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6个民族青少年代表同唱一首歌,拉开了成都大运会序幕

国家民委 2023-09-28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7月28日晚8时,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来自56个民族的青年代表身着民族盛装,用嘹亮振奋的歌声拉开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的序幕。


这群青少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华民族合唱团(以下简称“合唱团”)。这支合唱团由6名彝族少年与112名北京、四川两地的大学生组成,其中90名学生代表来自西南民族大学19个学院。他们带着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豪迈,用最炽热的情感、最真挚的告白,把对伟大祖国的深情赞美、对大运会的真诚祝福,传递到每一位观众心中。





56个民族同唱一首歌


龙泉山下,东安湖畔,夜幕降临,灯火璀璨。


在《歌唱祖国》的旋律中,护旗方队整齐划一地踏着中式步操的步伐进场,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这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壮阔豪迈的歌声与巨幅国旗交相辉映,56个民族与祖国母亲血脉相连、深情相依。



看到“太阳神鸟”闪耀成都夜空,在这次国际体育盛会中飞向世界;学生们换上民族服装,站在大运会舞台的聚光灯下;56个民族的青年代表整齐列队,隆重迎接国旗……西南民族大学带队教师陈希热泪盈眶,“学生们的表现非常棒,他们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



“我们同唱《歌唱祖国》,心手相连,携手共进,向世界展现各民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图景。”合唱团学生负责人、土家族代表王智泽感慨万千。


“当合唱结束,国旗升起的时候,我激动得眼泪都要下来了!”西南民族大学学生、塔塔尔族代表巴哈别力·吉格力来自新疆的边境小城塔城,他说,这一刻,中华儿女的心凝聚在一起,为伟大祖国欢呼、鼓掌。


作为一名退役的边防战士,西南民族大学学生、土族代表尚启宇对于礼仪演习并不陌生,“在部队时,我曾参加过阅兵任务,当时更多注意的是正步的25厘米脚高、75厘米步幅。如今,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去迎接国旗,心中充满了自豪。”


21时40分许,31名火炬手围绕体育场中央的“太阳神鸟”合围成圈,共同点燃引芯,“太阳神鸟”随即冉冉升起。伴随着现场烟花,200米外的主火炬塔上,火炬塔熊熊燃起。这一刻,象征融合的体育之火、青春之火,同见证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千年古城——成都交相辉映。


见证并参与了这个伟大的时刻,让中华民族合唱团的青年大学生终生难忘。舞台上的共同训练,生活中的点滴相处,无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大家纷纷表示,大运会提升了作为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起经历风雨见彩虹


从西南民大体育馆到东安湖大运会主会场,从第一次训练点名到能快速叫出每一位同学名字,从90名独立个体到一个整体,他们彼此的心贴得越来越近。



早在今年3月,根据大运会开幕式运行中心招募工作安排,西南民族大学积极组织开幕式演职类志愿者选拔。


4月16日集中训练,5月24日入馆排练,7月28日大运会正式开幕……历经130多天排练,40多次排练后,每一个走步、站位,每一刻表情、转身角度,如同对待艺术品一般,大家细细打磨,精益求精。


此外,由于开幕式总时长控制在100分钟内,其中表演部分只有15分钟。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要求,表演环节要做到每一秒都不浪费,每一分钟都精彩。


“为了把控入场时间,我们做了5次改动,最终才确定整个站位和流程。”西南民族大学排练教师梁晓贺说,节目经过精心编排,动作、距离、点位、上下场时间等,都要经过多方考量。“学生们站成圆弧形,必须保证每一束灯光精准地投射在每位学生身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为呈现最佳效果,志愿者们每天清晨6点出发,一直排练到晚上11点左右,一天最多的时候会排练3遍,“大家累了就直接躺地上休息,地面又冷又硬。”每每说到这,带队教师李琦既心疼又欣慰。


“虽然我们在台上只有5分钟,但是在台下我们可能要花十个小时等待、排练和磨合。”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拉祜族代表杨中醍说。


排练期间,赶上期末,为了兼顾排练和复习,学生们利用排练以及用餐的碎片化时间复习功课。西南民族大学学生、京族代表王雪遥说,“我和同伴会随身带复习资料,一有休息时间就坐在地上复习,大家互相打气加油,这真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贡献青春力量,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先锋释放青春能动力和创造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屡建功勋,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


“成都地区的大学生热情开朗、聪明、学东西很快,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吃苦耐劳。”在陈维亚看来,“无论用多少言语来赞美成都地区的青年大学生,都不过分。”


“体育运动不仅是体能的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体现。”陈维亚认为,体育盛会的举办,起到了提振精神和凝聚人心的作用。“你到成都来看,这里已经有着浓浓的大运气息、大运精神,年轻人蓬勃向上。”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了解


当开幕式烟花在头顶绽放时,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怒族代表吴海宁震撼了许久。大运会是文明交流的盛会,搭建了不同人群交流互动、增进理解、深化友谊的舞台。青年大学生们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达成彼此的理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西南民族大学学生赵小林是一名来自甘肃陇南铁楼乡的藏族男孩,他的家乡曾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受到波及。他在救灾帐篷中收到的第一批物资就是来自北京奥运会的爱心包裹。“那时我手拿着奥运会吉祥物,心里倍感温暖。我也想将爱心传递,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回忆起这段珍贵的时光,最令赵小林难忘的是大巴车上的对歌。“结束排练回学校的路上已经是凌晨,大家身体很疲惫,但是精神很昂扬。大家一起在大巴车上唱着各民族的歌谣,那一刻疲惫全都烟消云散。


在交流互鉴中,增进文化认同,促进人心相通。



“塔塔尔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聚在一起时,大家都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十分好奇。经过我的介绍,大家对塔塔尔族有了初步了解,我也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巴哈别力·吉格力高兴地说。


在全要素带妆彩排的候场时间里,穿着民族服装的合唱团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家自发地跳起了各民族舞蹈,藏族的锅庄、维吾尔族的即兴舞蹈……各民族学生手拉手的欢乐场景,引得来往人群围观称叹。


在这个团结的大家庭里,各民族青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除了有班长、班委、组长,还有一支特别的小分队。在整个排练过程中,小分队成员总是迅速自发集合,快速协助和帮助团队完成各项任务,在分发餐包、服装等物资时先人后己,成为了整个团队坚强的后勤保障力量。


“参与这次志愿活动,我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汉族代表张处元说,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他将带着大运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重任,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56个民族的青年同唱一首歌,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学生和群众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西南民族大学团委书记方小伍说。


(本文图片由新华社、西南民族大学提供)


来源:中国民族报新媒体部

记者/周宛霖 通讯员/夏容与 王嘉清

监制/肖静芳 统筹/王珍 编辑/丛蓉 制作/石建杭


长按二维码


关注国家民委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