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① 】新华:千顷翠竹富一方

黄山日报
2024-08-28


开栏语

乡村承载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市委书记任泽锋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说,黄山的乡村天生丽质,推动乡村振兴,有基础、有优势,更有责任,要有点雄心壮志,争当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的标杆。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特色资源与优质资本的联合,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动能和发展活力,走出一条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六有)的黄山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多年来,黄山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突出转变传统种植结构,推动农旅结合,产业融合,涌现出一大批 “叫得响”的专业特色村。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特色示范村100多个,成为黄山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为展示我市乡村特色,打响黄山乡村品牌,助力黄山乡村振兴,黄山日报公众号推出“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栏目。每周一期,每周一村,力图打通黄山三农通道,助力黄山乡村振兴。 我们的主旨:关注乡村,宣传乡村,助力乡村。


策划:瓜子铺工作室

文案:程向阳

制作:程瀚星 

征集邮箱: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18055959822(微信同步)


导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大文豪苏东坡的竹语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精神也是从古至今人们喜爱的励志语。对于黄山区新华乡的农民来说,他们正是依靠小小的笋竹,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01

从挖野笋到种雷竹

新华乡下辖4个村,现有竹林20000余亩,其中雷竹林13000亩,素有“笋竹之乡”的美誉。



追溯新华的笋竹产业发展史,不能不提王富勤,他是新华乡节节高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新华笋竹产业联合体理事长。1999年,当时王富勤在杭州开早餐店。一次去菜市场,买了三根当地笋,付款15元,瞬间触发了回家种笋的年头。于是,2000年,王富勤回乡承包了70亩山场种雷竹。在他的带动下,到2002年,新华乡的雷笋种植规模达到4000多亩。



“2005年,我家的雷笋产量达到几万斤,收入十几万元,远远超过在杭州开早餐店的收入。”说起种笋,王富勤“味道”得很。2006年,王富勤三兄弟成立笋业有限公司,并联合120户农民出资215万元,成立新华乡三绿宜笋业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村民300户, 2007年,全乡笋竹种植面积达到7000余亩。


02

“竹园子”变“钱袋子”

为做大做强笋竹产业,新华乡大力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改善笋农的生产条件,把产学研合作引进村里,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合作,从优良品种、笋竹高效基地建设、笋竹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寻求指导、突破,通过科技种笋,把产量从500斤提高到1000斤,真正让“竹园子”变成“钱袋子”。



2016年,乡里12家笋竹企业联合组建笋竹产业联合体,制定《联合体章程》,基本实现统一采购、统一收购、统一销售。2019年,全乡雷笋产量650多万斤,农民人均收入约2000元。



一人带动多人富,全乡带动贫困户。新华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448亩竹林,为鼓励贫困户发展笋竹产业,笋竹产业联合体对他们实行加价收购,并通过“互联网+笋竹企业+贫困户”互利共赢模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贫困户增收。


03

小小竹笋俏全国

随着笋竹产业的发展,新华人卖笋不再像过去那样要打浙江的“天目山”牌。现在江浙沪的老板都“抢”着要新华笋。  



为把新华笋卖到全国,新华竹笋成功入驻京东商城旗舰店,并在江、浙、沪、闽、京等13个一线城市授权省级总代理,2019年线下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另外,集地方资源展示、农产品销售、旅游集散中心、电商运营及培训、农产品配送等“五位一体”的“新华乡笋竹产业O2O体验中心”已运营,运用“互联网+”模式,展示笋竹文化,实现笋产品线上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为推进笋竹企业转型升级,该乡全面推进“煤改气”工程,同时实施扩规技改,提升生产能力,由单一笋干产品延伸到脱水笋、水煮笋、青渍笋等和蔬菜、食用菌、肉制品等多种农特产品,延伸产业链条。“瑞华”“三兄弟”“节节高”三家企业还先后通过了QS认证并完成商标注册。


04

竹富新华节节高

湖光山色,竹富新华。通过笋竹产业发展,新华乡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黄山竹笋”还分别入选2015年和2017年全国农产品名特优目录。



对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华乡党委书记汪延勇坦言:一是亩效不高,示范基地亩产能达到1400斤,亩效益达3000元,管理不好的就只有三四百斤,效益也就七八百元;二是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窄;三是全乡的乡村旅游刚起步,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和一二产的融合度不高,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



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华乡通过举办新华雷笋节、媒体采风、拔笋比赛、旅游团队体验等活动,打响“新华雷笋”品牌,提升“鲜笋之乡”知名度。并聘请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所博士团队编制新华乡笋竹产业发展规划,委托专业公司协助申报雷笋地理标志工作。把竹文化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把劳动生产与休闲娱乐、旅游度假融为一体,以构建太平湖北岸休闲养生、田园风光、文化品鉴、农事体验、农产品定购等一条龙的新型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具有新华特色的乡村旅游“升级版”, 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策划 :瓜子铺工作室

文字:舒俊 汪悦 吴玉莲 程向阳

部分图视:欧阳如晨

制作: 程瀚星

征集邮箱: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