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青年人文书单 | 2019年4月 第1期

静嘉读书 2019-05-25


2019年4月 第1期

新青年人文书单


本书单由众学术新媒体公号独立评选,坚持人文性、思想性和学术性。我们坚信: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切建设从读书开始,时代需要新青年。


联合推广自媒体


叙拉古之惑 | 群学书院 | 雅理读书 

扔書公号 |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静嘉读书 

社會學會社 | 古籍 | 近现代史研究通讯 

东亚评论 | 学人Scholar 



暴力与反暴力:法国大革命中的恐怖政治

[美]谭旋  著

黄丹璐  译

汉唐阳光

2019年3月


推荐语

无论对法国大革命持有什么政治态度——是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亦或是谱写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至少有一点确凿无疑,法国大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法国时刻”。后续有太多政制后发国家,陷进法国大革命政治的政治模因中去。

 

从政治观念史的角度来说,法国大革命不仅仅是一起政治事件,更是奠基了英美保守主义思想的成熟。

 

恐怖政治何以产生?恐怖政治何以正当?恐怖政治何以影响?——只有理解了这些根源性的问题,我们才能重新审视施米特所说的“例外状态决定常规状态”这一深刻论断。

 

在上述意义上,法国大革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只有不断的思索拷问,我们才能够把握人类现代政治的起源和我们当下的政治秩序。


叙拉古之惑

ID:xulaguzhihuo


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

康儒博  著

顾漩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年3月


推荐语

求神问仙是中国中古时期宗教表达的重要形式,也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中古时期的仙和修仙者都被描绘成一群神秘、隐匿的人。而康儒博在这项开创性研究中的看法则大异其趣。康氏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修仙者不是绝世的,他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治病救人、预测未来、述异志怪的能力。该书融合了多元的理论方法和坚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修仙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它对修仙作为一种社会氛围的描摹非常新颖,它所提出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其他社会中的圣人角色也具有创造性。该书先后获得美国宗教学会2010年度宗教研究杰出著作奖和美国亚洲学会2011年度列文森奖。


群学书院

ID:sacademy


人类学家的魔法:人类学史论集

[美] 乔治·史铎金  著

赵丙祥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年2月


推荐语

本书收录八篇于1974—1991年间发表的人类学史论文,主要关注两位在现代民族志田野工作的发展和人类学学科制度化过程中影响深远的人物:鲍亚士与马林诺斯基,并讲述作为人类学基本方法的田野工作的兴起,及其符码化与神秘化过程。涉及人类学史的几个重要主题:人类学的“浪漫原始主义”;人类学与更大的社会政治场域的关联与冲突;其“科学”志向与获取“素材”的主观方式之间的张力,等等。

 

作者利用诸多不同时间、地点的民族志作家的田野报告及未出版的手稿进行深入研究,以历史的眼光对人类学“神话”进行审视,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学“文化”的深刻洞见。


雅理读书

ID:yalipub


图像证史

[英]彼得•伯克  著

杨豫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推荐语

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一幅画所说的何止千言万语”。面对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历史学家也就面对着惊人的宝藏,但宝藏下面,也隐藏着难以觉察的陷阱。

 

彼得•伯克以其杰出新文化史家的广阔视野,对包括工艺品、画像、雕塑、电影、电视、平面广告等的多种视觉材料进行了分析,关注的重点并非这些图像本身,而是如何利用它解读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危险。


扔書

ID:Artsharing


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美] 易劳逸  著

苑杰  译

重庆出版社

2019年1月


推荐语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对话。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ID:lsdlyjzx


长安与河北之间: 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仇鹿鸣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1月


推荐语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时代风貌从前期的开放包容,到后来强调夷夏之辨,慢慢至宋朝而趋向于保守。但关于安史之乱的研究却踟蹰不前,多数研究围绕着既定模式:藩镇的结构架设和类型分析,藩镇个案研究千人一面,缺乏对每个藩镇的建立、分合、衰落及内部构造明晰的认知。至李碧妍一书出,形势有所改观,安史之乱本身的过程始有详备的了解,本书是对中晚唐政治文化研究的深化。


 作者以贰臣王伷在安史之乱中四度从逆而反获重用,探讨了唐宋时期的家国忠义观念的巨大变化,通过对历史丰富性的揭示刷新了人们对“汉奸”问题的固定认知。通过讨论藩镇内部的权力结构变化以及外部与朝廷之间由冲突到政治默契的形成,跳出了一贯的中央与地方、胡化与汉化的简单视角,深刻揭露了不同藩镇内部的社会机构和文化心态。


 从陆扬到仇鹿鸣,他们都力图提出一种理论(陆扬提出“清流文化”一说)或几种理论(仇氏提出中晚唐内部“骄兵化”、“政治默契的形成与作用”)对中晚唐的社会和文化进行解释,终以论文集而非专著的形式呈现,原因所在多有。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前辈学人如陈寅恪相关学说的巨大阴影下,新一代学人的努力、局限和不甘。


 学者通过努力可以如数家珍的指出历史河流飘着的木屑,但如何勾勒出木屑下的河流,从而找出某段历史发展的逻辑脉络,是难以抗拒的引诱,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对仇鹿鸣有更大的期待。


