存在。对于这些有心以资源换肉体的身居上位者,他们有行乱事的资本。


2. 依赖资源是“乱”的动因   


尽管专业能力不容忽视,但是在金融圈靠什么发财,如果我说只拼专业能力,你信么?对于一个严重依赖于资源的行业——不论是客户资源,还是领导的资源。资源的置换是一个永远躲不开的话题,而对于在职场中没有实际“硬资本”的人来说,想要在这场资源置换中夺得一丝话语权,能够拿得出手的不过一个“性”字。


3. 活得太清淡,在圈子里混不下去   


曾经听到过这句话——“活得太清淡,在金融圈是混不下的”。在金融圈这种病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之下,岁月静好的娱乐消遣方式自然很难排解那份压力和不安。套用莎翁那句“狂暴的快乐将会产生狂暴的结局”,在金融圈则是“狂暴的生活方式需要狂暴的消遣娱乐”。


健身、看书、听音乐没办法消解每日将神经挤压到绷断边缘的压力,那么能够抵御这种空虚的大概就是“性”、“赌博”以及“毒品”了,一起出差的同事在夜深人静想寻求一个人共同发泄也不能算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在他人眼里的“约炮”、“偷情”,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常人难以理解又很难去与外人解释的需求。活得过于清淡,也许还没等职场上被疏远,就已经被压力打垮。


4. 坐在溢价岗位,你还敢不敢拒绝潜规则?   


你在一个岗位上,所得到的收入并不一定等同于你所贡献价值的一定比例,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岗位溢价的影响,这就好比,同样进入金融圈,A是进去卖保险的,而B是投行的IBD,A赚多转少全凭个人推销本事,和在哪个地方的格子间关联不大,所以并不会太在意是否因为拒绝潜规则或讨好谁而失去工作。但B的收入则在一定程度上由这个位子决定。坐在一个岗位溢价严重的位子,则更需要考量是否因为自己的拒绝而失去巨大的利益,岗位溢价越严重,人需要权衡利弊得失的方面就越多。而金融圈的岗位溢价在总体上无疑是超越绝大多数行业的。

 

试想一下,你打败了无数竞争者,夺取了一个溢价岗位的工作机会,但是却遇上了职场的各种乱象,你有三个选择:A.立刻辞职说不; B.独善其身,不参与但不正面抵抗;C. 参与其中。


选择A,你将失去这份溢价岗位而可能很难再次获得;选择B你也将慢慢被排挤出利益圈子,最后要么主动退出,要么被迫隐身。而这么看来,最合乎利益取向的似乎只有C选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金融圈女生要拒绝潜规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决心。


三、圈内人说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一些圈内的朋友,让他们就“男/女朋友进了金融圈,自己就容易被绿”这个观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A:我觉得看个人素质...和在什么圈没有关系吧...

 

B:那还真是看人,有些人可能就对啪啪啪不感兴趣就想赚钱买房。

 

C:这和在不在金融圈有关系吗,不过好像是听说圈子里有点乱。

 

D:emm...我觉得太绝对了。两点吧,一个是墨菲定律+人性本善论,就是越这样想越容易发生,以及人性之初是善的,应该相信有善存在而不是一棒子打死;第二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论,就是啥样的人和啥样的人在一起,如果说对“容易”的定论是超过60%的概率,那就是说谈三次恋爱接近绿两次,那第一次被绿是人傻天真,第二次被绿就不怪人渣了,自己也有问题。金融圈是刺激多了容易麻木,但结合我的那两点理论,这个看法太绝对了。

 

E:现在IBD,10人团队一半是花瓶,一半拼了命的搬砖;花瓶一天到晚有钱没事儿,你觉得他们想干嘛?搬砖的一天到晚累死累活,你猜他们逮着时间想干嘛?

 

F:金融圈不谈男女朋友,大家就是dating而已,懂的都懂(滑稽脸)。

 

G:渣男在哪里都是渣男,进金融圈可能只是提早让他的渣男特性显现出来。

 

H:1.金融圈混得好的话钱不是问题,容易诱惑及被诱惑;2.金融圈因陪客户需要经常出入酒吧或者声色场所,耳濡目染;3.金融圈鱼龙混杂,不求上进但力求排挤他人的屌丝无数,一出现槽点就被屌丝群众炒得人尽皆知,这种环境容易将现象放大,所以听上去像是出轨频发,但实际上可能是基数太大。

 

I:hmmm...其实我是觉得,自身道德感不足不够或精神世界空虚或急功近利的人都容易走偏,金融圈只是相对其他圈子更浮躁,诱惑更多。


另一半在金融圈一定会被绿么?


看了这么多金融圈的乱象,我似乎也默认了这个圈子的乱,一切的分析都似乎指向一个结论——这个圈子就是非常污浊,男/女朋友在金融圈很有可能会被绿。

 

但这么一刀切的道德评判让我感到不适,我的不少朋友自大学毕业后也混迹于金融圈,虽然闲来喝酒吹牛的时候他们也经常和我说些圈内八卦,一遍感叹圈内真乱,一遍自嘲中环民工。如果为金融圈下了一个“贵圈真乱”的定性,那我该怎么看他们?

 

我该怎么看那个在深夜加班还不忘和女友说晚安的小Z?

 

我该怎么看那个在投行实现了财务自由却每周末陪老婆孩子去户外的老D?

 

我该怎么看那个累死累活给团队五个花瓶搬砖、擦屁股的老E?

 

我该怎么看那些每天挤在地铁里但只要一进公司大楼就眼神发光的年轻人?

 

将他们统一判成“乱党”么?似乎太不公平了。

 

人们在每一个引人哗然的“乱事”背后先是大惊失色,随之而来的是上升到对这个圈子的不信任,众口铄金之下,“金融圈真乱”变成了一种常识。

 

是啊,这个世界太大了,我们没办法亲身接触整个外部世界,所以经验范围以外的事务,就交给各种消息来源吧,再藉由这些来源形成对事物的“刻板印象”。

 

我们似乎忘了,这个“贵圈”,是由那些有梦想、正直做事的普通人搭建起来的。圈子里的每一根柱子上记录的都是荣光,而不是乱象的耻辱柱。

 

不仅是金融圈,包括最初的“贵圈”——娱乐圈,也是一样。圈子建立的最大功臣,不是一个个的潜规则导演,不是一个个以卖肉博出位的女人,而是千千万万勤恳工作的编剧、演员、摄像、甚至场务。

 

金融圈的乱象,背锅的不该是金融圈,而是那些为乱者。

 

这样的人,在哪个圈子不是毒瘤?




怎么样?你也想说出自己的故事?(或者诓我们老板一杯酒喝?)欢迎大家在文中或者我们的微信后台留言,用简洁的话语概括自己的故事,一旦选中,我们会给予300港币的奖励,并且和你相约中环,喝一杯,详细聊聊你的过往!




这次见你,依旧好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