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时间旅行、德国影片和伦敦新年

翊瑄Camellia 理想屯 2022-05-10

古代神话故事中,经常可见人在天上逍遥几日,而回到地球数年已逝。


432年至445年,《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人上山砍柴,看到两人在下棋,便于一旁观棋。没多久他就发现手上斧头的握柄已经烂掉,回家后更是发现世间已过了百年。

1733年,爱尔兰小说家Samuel Madden出版了《Memoi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讲述了守护天使带着1997年和1998年的信件穿越回1728年。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时间旅行的小说。

1921年,第一部关于时间旅行的电影《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上映,影片根据马克·吐温于1889年撰写的同名小说改编。

1895年,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将搭乘时间机器穿梭宇宙的概念发扬光大。

1955年,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完成了《永恒的终结》,被全球科幻迷们一致奉为是20世纪科幻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上世纪80年代,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和泽米吉斯的《回到未来》系列,更是点燃了人们对于时间旅行的热情。

去年观看了《信条TENET》和《暗黑DARK》,也让我对于「时间」和「时间旅行」这个概念充满不解和好奇。

「时间」是一个虚无缥缈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它是否真的客观存在?没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爱因斯坦曾说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别只是执着的幻觉;而尼采则认为时间是永恒轮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连接构成了无穷尽的闭环。现在我们所说的时间,更像是一个计量单位,是人类用语言定义出的优化社会效率的产物。但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物理层面并不会被区别对待。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和多宇宙诠释也许可以解释祖父悖论,不知存在于当下的我们,能否等到可以亲自体验时空旅行那一天?

最近受朋友的影响,看了一些平常很少涉及的欧洲影片,推荐一下:


《波斯语课Persian Lessons》故事发生在1942年,犹太小伙儿假装自己是波斯人想以此逃脱被屠杀的命运,没想到德国军官正有学波斯语的打算,于是小伙儿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犹太同胞的姓名编造了一门「新的」语言来教课。观影途中一直为小伙儿的命运捏把汗,临时创造的语言怎么才能不穿帮?据说整个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那可真是佩服这位急中生智的当事人。影片摄影也是一大看点!

《弗兰兹Frantz》故事发生在1919年,一德国女人正因未婚夫战死沙场而悲痛欲绝,一位神秘的法国男子却悄然出现在德国,默默地为其未婚夫致哀献花,两人也就此揭开一段关于赎罪的爱情故事。全片基本是黑白色调,但也会有为数不多的彩色镜头出现(可以想想导演的意图)。男主是曾经演过《圣罗兰》的皮埃尔·尼内,好基友Will因为这两部影片已经完全沉迷于他的美色。

《无主之作Never Look Away》年轻的德国小伙儿爱上了自己同学,同学的爸爸却极力想阻止这段阶级悬殊的恋情。但是小伙儿和这家人的关系早在他小时候就纠缠在一起,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纳粹德国时期同学爸爸犯下的罪行,早晚会有后世报。《年轻的父辈》演员汤姆·希林饰演德国小伙儿(蓝眼睛超级美!),而同学爸爸则是鼎鼎大名的德国明星塞巴斯蒂安·科赫饰演。很喜欢影片中的那句话:所有真实的事物都是美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远不要把目光移开。

- 目前玩CH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中文主播!以往听播客中英文节目的比例是10%和90%,最近这个比例完全颠倒过来,狂听《忽左忽右》《跳岛FM》《不合时宜》《不在场》等关于文学、书籍、英国和足球的单集!被肖一之老师和媒体人主播圈粉!顺便说下我听播客的习惯:小宇宙听中文播客,Apple Podcast听英文播客。欢迎推荐更多优质播客!以及一起来CH聊天呀!(Clubhouse ID: camelliayang)


- 伦敦近日飘雪,在雪中漫步之时,想起一位美国医生BJ Miller。他因意外失去了双腿和一只胳膊,在医院烧伤病房疗养的那一段日子中,有一天他看到窗外飘起了雪花,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有几个月没有呼吸到外面的空气,触碰外面的世界。正在他心灰意冷觉得生无可恋之时,照顾他的一位护士偷偷带给他一个雪球,正是这枚慢慢在他手中融化的雪球,让他感受到生命中微小事物的美好,就像《心灵奇旅》中的落叶一样,大自然总会用它独有的方式让我们对生命重燃希望。


推荐下BJ Miller的TED演讲,以及他的「眺望星辰治疗法」。当你被某事所困扰时,抬头眺望夜空的星星,意识到你看到的星光已经是过去时,很多星星甚至在你看到它的光芒时已不复存在,想到这里,宇宙的无限和宏大足够让你的神经系统感到敬畏和惊叹,这时也无暇为生活琐事而烦恼。


- 著名的心理学「鸽子试验」揭示了迷信举动的诞生。科学家把鸽子放到一个箱子里。箱子里有食物分发器,每隔15秒落下食物。几天后,实验结果显示,在每次间隔的15秒没有食物的时候:一只鸽子总在箱子中逆时针转圈,一只鸽子总是用头撞箱子的某一固定地方... 8只鸽子中6只出现了不同的奇怪习惯。鸽子的行为与获得食物没有因果关系,但鸽子自己却「认为」只有自己做一些特定的行为,食物才会掉下来。

而我也有一个迷信的举动,就是曼城每场比赛前,都要带着曼城的帽子出去走10,000步。赛季初期没这么做曼城没怎么赢球,直到有一天这么做了曼城就开始赢球,这赛季至今屡试不爽。虽然知道自己的举动和曼城赢球毫无关系,但心理还是感觉如果自己不这么干了,曼城就要输了... 就像老喻说的,人们依赖于直觉,陷入迷信,是因为在不确定不可预测的环境中,人们希望保持自信,赶走对未知的恐惧。那就继续做一只恐惧的迷信鸽子吧,直到这个举动被「证伪」。


- 个人认为教育体系可以向宗教组织学习的一点就是把大门向所有年龄的人敞开。现在如果有一个白发苍苍的人去小学上学,肯定会被当作怪胎(估计连门都进不去),但教堂里学习圣经的人群却不受背景和年龄的限制。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培养人终身学习的能力吗?而不应该按照年龄来划分,完成社会规定的那几年应试教育就结束了。想起之前读研究生的时候,班上中国同学都是「适龄人士」,但新西兰同学的年龄却是从18-60都有... 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设置年龄这个门槛?没有年龄限制不也会促进代际交流吗?

最后,分享一下我在伦敦过年的照片,祝大家牛年大吉!万事如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