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建筑师涂洛雅 | 不要给自己设限,要将所有固有的成见都打破。

张绛 青年建筑 2019-11-15


采访档案 | 涂洛雅

美国洛杉矶 | 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


这位活跃在中国与美国两地的建筑师说,我们的核心是解决问题,不要给自己设限,要将所有固有的成见都打破。

 

参与设计作品:瀚海晴宇住宅 / 地址:郑州 


“会动的建筑”——参与设计方案:中联重科综合展示中心 / 地址:长沙


前言部分 


建筑设计杂志Dezeen有一项针对全球top100家建筑公司的调查显示,最高等级的职位中女性占比只有10%纵观39届的普利兹克奖中获奖的女性建筑师也只有3(扎哈、妹岛、卡莫·皮格姆)。第一次有女性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最高荣誉的金奖是在2014年,而获奖人朱莉亚·摩根(Julia Morgan)都已经去世57年了。直到二十世纪女性才开始跻身于建筑领域。二战以前,女性建筑师的数量用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的

 

许多在这个行业中工作过的女性都很清楚,她们必须突破男性的堡垒。建筑行业中女性少,而且位置越高,数量就越少。女建筑师们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努力跻身入知名建筑师的行业,同时也必然遭受了更多的挫折,付出了更多的代价。新锐建筑师的评选都是限定在40岁这个门槛,对女性从业的时间和周期的延续性提出了一些生理上的挑战。

 

这是一群让人钦佩的女性,她们的作品、设计理念以及对于职业的奉献精神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她们不仅要设计作品、管理项目,还要领导团队、管理事务所,最终才能实现以自己的方式做建筑。我们有幸能分享其中这样一位女性的杰出作品。涂洛雅女士,心怀建筑梦想,从中国来到美国求学、执业,并在洛杉矶建立起了自己的事务所。她的事务所archimorphic (筑弧建筑)在过去几年内,迅速成长壮大,成为业内冉冉上升的新星。她的例子也许会激励到那些在行内挣扎求存,踌躇于创业的女性。在这个高度偏向男性的行业里,很庆幸有像她这样的女性在为现代建筑行业添砖加瓦。

 

采访

 

涂洛雅刚获选香港知名杂志《透视》(Perspective Magazine) 2019 年度 40 位 40 岁以下的卓越年轻设计师 (建筑类)。我对涂女士有许多好奇之处,包括她作为在中美两地执业的建筑设计师,眼中的两地城市,倡导的由外至内的设计理念;当然更包括她自己,她的故乡,她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生命中对她有重要意义的人。

 

涂女士看起来斯斯文文,留着齐耳短发,讲话有种严谨,总在寻找最恰当的词汇准确地表达。我们从她怎么会选择建筑这个学科聊起,开始了话题。

 

问:你最喜欢的建筑师是谁?

 

涂:“这个问题被问过很多次了,那么多年我一直都没想明白(笑)。其实我没有特别地去学习和研究某一个建筑师或者某个流派的作品。”

 

问: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建筑这个学科?

 

涂:“我喜欢钻研理工科,希望用技术解决问题。同时受从事艺术工作的父亲的影响,从小与艺术结缘,一直在学校担纲设计或美术的工作任务。直觉觉得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不明就里地铁了心要学建筑。其实回头来看,建筑专业外缘非常的广,涉及各种各样的学科。作为建筑师,可以专注的点非常多, 取决于之后的重点选择。”

 

在国内一流建筑院校-天津大学奠定了扎实的包豪斯式专业训练的功底。2004年本科毕业后,正逢奥运前夕,北京有很多项目在开展,涂洛雅女士抓住了这机遇,几年里迅速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经验。2007年,她怀著建筑梦想来到美国UCLA,探索建筑学科前沿及高端技术的应用。

 

“其实,我是抱着寻找答案的心态出国的:为什么那么多外来的建筑师能在中国的土地上设计这么多我们不理解的建筑?那些年中国发展的那么快,需要大量的建设。然而,除了重点项目直接由外国大师操刀之外,市场应运而生的是一大批跟风模仿的本土设计师。所以我要到外面一看究竟,我们在模仿的根本是什么?”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十二年后,我却觉得我整体在放松下来,渐渐不再反复自我拷问作为一个建筑师的中国身份。我开始作为一个个体来思考,不带预设的标签。”

 

问:近期在做哪些项目?

