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安莆田 | 扎实推进种业振兴 强化农业“芯”动能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生产的起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莆田市种子站以引进、试验、推广优质、高产、绿色农作物新品种为重点,持续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及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等工作,大力宣传普及《种子法》《福建省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种子行业依法经营,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进一步保障我市种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育好种,农民用良种。位于仙游县赖店镇的福建省意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现代种业企业,主要从事茄果蔬菜品种选育、种苗生产、标准示范、产品购销全产业链运营。近年来,公司进一步深化与福建农科院、广西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继续广泛引进国内外顶尖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校茄果新品种、新组合进行试种和展示。2023年度,公司种苗销售中,新品种销售份额高达总额的59.2%,为品种更新和农民增产增收、加快优良品种“育繁推”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作出了贡献。


福建省意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农艺师 李占伟


我们基地是“国家农作物评价中心基地”。我们每年都从全国各地的育种、高校、科研等单位,引进三到五百个的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新品种。然后从每个作物中筛选三到五个新品种,推广到全省各地。



农以种为先。一粒小小的种子关乎着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种子真假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全市种子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并引导种子经营门店不误农时调入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质农作物良种,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莆田市亚丰种子经营部负责人

连美翩


每年我们坚持引进已经审定的新品种,引进过来我们首先进行试种示范,通过试种示范进一步了解新品种在莆田区域范围内的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



此外,全市种子部门积极完善种子储备制度,确保完成收储任务。2022-2023年度全市落实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资金154.2万元,共储备救灾备荒种子21.85万公斤,可供种植面积9.5万亩。同时,加强种业平台提升建设,通过遴选优质、绿色农作物新品种30多个,建立省级新品种核心示范片6个、市县区级新品种示范片4个,示范面积2000多亩,展示示范水稻、甘薯、大豆、花生等农作物新品种80个以上。


市种子站农经师

黄冰冰


我站积极开展全市种子市场双随机抽查及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标本兼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为我市种子质量安全及种业振兴营造良好环境。



据介绍,今年来,全市共出动种子管理人员154人次,检查经营商户、集贸市场等主体71个次,检查种子标签38个,涉及种子生产商25家,涉及品种38个,共抽检34份水稻、蔬菜种子样品,室内检验水分、净度、发芽率三项指标检验结果均符合要求,从源头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此外,结合种子市场监督检查,开展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与培训等相关工作,大力宣传《种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发放《福建省种子条例》单行本200多本,张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典型案例》《农作物种子购买须知》《购买种子谨记“四要”》等宣传资料700余份。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种子法律法规的认识,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下一步,我市各级种子部门将继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加大力度实施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动我市优质、抗病、专用良种更新推广步伐;同时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侵权行为,为我市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叶华钦、曾逸飞编辑:周晨

更多资讯





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