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高法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2)》

问津学术 2023-12-27

2023年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2)》及典型案例、《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忠梅、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刘竹梅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主持。



图为发布会现场。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是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2)》及典型案例,全面总结上一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经验和成效。本场发布会还邀请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忠梅教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环境司法研究中心的《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两个报告同时发布,旨在展示环境资源审判实践与理论研究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2年,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推动环境法治进程。《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2)》年度报告,从围绕中心立足大局、服务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促公正提效率、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丰富法律适用规则、推动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健全完善,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聚焦现代环境治理、增强协同联动和服务保障能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贡献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中国智慧六个方面,对2022年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人民法院以更高的审判质效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司法需求,以更准的问题导向推动生态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完善,以更强的靶向举措推进环境资源专门化审判体系建设,以更优的司法样本扩展中国环境司法的国际影响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务的生动实践。


一、2022年,人民法院持续忠实履行环境资源审判职责,执法办案质量、效率、效果不断提升。全国法院共受理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73177件、审结246104件。


最高人民法院持续推动法律统一适用,制定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等司法解释;持续强化环境司法政策指引,组织召开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暨第一次环境资源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并研究制定会议纪要,出台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司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等司法政策,与生态环境部等中央单位联合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持续加强类案指导,发布环境公益诉讼专题指导性案例10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等典型案例5批60件;积极配合相关立法工作,就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文物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研提立法意见,促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法网日益科学严密、系统完善。


人民法院坚持绿色理念,完善依法惩治环境资源犯罪机制,参与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动,妥善处理涉企业案件中的环境问题。“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环境污染犯罪,依法严惩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环境污染行为,积极配合污染物协同控制。注意审查涉诉企业是否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要求,营造绿色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多元化设立法律服务点、巡回审判点,着力提升系统治理水平。依法惩治危害长江鲟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依法打击盗采泥炭土行为,加强黑土地保护;开展“拯救蚯蚓”行动,守护“粮田沃土”;引导污染型经营主体有序退出,促进相关政策和补偿机制完善,服务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坚持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确立的原则、制度要求,依法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相应职责,结合现代公司治理理念引导企业改进技术工艺。明确碳汇认购的适用条件,探索适用以购买碳汇减排量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司法措施。


二、2022年,人民法院持续深入推进环境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和30个高级法院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均已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继南京、兰州、昆明、郑州设立环境资源法庭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长春、乌鲁木齐环境资源法庭,专业机构四级法院全覆盖不断完善。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和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持续推进。新设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黄河口湿地、汾河源等生态司法保护基地,融合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法治教育、生态理念宣传、生态文化推广等功能,拓展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加强环境资源审判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积极研判选任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参与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的问题。初步建成并上线运行“上下贯通、横向联通”的全国环境资源审判信息平台,为深化环境资源审判改革创新提供支撑。


三、2022年,人民法院持续依法延伸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协同联动。主动将环境资源审判融入长江、黄河、京津冀等国家流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跨域司法协作。健全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行政主管机关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案件协作、普法联动、联席会议等机制,探索建立将“林(田、河、湖)长制”与“法官进网格”相结合的联合巡查制度,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的维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展。完善多元解纷。推动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和诉源治理,加强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配合,注重矛盾的基层化解、就地化解。针对审判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发送司法建议,依法监督有关部门整改落实,推动生态环境共治。深化法治宣传。深耕六五环境日集中普法宣传品牌,持续创新司法公开和以案释法方式方法。依托车载法庭、云上共享法庭等打造便民司法,把生态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四、2022年,人民法院充分运用国际环境司法多元化共享平台展示中国环境司法经验和成就,讲好中国环境司法故事。最高人民法院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荐第三批10件中国环境司法典型案例,以及2020、2021环境资源审判年度报告;配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落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昆明宣言》,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及配套典型案例;举办“气候变化司法应对”国际研讨会和中德气候变化司法应对研讨会,出席人类环境会议及斯德哥尔摩“法官与环境法”国际研讨会,国际交流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坚持能动司法、履职担当,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以高质量环境司法服务,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再立新功!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2)》年度报告









摄影:胥立鑫|编辑:李璇 段茜茜

2023年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2)》及典型案例、《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2)》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忠梅、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刘竹梅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主持。