 

涂:最近的项目类型很多,包括住宅、商业综合体、办公以及一些公建的竞赛。

 

针对开发商的项目,是在满足开发商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尽量在建筑形态和立面上去进行一些突破,最重要的是使这个建筑在市场上具备可识别度,增加这个项目的竞争力,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在开发项目类型上有这样的发挥空间来做突破。比如说瀚海晴宇项目,就是非常不循规的住宅项目类型。但是也是另辟蹊径的成功典范。瀚海晴宇项目不光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得到重要奖项的邀请,反响非常好。

 

项目:瀚海晴宇住宅 / 地址:郑州 

 

参加竞赛项目,是希望在设计语言上能有所突破。在我心目中,这是建筑师最核心的工作,也是最让我们兴奋的时刻。往往,这些都在大量的实际工程项目中难以得到满足。最近参加的竞赛比如马尔代夫临空经济区开发和韩国仁川国立世界语言博物馆,这两个具有很高识别度的形式语言的探索,能够让我们在赶图的重压之下,还能偷偷满足一下纯粹由设计带来的创造的乐趣。

 

问:说起近几年常见诸媒体的‘遵循传统’,你作为建筑设计师怎么看待,做项目的时候如何整合当地的传统与建筑技术?

 

涂:我认为问题的核心是“当代性”。传统是一个相对的的概念。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说,每个时代的建筑或者艺术作品都有其当代性,延至现代才相对地形成传统;传统一直都是在变化和演进的。我们的立场应该是用当代的手法去再演绎当地的独特。是当下的一个诠释,而不是单纯的去重复过去。“

 

比如马尔代夫的竞赛项目,实际上我们灵感来源是岛国马尔代夫当地的这种竹编工艺以及茅草作为建筑材料的运用,形成了一种很有当地特色的水上小船屋。但我们并没有象征性地直接茅草材料,而是提炼了小船屋的风貌,结合当地气候需求的首层架空的当地传统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形式手法在整体的形态与风格里去表现当地那种特性,给予项目全新的演绎。一起投标的竞争对手给我们反馈就是:你们的设计真的像是给马尔代夫设计的。但是同时,这又是在马尔代夫前所未闻有的建筑形态。

 

虽然我们没有赢得这个竞赛,但是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设计方向。

 

项目:临空经济区竞赛 / 地点:马尔代夫

 

项目:国立世界语言博物馆 / 地点:仁川

 

问:在没有建成的项目里面,哪一个让你觉得可惜?

 

涂:是2012年还在amphibianarc时候,和nonchi一起设计的中联重科展馆,那是一个非常前卫的可动建筑

 

湖南企业中联重科为了庆祝成立20周年大庆,在设计和建造企业的综合展示中心。我们介入之时,其实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完工。但是董事长对该方案并不满意,因为原方案是一个简单的方盒子设计,在外立面用大面积的金属板外挂立面做装饰,表达非常直接而形态不够生动。我们介入后,从中联重科企业的本身找到灵感。他们所生产重型机械是用于大型的基建及建筑建造。对此,我们兴奋不已,如何能用静态的建筑来表达具有如此强大动力的机械感呢?答案是:我们设计了一个可动的建筑表皮。

 

整个建筑表皮可以进行开启和关闭,而实现此高难度动作的,正是中联重科最为精通的液压的机械装置设计和制造能力。

 

项目:中联重科综合展示中心 / 地址:长沙

 

建筑立面关闭时是一个非常安静的盒子,表面上是用参数化设计写程序生成的有机形态的图腾;立面开敞时,是一个大鸟展翅的形态。业主看到了我们的方案动画展示,激动不已,马上拍板要进行深化,同时提交到市里去进行规划审批和政府汇报。同时,业主内部也成立了专项设计小组,开始着手可动建筑表皮液压系统的设计。因为周年庆典就在10个月之后,迫在眉睫!


我们也马上行动起来,联系了世界上最好的结构设计公司团队,包括ARUP,BuroHappold和北京市院的复杂结构研究所。Arup有一个专门的可动结构研究所,他们的头号结构师也对我们的设计兴奋不已,而且已经着手构思结构的设计,非常有信心这是一个能够落地的项目。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已经通过了市政府的首肯之后,客户还是决定弃用新方案,按照原设计完成项目。主要是他们急切地感受到时间的压力:要在十个月内研发、实验通过并建造完成一个可动建筑表皮,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二十年周年大庆的重大任务计划,他们只好忍痛放弃了。

 

这个设计到今天看还是很令人激动的。

 

问:在专业上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具体有哪些影响?