静嘉读书

ID:jingjiareading


科学作为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

[德] 马克斯·韦伯等  著

李猛  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10月


推荐语

1917年11月7日,马克斯·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向年青学子们做了《科学作为天职》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对科学工作及其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做了深刻而又有现实感的界定和剖析,影响了几代人,也成了韦伯常销不衰的代表作。


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的这篇演讲,韦伯研究者李猛以“我们时代的命运” 为核心关切,编选了这本与韦伯对话的文集:不仅全新精译了演讲全文,收录了六篇韦伯同时代人对此篇演讲的批评与回应;还组织国内学人如渠敬东、应星和田耕等为文诠释韦伯当年的思考,直面当下中国日益严峻的学术体制化与专业化困局,借助经典的力量来审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为学术研究寻找信仰和职业的基础。


社會學會社

ID:soc_soc


南宋行暮: 宋光宗宋宁宗时代

虞云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9月


推荐语

对很多国人来说,看南宋的历史总是很痛苦。这个曾经代表了中原正朔的王朝,在收到外敌压力后转入南方,偏安一隅,虽然有过北伐的壮举,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成功反扑,最后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如流星一般划过天空,留给后人无尽的哀叹。暗弱的君上,酷烈的党禁,轻率的战争,专擅的政治,污浊的吏风;患有精神疾病的皇帝如何君临天下?一代权相韩侂胄为何罢官朱熹,平反岳飞?理学如何在愈演愈烈的思想整肃中争得正统?宋史专家虞云国教授选取了宋光宗、宋宁宗这两位知名度并不高的帝王作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南宋如何于“光宁时代”终被“雨打风吹去”的过程和原因。


古籍   

ID: weiguji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

萧公权  著

张皓、张升  译

九州出版社

2018年2月


推荐语

2018最重磅的近现代史引进图书,萧公权先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终于有了简体中文版,翻译者为北师大发张升,张皓教授,译本优良,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考察了19世纪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措施和效果。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乡村地区自然的社会组织划分和基层行政体系,即村、集市、乡镇的划分,保甲和里甲的行政分配和结构特色;第二部分考察国家控制乡村的统治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思想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第三部分讨论乡村控制的合理性及其效果,以及乡村对它的回应。本书附录有关里甲、粮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


近现代史研究通讯

ID:jxdsyjtx2015


战争留下了什么

[日]鹤见俊辅、上野千鹤子、小熊英二  著

邱静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6月


推荐语

这部有关鹤见俊辅先生战时和战后经验的、毫无妥协的对话得以成立,首先得益于参与其中的三位思想家之代际落差。他们各自作为历史的参与者、观察者、叙述者抑或几重身份兼而有之的立场差异使得整个对话充满张力,“私”视角也对“公”的历史叙述构成了有效的补充或挑战,这种力学作用使得糅合后的叙述具有“全历史”的品格。鹤见是“20后”,他经历了日本由大正民主主义走向法西斯战争终至战败、重建的历史,是日本由战中走向战后的亲历者与“活化石”,也参加过“60年安保”斗争和“越平联”。1948年出生的上野千鹤子自青年时代起便着力批判日本的父权结构,甚至被视作最“恶名昭彰”的女性主义学者,作为“战后的一代”、“全共斗的一代”,在代际上处于鹤见俊辅和小熊英二之间。小熊的父亲曾于1944年应征入伍,是与鹤见俊辅有着共通战争体验的一代,而1962年生人的小熊本人在对个人身份的认定上起初对上野所确定的书名中“战后一代”的表述是抗拒的。他意识到“包括对美国的关系,对亚洲国家的关系在内的国际秩序,以及日本诸般的国内秩序,都仍然处在战争余波中‘战后’所建立起来的框架范畴内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现在仍在被‘战争留下的东西’所束缚着。”近二三十年来,牵动着东亚诸国政府、国民敏感神经的诸般纠葛与争端,泰半可视作“战争留下的东西”。毋宁说,战争从未远去,而是始终盘旋、萦绕在东亚上空的幽灵,它不是“过去时”,而是“正在进行时”和“将来时”。从小熊英二所揭示的意义上而言,我们也同样是身在“战争余波”中的“战后世代”,显然,我们似乎也应该听听隔壁的贤者在谈论些什么。


东亚评论

ID: ribenpinglun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周保松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年5月


推荐语

一部用中文系统地重述和评判罗尔斯理论并借此将分析政治哲学引入中文世界的伟大成果。对于有意入门分析政治哲学的读者,这本书十分适合作为模板。流畅的中文笔触避免了直接接触英美文献的语言障碍,但又未将分析哲学的思辨强度减弱半分,因为作者正是上可皓首穷经于牛津大学全灵学院、下可谈笑风生于微博脸书公共空间的“网红公知”周保松老师。更何况,书中不仅有对罗尔斯和康德的解经,还专辟两章与中国的施派和自由至上主义对话。如此精彩,怎能错过?


学人Scholar

ID:isixiang



欢迎加入新青年人文书单

联合推广自媒体

静嘉书单||2019年2月 第1期

静嘉书单||2019年3月 第2期

静嘉书讯||2019年第1期

静嘉书讯||2019年第2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