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员故事 | 初心如昔 愿把一切献给党


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影片中,一段讲述原子弹研发时期无名英雄的小故事成为了大多数观众观看影片的第一个“泪点”。同原子弹的研发一样,核潜艇研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成功依靠着大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挥员。邹心银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他是一名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技术员,却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为核工业人留了一段难以抹去的记忆。


邹心银

1934-1982



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研制时期,邹心银主要负责回路系统的设计和试验,但邹心银工作起来是不分内外的,只要需要,他都主动帮助,而且一帮到底。和邹心银一同工作过的同事曾回忆起几个小故事:一次实验中电源有问题需要加装变压器,实验现场没有现成设备需要外出购买,邹心银发现团队人手不足就主动去县城帮忙购买,但去了县城才发现买不到相应的设备,热心的邹心银并不死心,没买到他就从废料堆拾回几个破刀闸,自己动手做了一个,为团队解决了电源的问题;看到管理员同志忙不过来、组内工具杂乱,邹心银就用废木料做了许多工具牌,让工具的管理和使用更加便捷;看到有同事在室外加夜班十分寒冷,就不声不响地找了铁桶生了炉火……就这样,热心的邹心银被同事们开玩笑的称为男版“李双双”。


但做“管闲事”的“李双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有时还会“吃力不讨好”,大家便好奇起来,普通技术员邹心银为什么要抢着当“李双双”?当年一次科室忆苦思甜大会上,邹心银说出了自己的故事:1934年,他出生在湖北宜昌一个普通的贫农家庭,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父亲成天做农活,母亲替别人倒马桶,还是养不活一家六口人,父母只好把刚出生没多久的他送给别人当“养子”。关于童年的记忆,对邹心银来说除了整天干活就是挨打受骂。抗战后,他实在受不了养父的虐待,便在哥哥的帮助下逃回了家。


他含泪说道:“有了共产党和毛主席,我们这些在旧社会受压迫、被人看不起的人才受了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全是享受的人民助学金,现在成了国家干部,我怎么能不听党的话,把革命工作搞好呢?”邹心银同志就是怀着这样深厚的革命情感,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的抉择,怀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在平凡而细小的工作中,发光发热。


1970年夏某试验前政治学习时场景  左一为邹心银同志


真正让“邹心银”这个名字让更多人知道,是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满功率时发生的一件事。1970年4月,中国第一个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安装完毕,迎来了启堆时刻。6月28日,反应堆首次达到冷态临界,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座压水型反应堆建成,两天后又达到热态临界。但在7月18日下午,堆压力突然急速下降导致了紧急停堆。在停堆抢修过程中,测量人员紧张地发现事故原因是中子通量测量管与顶盖钎焊接缝处出现了渗漏。要堵漏,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次采用银钎焊工艺补救。作为组里唯一懂得银钎焊技术的人,邹心银被紧急派往现场,但几经尝试,总是焊接不成功。


细心的他发现是管壁里的积水影响了焊接效果。因为管壁狭窄且不平滑,又不能被金属碰撞,几经商量,大家决定用丝巾吸附积水。但可想而知,进展非常缓慢。在场的人,都急得直跺脚。


“让我来吧!”邹心银像往常一样,变魔术似地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根细胶皮软管,大家还在疑惑他又有什么新点子的时候,只见邹心银把软管插进管壁,开始直接用自己的嘴巴吸管壁里的积水!


虽然老邹是个热心肠,但他这一举动还是让现场的人员震惊不已。每个人都知道,满功率运行过的试验堆,即便停堆多日,仍带有不小的放射性。“太危险了!老邹!”,工人们和技术人员冲上去试图阻止他,却被他强硬地制止了。


一口、两口、三口……吸进去,吐出来;再吸进去,再吐出来……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停止。现场异乎寻常的安静。除了“嗞嗞”的吸水声,象刀片划过每个人的心脏。


邹心银前脚吸干了积水,又顶着温度高、水汽大的恶劣环境,马上和梅树才、朱大全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堆顶上研究起了补焊措施。饿了,啃口干馒头;困了,席地打个盹儿,经过这三个人两天一夜的紧急抢修,克服了焊接操作上的种种高难度障碍,决定采取加套管焊顶盖的办法,终于解决了这次严重的问题。8月30日,反应堆再次达到了满功率运行。此后9年的反应堆运行实践证明,这种由邹心银现场构想出的抢修方案的焊接质量是可靠的。



由于邹心银“李双双”似的热心肠,总是停不下来的干活,积劳成疾,加上这次“紧急停堆事件”的影响,邹心银不幸患上了慢性肝炎。但病痛并没有改变老邹“好管闲事”的本性,他依旧在科室里跑上跑下、忙里忙外,直到1982年的秋天,邹心银同志因肝硬化晚期走完了他生命中短暂的四十八个春秋。在邹心银追悼会现场,致悼词的领导,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那年,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二所党委发出像优秀共产党员邹心银学习的号召。


毛主席说,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是啊,即使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和邹心银一起奋斗过的同事提起他还不禁怆然泪下。


以现在的安全标准,邹心银的用嘴巴除水的操作一定是违反核安全操作规程被明令禁止的。但在那个时刻,他们心中想的只有中国早一天拥有核潜艇,就能早一天建立起安全保障。他们因责任而活、为忠为孝、前赴后继、甘做血肉的垫背,才创造出了我们现在普通享有而在过去只存在于奢望的美好生活。

 

马克思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是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邹心银同志的一生,是为党、为国家、为信仰、为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正如他在1965年4月时,庄严写下的入党申请书里那样:“我,我愿将我的一生,献给党的伟大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建成,为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一生。当党的事业需要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作者:丛山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