 

涂:记得07年在UCLA上研究生的时候,老师Neil Denari曾经有句话让我很震惊。他说:你难道不相信建筑师其实不用会画草图?”我依然清晰记得当时他隔着餐桌看着我下巴掉下来的样子。Neil Denari的手绘图纸在建筑史上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我相信他的很多粉丝都参观过他的图纸展览。然而,真正成为不画草图的建筑师,是跟Nonchi一起并肩战斗的六个年头后。在当今电脑辅助设计、VR/AR 普及的时代,我真真正正体会到这些前辈先驱们的远见。当然,草图是一个沟通媒介,任何有效的媒介都有合理的。但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不要给自己设限的、勇于打破成见的魄力。

 

Nonchi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建筑师,他所有的创作都基于非常主观的大胆想象,而我通常都是在客观的、实现效果的角度去评判的。曾经,我跟他是一个非常互补的高效组合。就比如中联重科的那个可动建筑表皮,其实是与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建筑相背而驰的。但是还记得上个世纪,我们还赞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呢(笑)。所以我现在做设计都不会先给自己设限,我们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具备非常多的可能性,如果限定自己的思路,你将很难突破并找到一个具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问:生活里面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呢?

 

涂:我爸爸(笑)。简单说,我爸爸是一位工艺美术家,因为他70年代初毕业于广州美院工艺美术系。但是他又不仅仅于此,因为他除了美术专业,还擅长音乐创作、文艺表演、文学创作、书法创作、行政组织等等,甚至还能修好坏了的家具和给我做小玩具。从小,在我的世界里,爸爸是无所不能的。就算是受了委屈,爸爸一句话就能把让我破涕为笑。小朋友都羡慕我,因为我有个能为我批改作业、摹写范文至天亮的父亲。80年代改革之初,他就创办了销量达到80万的当地报刊《影剧之窗》;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开办了全市第一家民办艺校-新蕾艺校。很多同龄的小朋友都是在新蕾艺校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并学习书法、美术和音乐。他也会给家里困难的孩子免学费,甚至邀请他们来我家吃饭,建立了长期的友谊。他还会为了他们公司职工的利益,跟各种势力谈判维权,建立合理的运作机制惠及大众。

 

他是我兴趣广泛的原因;他教会我做事情都要竭尽全力;他的社会责任感告诉我去做好事情,不光是为了个人的成就,更要产生正面的社会影响。一直以来,他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去帮助我做学习、职业和生活的选择。只要我的意愿合理,他都会无条件支持我。

 

问:怎么看待网红建筑、网红建筑师?

 

涂:我觉得这是时代的特征吧,什么东西都来的快去的快,甚至你的阅读速度是取决于你手指翻页的速度,每个人都难以有耐心好好地吸收或者沉浸在一件事情里,都是快速的点击热点。

 

网红也是这个时代必然的产物,也造就了很多pop-up ,就是临时的建筑活动和装置。但是我认为对永久的建筑实物的影响是有限的。建筑的物理存在时间相对较长,她对人的生活、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网红的一瞬间。所以我们开玩笑说建筑大师要比活得长,必须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做出经得起考验的作品。

 

所以我觉得,建筑师还是一个很长性的职业,没有必要去争这一时的红或者不红,虽然博取眼球是一件让很多人都很向往的事,但我觉得真正要做好建筑师还是要盖好房子。

 

问: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

 

涂:出差跑工地(笑)

 

问:如何看待中国与美国当下的建筑设计行业现在的处境?

 

涂:建筑设计行业整体来说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处境。设计取费与设计师工作量以及所承担的风险不匹配。在这一点上美国还是比中国走在前面的。中国设计行业面临的挑战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美国95%的事务所都是小型(微型)事务所,大型事务所在市场中的份额比中国要小很多,这和美国的私有财产的性质有关。由于项目规模的缘故,很多小事务所能够有生存空间。但是在中国,项目的规模大多都非常大,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小的建筑事务所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如果不是不断的去壮大,就很容易被吞并。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实验性的设计公司的生存空间都是有限的。我们一定是用在为客户创造了项目独有核心的价值,才有广泛的生存空间。

 

问:怎么协调普通人的需求、和面对政府,开发商之间的分歧?

 

涂:这个里头牵涉到的因素挺复杂的,我们只能说是一个平衡和妥协吧,这也是贯穿建筑师工作的一个主线。

 

宁波市民中心项目就是存在了一个这样的多重关系的项目。我们的客户是城投,他既是也是政府部门,同时也是开发商。然而这个项目是城投为市民中心代建的,市民中心的政府职能单位才是这幢建筑的最终用户。这个过程中,针对建筑的规模、投入、功能取舍、形象等具体需求中就有很多的三方权衡。

 

项目:鄞州区市民中心 / 地址:宁波

 

