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是电影?!《电影手册》又搞大新闻

深焦 深焦DeepFocus 2019-04-18

* 原载《电影手册》2018年3月刊


2018年3月《电影手册》又貌似搞了一个大新闻,封面就就三个法语单词直译就是《为什么是电影?》,并用大约40页篇幅,以一篇导论,八篇小论文形式,从各个角度切入了这个问题。那么,手册为什么要突然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吗?今天,我们先不做任何评述,只是为大家翻译了手册主编Stéphane Delorme的卷首语,简单了解下这次策划的轮廓。



原文标题: POURQUOI LE CINEMA?

作者:Stéphane Delorme

译 | LaSuiteFlorence

校 | 葡萄园了、Peter Cat

编 | bastard


首先,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在这个充斥着互联网、社交网络、剧集、电子游戏和虚拟现实的时代,这个视听刺激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仍感觉有必要重申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热爱)(偏爱)(选择)电影?为什么“电影思想”一如既往地指引着我们。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对网络视频,剧集(“双峰”的成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喜爱:因为这种思想无处不在。我们的认知和视角是被长达一个世纪的关于运动影像(l'image en mouvement)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所塑造的,如何能轻易忘记?更深层次,为什么我们选择了电影而不是其他艺术或者别的爱好?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每次花这么多的时间看电影,却好像置身于时间之外?

《电影手册》2017年编辑十佳第一名:《双峰》


2017年戛纳电影节“官方选择”VR电影《肉与沙》,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VR竞赛单元入围电影《家在兰若寺》,导演:蔡明亮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确认电影的核心要素:剪辑,场面调度,现实主义,情感,胶片,被动的观者,影厅(或者说影厅的概念),以及思想。机械的叙事,为了切题的正反打对话,已成套路的那种摄像机对人物的“跟拍”,如果在这些玩意儿之上仍存在着所谓的“电影”,那么无论是剧集还是网络视频,形式已经不再重要;电视化影像无孔不入是如此的显而易见,很多的影片(films)中已然不存在真正的电影(cinéma)。


某种女人 Certain Women (2016)


事实上这个策划的紧迫性更多来自于影像思维的转变,甚至更简单说来自于思维的转变,而非来自影像的转变。我们正身处实证主义在各个领域强势回归的时期。在对唯科学主义与唯技术主义的痴迷中,人性正在被吞噬,而这种痴迷也赋予一些过去的论题新的可能性: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从“社会科学”和“认知科学”中应运而生的神经科学。“科学”这个词就是一块敲门砖,这从认知科学这一领域是在国家教育系统的“科学”委员会(难道还可能是其他的?)下就可一清二楚。“大脑”成了人们探索的新疆界,在大脑崇拜下,灵魂不复存在,一切都被物化。各类社会科学在它们“科学”的那半边里找到了彼此的归宿。事实上我们不能泛泛使用“科学”这个词,出于对术语使用的严谨,应该说是“学科”。


童女贞德

Jeannette, l'enfance de Jeanne d'Arc (2017)


这些学科从来就不包括艺术,因其与生俱来的“不可学科化”。艺术,也是电影,已经简化为只是消费品:期待、满足期待,并据此有了“可以做”/“不可做”的区分。在这个幼稚如皮克斯动画的世界里(反过来说也行,原文为vice versa,此处是一个双关语,即是反过来说也行的意思;也是皮克斯《头脑特工队》在法语的标题),不合时宜的“审美情感”从无立足之地。我们并非变成了这片领地的守护者,而是这领地上饥渴的探险家们。因为距离理解美学背后的秘密,我们还十分遥远。


寻梦环游记 Coco (2017)


18世纪末期随同人们进入“美学制域”,人性发生了突破性的飞跃,如雅克-朗西埃[1]常说的,我们总是置身于这个制域中。这场革命远未结束,甚至可以断言它才刚刚开始。一些人费尽心力想使我们进入全新的时代,所谓“认知时代”,思考化约为一种计量,感情只屈从满足,我们丰富的感受力被拦腰斩断,人性也仅仅只为人工智能——科技教信徒们翘首以盼的弥赛亚——的全面到来做准备。为了证明人工智能在所有层面都不输给人类,甚至优于人类,我们提前开始自我麻痹和并将我们的思想简化为像那张驴皮[2]。这一循环已经启动了。


在这场智性的战争中,美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处于美学中心的,则是迷影。美学是因为——艺术连同哲学,在不成为警察(政府强制工具)的情况下,是唯一一对有能力和商业化与科学化的目的相抗衡的思想。而迷影的中心地位,源于它曾在二十世纪这门新艺术中植入一种信仰的空间,一种无差别的热爱。如果迷影将其主导位置让于专家、极客、粉丝、监察员或是教授们,那么电影就将所剩无几。迷影是一个“法国发明”,美学则是“欧洲发明”:二者都必须面对硅谷纯粹商业化的狂轰乱炸,那种用技术的狂热来替代思想和艺术梦想的企图。


[1]Jacques Rancière,法国哲学家,巴黎第八大学哲学荣誉教授,90年代主要研究艺术表现的美学制域(Régime esthétique des arts),提出“感性分享”(Partage du sensible)的概念,引发美学界讨论。

[2]Peau de chagrin,“驴皮记”,巴尔扎克巨著《人间喜剧》系列作品,1831年发表,是“哲理研究”中最有世界影响的一篇。


*深焦福利: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你有机会获得这期《电影手册》哦!


-FIN-


点击查看往期经典

每分钟120击至暗时刻伯德小姐

缭乱的裸舞曲至爱梵高第一夫人

帕丁顿熊2毕业生小丑回魂底特律

童女贞德脸庞,村庄奇门遁甲

浮云妖猫传你的名字。CMBYN

无爱可诉雷神3蓝色星球爱在三部曲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