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0后”方言达人坚持传承方言文化

唐一泓 语宝
2024-07-22

2021年10月,一档名为《长三角方言大会》的新节目在上海都市频道播出。最终,第五期的周冠军封烜鑫(阿庆)突破重重考验,夺得总冠军,这个来自上海金山、在一家水处理公司任职的80后方言达人露出了腼腆的笑容。“我平时也在做一点方言文化保护的工作,希望通过这个舞台让更多人认识到方言文化的可贵性。”

阿庆在《长三角方言大会》中夺冠

其实,这项全靠“用爱发声”的方言文化保护工作,阿庆已经默默持续了三年。

阿庆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上海金山朱泾镇,这里的人口音各有不同,也许是环境使然,让从小就爱琢磨音调的他觉得十分有趣,这还不够,他还喜欢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者跟着电视模仿各地的方言。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他发现周围越来越多的人不说方言了,这让他感觉有点疑惑:“方言是有很多内涵在里面的,为什么要轻易放弃?”

于是,阿庆开始在网上论坛里发帖子,寻找和自己相同的兴趣爱好者,没想到真有一大批和他一样的吴语爱好者,大家都热衷于在群里探讨交流各地发音的异同,讨论如何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这让他感觉一下子“找到了组织”。

三年前,他在一个方言交流群里结识了来自阿根廷的飞得,对方也是一名吴语爱好者,去年还考上了上海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两人从此一拍即合,组成了一对好搭档,一起研究和保护金山方言文化。

阿庆在收集记录金山方言读音

阿庆的本职是金山一家水处理公司的普通国企职工,由于单位实行倒班制,为了收集记录更传统、正宗的金山方言读音,他几乎是一到休息时间就去田间地头,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介绍清楚来意后,请对方按照自己的词汇表,用方言念出来,再一一进行录音和梳理。

不过,要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并不容易。阿庆他们定下的标准是“70岁以上、识字的、口齿清楚且思维清晰的老人。最好是常年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的,未曾长时间在外地居住、未受到外来语言影响的。”在这样的标准之下,合适的人选并不算多,除了通过村委会帮忙介绍,就只能靠自己硬着头皮找人搭讪,这对自称“内向孤独患者”的阿庆也是不小的挑战。

最初,父母对阿庆的行为非常反对,认为做这些事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收益,有时候甚至会发火,场面一度尴尬。更何况,“一开始也没有什么成绩,也怀疑过自己要不要继续。”不过,凭借着对方言文化的热爱,他还是“用爱发电”坚持了下来。自从在电视节目上拿了冠军,阿庆爸爸每每说起儿子的“奇怪爱好”,脸上也总算有了光。

迄今为止,阿庆和他的同伴已经采访了超过50位老人,记录了约400个单字、100个词语的发音。这还远远不够,阿庆告诉记者,这样的收集整理工作可能还要再持续至少三年,“当务之急就是记录,因为老人们年纪都大了,怕再往后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说到底,方言的魅力究竟有多大?阿庆举了一个例子:在金山方言中,农村里用灶台烧水,水满了溢出来,叫“phu”,放在灶台上的那块抹布被浸湿了叫“in”,然后水流顺着灶台的壁流下去叫“li”。“你看,这种方言的表达多么精细,对事物描述的准确度也更高。”

这些年,只要有机会,阿庆总是不遗余力地宣传方言文化,除了参加《长三角方言大会》,他还曾作为方言达人被金山人民广播电台邀请进行分享,也曾在当地的幼儿园里教小朋友们发音。

阿庆做客金山人民广播电台

“我想对年轻的朋友们说,我们的语言是有传统的,是有文化底蕴在里面的,只要你大胆地去说,就能体会到它的美。”

文章来源:劳动报

图片来源:劳动报

题图来源:百度图片

延伸阅读

2022

“90后”阿根廷小伙在上海研究吴语

近八成Z世代愿为家乡方言代言

传承江南文脉要打好吴语方言牌

他记录了「吴语」60年里的变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