作为一个市民建筑,政府需要的是一个公开、庄重的形象、优美的市民服务环境,但是又局限于政府审批的对较低的预算。然而对于终用户市民中心,关键是满足各个职能部门的实际使用需求,为办公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方便市民办事的集散场所。为了同时满足各方的需求,我们并没有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外形的塑造。相反,为了减低成本,我们采用了最简单的立方体。立面上使用了玻璃幕墙和防止西晒的格栅处理。在立面上用构成的方式开启了几个户外花园的洞口,让简洁的立方体更加地有趣味性。同时,我们完整的立方体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变化:创造了层层跌落的退台、院落、公共平台等等。

 

其实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在外立面设计上并不张扬,非常简洁大气,在预算内实现。但是把更多的精力和投入放到了内部的实际空间使用上进行处理,来满足终用户的需求。我们把一个管理方、投资方、使用方之间错综的博弈转化为了一个和谐共存的、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实战建筑师最关键的妥协与平衡的能力。

 

问:事务所成立了3年多,当下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涂:最大的困惑是,我们作为一个实验性的事务所,但是经常是忙于完成大量的开发项目的工作任务。现在我们需要去开拓文化类项目的可能性。这个的话目前还是通过去做竞赛来实现。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我们其实也很幸运。因为一开始就能够从开发商那里拿到为数不少的开发项目,所以能够一下子快速成长壮大,但同时因为我们所有的精力都在完成这些设计任务,在其他建筑师参与度高的公共类型的项目上,我们参与的相对少,这类项目主要还是要通过竞赛实现。

 

问:筑弧的工作模式与一般的事务所跟设计院有什么区别?团队合作方式是怎样的?

 

涂:我觉得我们的设计方法,总体思路是由外至内的。传统意义上建筑师都习惯从建筑本身去寻找逻辑关系,然后进行平面的排布后再进行立面的设计,由内到外的,这样外立面就成了一种装饰手段。但我们思考过程是从外到内的。我们关注建筑单体与城市肌理的关系,所以在前期设计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做大量的基地分析,根据项目要求、总体城市环境,生成具有情境互动的相应的体块,然后在这个体块基础上,再去由外至内设计。

 

从团队来说,我们不迷信权威,每个设计师都能够贡献他的智慧。我们追求的是这种民主的设计氛围,来激发大家的热情。只有热情才是支持建筑师能够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动力。

 

问:你认为什么会改变未来的建筑?

 

涂:建筑师一直以来是解决是物理空间的问题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要处理科技影响下的物理环境交互问题。我觉得这是以后每个建筑师都会面临的一个挑战,因为建筑不是一个科技导向的行业,而且建造科技其实是比较落后的,发展的远远没有计算机科学等的这些学科快。在这个时代,很多房子还是靠一砖一瓦人工砌起来,这就等于说我们实际上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已经是相对滞后的,这是建筑物本身的物理特性造成的,如果说未来会改变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在这方面的科技发展,建筑可能以后会变成一个个科技的载体,会具备非常灵活的时间或物理功能。

 

无论如何人还是需要一个物理空间去居住和工作,但这个流动性可能就会变成一种功能的交换和共享。二三十年以前的办公室,平均每个工位大约是300尺,现在的we work,每个工位平均是120尺,但并不是指每个人享受的空间变少了,实际上那只是因为用户在轮流使用,是从时间维度上流动起来。

 

以前如果我们提到流动的空间,很多时候是说在空间里的状态是流动的,是物理上的流动性,现在不仅如此了,建筑师需要处理的是时间、功能上的转换,如此才能适应以后的居住、生活以及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这才是我们更加应该去探讨的。

 

问:你怎么看待现在很多新兴的智能化话题?

 

涂:建筑师其实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在以往的建筑学教育和实践过程中都很少接触到,或者说偶尔能接触到这些信息的建筑师是属于少数,但是如果不懂的话,我们没有办法把科技融合到我们的设计里。传统意义上,建筑师在这里面的功能,是处于非常前期的一个角色,对我们来说只是在项目设计里给弱电划定一个区域,并没有很深入,建筑师很多时候,对功能的实现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我们现在只是局限于怎么去利用这些软件来实现建模,对科技的利用是非常狭隘的。

 

问:最近哪个社会议题让您感到关注?

