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滇略》

融媒体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
2024-08-24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丨《滇略》


《滇略》是明代云南现存的五部通志之一。全书十卷,一卷一略,分别为版略,志疆域;胜略,志山川;产略,志物产;俗略,志民族风俗;绩略,志名宦;献略,志乡贤;事略,志故实;文略,志艺文;夷略,志苗族;杂略,志琐闻。四库馆臣称赞该书“引据有征,叙述有法,较诸家地志特为雅洁。”道光《云南通志稿》更是认为在明代云南方志中“惟谢肇淛《滇略》称为完善。”

谢肇淛曾在云南做官,撰写一部云南史志,既是他的文化理想,也是他的政治抱负。《滇略》不仅是留存地情信息的志书,更是协助地方治理的政书、提供历史借鉴的史书,可谓是“记地方事,载天下情”。

《滇略》在继承正德《云南志》、万历《云南通志》等正志体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突破了原来以地域为中心记载地理志的写法,将地理志中同一性质的问题由原来分散在各府州县分别以细目记述的政区沿革、山川、物产三部分和风俗中一部分挑选集中起来,直接命名为《版略》《胜略》《产略》《俗略》,从而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彰显出地方志的条理性,有利于更加充分地梳理、展示云南的地方实情。同时,得益于“搜罗通记,咨询耆旧,合所经见”的写作方法,《滇略》内容十分丰富,如《俗略》特别关注云南特色的节日、贸易、习俗、建筑,如迎佛节“二月八日,各郡有迎佛之会……句町诸邑以是日祈求丰稔,各社装演往事,走马戴竿,若迎春然,三日乃止”等,保留了大量有关明代云南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甚至一手史料,谢肇淛也被后世认为是一名优秀的民俗学家。

此外,在《滇略》中,夷事不再作为外志存在而自成一略,《夷略》相对客观地关注到云南地方各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如“西南诸夷种类至多,不可名纪,然大端不过二种。在黑水之外者曰僰,在黑水之内者曰爨,僰有百种,爨亦七十余种。”充分彰显了“造化之大无私,覆载世之治也,守在四夷”的指导思想,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施政借鉴。

终明一朝都将“统合华夷格局”作为“维护天下秩序”的重要任务,而撰写方志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手段”——明代永乐年间就先后颁布了《修志凡例》和《纂修志书凡例》,从官方角度为地方志编纂提供指引,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编修地方志的风潮。《滇略》作为云南史志重要代表作之一,在明代塑造了地方属于国家的社会记忆,在当代彰显了中华文脉的传承性。

王明珂在《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中指出地方志对应一种情境,“也就是中原帝国内的地方情境——地方是整体帝国空间、人群、行政的一部分,且地方、部分从属于帝国。这是无可动摇的现实本相;地方志书写所创造的社会记忆,其功能便在强化这样的现实本相。”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特色的书写体例,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代代引导着人民的整体认同,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民族认同。因此,发挥历代地方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正是活化传统文化的当代课题、铸牢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谢肇淛纂《滇略》,六卷,旧抄本,10行21字,绿栏,白口,四周单边,版框高20.6cm,宽14.9cm。卷端“无隅”墨笔题跋。封面题签:持静斋旧藏。钤“大方无隅”印。


参考文献:

[1] 郑志惠:《〈滇略〉的版本与史料价值》,《史学论丛》,1997年。

[2] 黄金东:《明代方志〈滇略〉述论》,《图书馆学刊》,2014年第10期。

[3] 毛丽娟:《谢肇淛〈滇略〉版本考》,《历史文献研究》,2014年第1期。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来源|图书馆

排版|梁斯淇 李素素

审核|贺露露 李红亮 崔艺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央民族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