问:在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如何按照“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推动环境资源审判进一步发展?
答: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法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并依法延伸审判职能作用,真正把能动司法的理念落到实处,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司法保护,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筑牢生态环境和资源司法保护屏障。聚焦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中心任务,持续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司法保护。切实以公正司法惩治环境资源犯罪、救济环境民事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断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以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等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水平。
二是深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实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初步建立覆盖全国四级法院的环境资源审判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专业审判机构与机制的实质化运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环境司法理念在审判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规范环境资源案件范围,推进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和人员聚焦主责主业;推进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三合一”走深走实,完善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机制,构建多层次专业化司法协作机制;强化高素质专业化的环境资源审判队伍建设,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实践与理论研究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是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引领作用,促进绿色革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最高人民法院将持续发挥案例的裁判指引和法治宣传作用,定期发布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案例的规范、指引、教育功能,彰显示范效应。人民法院将继续发挥环境资源审判涉及领域宽、覆盖面广的优势,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通过创新巡回审判等方式,切实把审判活动带到基层、留在一线,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真正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是依法延伸环境资源审判职能,推动形成协同共治的大保护格局。携手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生态环境和资源行政执法机关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围绕信息数据共享、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环境修复执行等重点问题加强务实合作,持续促进生态环境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的衔接配合。坚持专业审判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引导专家辅助人、人民陪审员规范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并在案件事实查明、评估鉴定审查等程序中发挥更大作用。深入践行“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落实“抓前端、治未病”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建议工作,协调推进源头保护和诉源治理。
问:能否结合公益诉讼制度,谈谈在预防、修复和治理环境污染或生态损害方面,人民法院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公益诉讼制度是生态文明法治保障的重要一环,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有力抓手。人民法院聚焦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人民群众对环境司法新需求,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贯彻落实预防性、恢复性司法理念和原则,在环境公益诉讼审判中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举措,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损害的预防、修复等突出问题。
一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公共利益司法保护力度。围绕公正与效率抓实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依法审理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引导社会力量规范化常态化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依法审理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促进全面担责、严格执法;依法审理省级、市地级政府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完善磋商、诉讼衔接机制。依法统筹考量刑事追究、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全面追责;通过适用生态环境侵权禁止令、惩罚性赔偿等方式,防止生态环境损害扩大。2018年以来,人民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呈增长态势。2022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5885件,审结4582件;受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21件、审结153件。
二是积极应对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保护新发展新需求。积极开展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探索创新预防性司法举措,有效防止生态环境损害后果发生或者扩大;持续创新认购碳汇、技改抵扣等多种环境资源审判裁判执行方式,探索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赔偿资金的管理、使用方式;贯彻落实绿色原则,结合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和理念,引导企业改进技术工艺和履行生态修复义务;按照生态功能区和环境要素特点,在长江、黄河等重点区域设立司法实践基地,在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区设立司法保护基地,以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碳汇等为主题设立司法教育基地,为不同类型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提供全方位修复选项。
三是推动构建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保护大保护格局。依法延伸公益诉讼审判职能,积极融入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综合运用诉讼指引、非诉执行、司法建议等方式依法监督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强化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衔接,推动“抓前端治未病”。准确把握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内在规律,推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人文遗产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助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参与生态环境领域重大立法事项,研究制定生态环境公益侵权等司法解释,推动司法实践有益经验的规则转化,丰富完善生态环境公益保护的预防性、恢复性裁判规则,持续巩固生态环境公益保护的司法实践成果。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积极参与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立法,探索破解环境公益诉讼鉴定难、鉴定贵等突出问题,推动构建社会化、规范化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赔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机制,为有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环境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问:吕主任,您好!您刚才有提到“创新以生态环境治理多元化为特征的环境司法工作格局。”想请问一下,这种多元化的特征在环境司法工作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生态环境治理多元化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司法的期待的必然选择,也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治理既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也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需要从自然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和能量,这些既是资源、又是环境。因此,环境纠纷必然涉及多个方面,环境司法既要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也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自身。各级司法机关结合中国诉讼制度和司法体制改革创造出绿色职权主义审判模式,不断增强司法的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和重塑社会关系的能力。我们观察到,各地司法机关都在“绿色司法”“便民司法”理念下积极探索环境司法规律,促进形成参与式诉讼机制。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多主体参与。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积极探索便民司法、民主司法、高效司法的工作模式。出现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巡回法庭”“车载便民法庭”“水上流动巡回审判”等多种审判模式;积极探索参与式建立“环境资源审判诉调对接办公室”“环境资源审判庭法官工作站”等多种工作机制,邀请专业机构、社会公益组织、人民调解员、代表委员参与,及时高效化解环境司法纠纷。
二是多部门协同。为了保障实现“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积极探索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专业机构协作解决纠纷的工作方式,建立环境刑事案件与行政处罚的诉罚衔接、环境民事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的诉调衔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诉商衔接机制;建立“河长+法官”“林长+检察官”的环境司法合作平台、常态化联席协商、信息共享等一系列衔接机制的建设与探索,逐步深化了“法检行”的协作机制。
三是多区域联动。为了促进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治理”,高度重视多元利益的综合平衡和整体调整,建立了跨区域送达、调查取证和异地审执等工作机制。签订重点流域、特殊区域的司法协作协议,不断拓宽区域联动的范围。


编辑:平钰骁 段茜茜


最高检发布《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2018-2022)》
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关于严厉打击“政治骗子”的通告
律师“年检”延期!多地司法局发公告、出证明我国现行小麦国家标准GB 1351-2008
我国粮储政策重点问题解答
教育部发布2023年高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考生诚信考试 谨防受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八起粮食收购环节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的通报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放弃外国国籍!两位科学家,转为中科院院士
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
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履职典型案例这一省:争取高校新增医药类硕博点!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方案
一地征意见:再婚、祝寿等禁办酒席!最新回应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金融消费者反映事项办理工作安排的公告

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小麦种植保险条款(小麦保险理赔必看)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高院关于重庆铁路运输法院撤销后并入重庆两江新区人民法院(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调整相关案件管辖的公告

两部门:鼓励全日制高校学生参加基本医保

重磅!2023两院院士增选,启动!

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妇联发布《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河南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刑法修正案(十二)来了!

事关中小学教育!十八部门联合发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23年第1号预警:警惕“培训贷”陷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全文+答记者问)

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

“两高两部”发布重要司法解释、意见剑指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

公布修订后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司法赔偿案件适用请求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司法赔偿案件适用请求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最高检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发布第二批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

河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发文,进一步放权赋能激发事业单位活力

湖南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调查报告公布,4名中管干部被问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开封市出台十条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留汴来汴就业创业!

《郑州市存量房“带押过户”办理流程》印发

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

最高检、公安部、中国海警局联合部署!今日起开始!

90个集体和150名个人获三部门通报表扬

湖南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调查报告全文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高质量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发布巡回区房地产及建设工程领域诉源治理典型案例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警方通告:以律师名义非法招揽法律业务,涉嫌诈骗罪
向这些高校倾斜!财政部发布重要通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