 

涂:环境的问题,整体的气候变暖,人类如果不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的话,对环境的破坏将是难以修复、无法挽回的。最新的科学家报告指出人类已经没有很多时间去修正这个错误了。但是似乎没有太多人在真正热切地去关注进而去改变这个现状。

 

中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世界最大的,是美国的两倍,虽然人均来说是比美国少很多,但是像这样的大经济体如果不去做出改变的话,世界将很难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建筑师在建造的经济链条里并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我们是过程的优化者,我们有责任建筑设计得更高效,通过使用更有效的设计手段、技术、材料,让建筑建造和运作得更加环保。

 

我们所在的加州是全美国对环保要求最高的州。如果达到了建筑规范中绿色建筑要求的最低标准,都已经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环保建筑效能了。所以,在政策法规的要求之下,我们在加州设计的项目,都采用比较多的绿色环保科技。而我们自己的办公室位于洛杉矶的Silver lake,也是刚刚重新安装屋面的太阳能板。

 

archimorphic洛杉矶办公室屋顶的太阳能板

 

但是从整体的经验上来看,为了实现太阳能取代正常电力的使用,前期投入还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政府行为的补助和推行,商用的实施率肯定是低的。计算下来至少需要10年才能够收回首期成本,联邦政府的补助将此周期减短至七年。但是对于开发项目来说,这个周期实在是难以具有吸引力。这其实也是绿色建筑推行困难的主要原因。

 

项目:希尔茨住宅 (hilts villas) / 地址:洛杉矶

 

如果你要去说服开发商做这件事情,除非他非常有社会责任感,而且看到这个行为能给项目带来市场效应。所以这就是一个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制衡和博弈。但是目前来说,很多国内企业都是比较短视,赚政府的贴补,很多环保都是假环保。

 

问: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旅行对你的设计有何意义?

 

涂:最近的旅行目的地在香港(笑),旅行对建筑师来说是一种刺激。

 

旅行是最直接来理解城市、建筑和人的关系的体验活动。只有去体验才能够充实你的设计,否则你只能在二维中理解这三者的关系。

 

说到城市,新加坡真的是一个建筑师的天堂。那里的建筑法规、各项硬性的指标都跟我们见到的其它地方不一样,给建筑师非常大的自由空间,而且是在政府规划层面上就支持、鼓励建筑师去创造特别绿色宜人、适合人居的优美环境。

 

问:如果不做建筑师,您的理想职业是什么?谈谈自己对这个理想职业的设想。

 

涂:侦探。我一直喜欢读侦探小说,喜欢探查事情的来龙去脉。


通过对涂洛雅的专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位女性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和建筑作品。

"不要给自己设限,要将所有固有的成见都打破。" 相信在将来,我们能看到她更多更有魅力的作品。


采编:张绛


· END · 

本文由【青年建筑】整理发布

转载请文末留言

侵权请文末留言


30万建筑师正在关注:

资讯|专访|游学|招聘|课程


项目、文章投稿邮箱:

33539185@qq.com

合作微信:

weiyiming1113

编辑:Alex魏,Archlady,Leo程,leon,雪亮,饭困,十七,jason


原创好文推荐:


八卦花边:

13位建筑大师的“黑色密闻”大放送

为什么学建筑的女生更漂亮?

有图有真相,为什么学建筑的男生更帅?

选择建筑设计,是你一生最大的幸运

各种国际建筑大奖傻傻分不清?一文帮你说清楚

建筑设计行业"无薪实习"争论升级,你支持谁?

16幅启动画面见证CAD的变迁,你见过几张?

今晚,关于6个女建筑师的故事

最终,我还是败给了房租——建筑狗小柒的租房日记


行业观点:

日本人夺冠普利兹克奖排名背后

为什么大众正在对建筑失去热爱?

当今建筑设计风格的“像素化”趋势

为什么建筑师的培养成本越来越高?

建筑设计投标的游戏该停了

为什么大多数建筑师成不了大师?

建筑设计公司年终奖制度可能是个坑!

浮沉与迷惘:一代建筑师的现状


建筑大师:

10个建筑作品解读武重义

每一次都引发关注!盘点MAD设计的海外标志性建筑

他的建筑以”怪异“闻名,建成便是经典。

Kerry Hill以及他的8个安缦


优秀案例:

世界上最优秀的20座新建筑

每一栋都是经典 | 美国选出51州最佳设计建筑

温暖有趣,才是理想中的医院!| 10座与众不同的医疗建筑

宗教建筑能否突破传统形式?| 现代清真寺建筑

建筑如何放飞儿童?| 10个优秀的幼儿园设计

全球20个外形独特的博物馆建筑,它们一定不属于地球

建筑如何敬畏死亡?那些静美的灵魂安置地

双子塔该如何设计,才能震撼人心?

10个建筑案例,带你感受“砖”的魅力!

全球8大最难产的人类建筑奇迹

变革!韩国建筑的新趋势


青建专访:

【青建专访】Heatherwick

【青建专访】Snøhetta & 2Portzamparc

【青建专访】设计师东利惠,"塔之家"里走出的第二代建筑师

【青建专访】大乐之野杨默涵:初心是带大家一起玩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