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实向左,理想向右——Panya参访记

三粒豆 三粒豆 2019-04-11


据说,大概十年前,一位美国朋友来到PunPun,对那里的生活和朴门实践心向往之,于是挨着PunPun,与PJon一起拿下了隔壁的一块土地,把它整成了一个朴门教育中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朴门——这就是Panya Project的由来。既然要推广朴门设计的理念,那当然就少不了各种示范与实践,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吸引了很多希望能连接自然,有共同生活理念的人聚集在一起,成为这里稳定的社区居民,至今已有十几位常住人士。

对于什么是朴门,从英文简单翻译过来,就是“永续的文化与农业”的意思,他们从三个基本原则出发——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分享多余,在生产与生活方面让我们学会师法自然。如果大家想做更详尽的了解,关于朴门的中文书籍三粒豆有售哈,台版。


图:去往Panya的路标

下午在PUNPUN农场与P'Jon告别后,我们顺着小路去到传说中的伊甸园——Panya Project。当然,伊甸园实际是不存在的,但是追寻伊甸园的人儿们到处有。在这里为我们导赏的是个可能在PUNPUN和Panya停留时间最长的中国人,一个2013年才毕业的小伙子城池,所以今儿个我们终于可以用中文无障碍交流。Panya实际上是一个朴门教学基地,开展过自然建筑和朴门PDC(Permanculture Design Course)认证课程,最初的发起人是位美国人,他希望以此地作为基地推广朴门理念和实践。既然Panya是个朴门教育示范中心,当然就少不了各种呈现与展示,城池带我们从公共厨房开始做整个社区的介绍。



图:Panya的告示牌

目前共有十二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此生活,每位成员都需要共同承担一些劳动。厨房里有一个转盘,分别列着四项不同的工作:早餐、晚餐、洗碗(公共餐具)、清扫,社区成员跟着转盘指示完成当天所需完成的工作内容。

在他们的物资存储空间,城池给我们看了他的酵素妈妈,也让我们品尝了他做的酵素和另一种用糙米、海盐、棕糖做的Lacto,喝起来真的超级酸,跟白米醋的味道一样,这就是他们日常的饮料。


图:Panya的菜谱与梯形汲水设计

Panya所处的地带严重缺水,因此他们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用来洗手、洗衣服,甚至灌溉。厨房的洗涤用水常有油污,他们设计油脂分离器进行处理后,再通往几个装满砾石的水生植物装置分别进行有氧和无氧处理,最终被净化的水流入一小水池,就可用来灌溉蔬菜。此外,Panya在苗圃旁做了汲水系统,以稻草覆盖,便能更好的蓄水和保湿。


图:Panya的灰水处理系统

顺着小路我们参观农场的各个区域,了解他们的沼气制作装置、面包窑、育苗区、堆肥区、木工去、养殖区和蘑菇房。其中,蘑菇房是城池自己动手建造的实验性项目,以解决漫长的旱季里大家的蔬菜问题。

城池在带领我们参观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他对Panya实践朴门农业的思考,他说农场里堆肥所需的材料,例如牛粪需要从外面购买,这个过程其实很难控制堆肥原料是否安全的问题,把握不好有害物质将重新回到土地。而且在外购买稻草和牛粪的做法,也与朴门中提倡的在地资源的利用和循环很不相符。

而生态厕所的设计,则需进行干湿分离,在堆肥坑里铺满厚厚的稻草,每次大便后即用稻壳覆盖,以实现堆肥。楼上四个厕位,对应的楼下便有四个堆肥坑,每次开放两个空间,约九个月之后轮换,以让关闭的空间有足够时间时间完成堆肥。


图:Panya的干湿分离生态厕所

城池觉得朴门永续设计,强调的是从人、自然和环境因素出发去做观察,是一种现代科技、本土智慧和自然三者结合的有机模式,没有一个定式,但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考模式。同时他也给我们分享了Panya的社区关系和文化,这是一个嬉皮士文化和朴门农业结合的社区,刚好今天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西方人披着长发,放着音乐在为房子打地基,他们在那实践着他们想象的生活方式。不过他认为Panya社区公共的生活相对离散,成员之间关系不紧,有些失序的状态,很多时候感觉不到社区的支持力量。


图:这个蘑菇形的房子也是生态厕所哦

他的这些话也给我们很多想象,如果我们也想要有这样的共生社区,去实践我们的可持续生活,那么我们社区成员应该怎么处理社区共同理念和个人主体的关系,这是留给大家的一个问题。


图:Panya的面包窑

这四天来,我们依次探访了Earth Home , PUNPUN, Panya,周娅说:“于我而言最最有触动的,是人的关系层面的问题。食物森林谈的是物种的多元性和相互之间的供给与输出,人的世界何尝不是如此,和而不同,却又都能对所处的社区有所贡献。

“只是,一个共融的社区究竟该从何而来?我们看到Earth Home从自身家族出发,连接社群推动当地自然生态与在地经济的发展。PUNPUN则更像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一切随性自然,仿似都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可这样的因果是必然会发生的吗?而Panya仿佛正提醒我们CHAOS法则背后的规律并非一定能被发现,他可能继续无序存在,却同样吸引。”


图:Panya 的生态建筑

我们无意去评说任何一个社区,只是由衷感受,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性格,合不合得来,有时看人与土地的连接是否对上了,有时看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合得来,就停留,合不来,没关系,继续出发、继续寻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