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海首次发现奇特螳螂——丽眼斑螳

小山草木君 小山草木记
2024-09-08
两本文艺植物学书,助您和孩子一起发现身边美好!限时半价,手慢无!





图文作者/林海伦

图文编辑/小   山


丽眼斑螳


丽眼斑螳是螳螂目昆虫花螳科眼斑螳属中国内最为常见的种类。然而,我在宁波的野外行走32年,却是第一次遇见这种小型螳螂,可见丽眼斑螳在宁波境内甚为罕见稀有。据我推测这个物种从前宁波是没有分布的,很可能是近年来刚刚从南方迁徙过来的种类。


花螳科的丽眼斑螳雌虫(一号虫),出现在白花败酱的花丛中时,隐身效果极佳,同时出现的“中华原螳”也在一起伏击猎物,后者的隐身效果稍差些,往往也是丽眼斑螳的猎物


近日,我独自在宁海的深山中考察植物资源,在一条土路山道边的白花败酱花丛中意外发现有一头眼斑螳的雌虫。接着在不到200米的区域内,又遇见4头雌虫和2头雄虫,总共遇见7头眼斑螳。它们全部出现在白花败酱的花丛中。我将遇见的每个个体一一用相机拍摄记录下来,按出现的次序编号,以便于观察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差异。


丽眼斑螳雌虫(二号虫),也在白花败酱的花丛中狩猎,背部的眼斑中具有两个“眼珠”,可以与一号虫区分开来


眼下正是白花败酱的开花季,白花败酱密集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蝴蝶、蜜蜂、蚜蝇等昆虫前来采花,同时招来各种捕食性的螳螂、猎蝽和蜘蛛。看似美丽的花丛却成为惊心动魄的虫虫猎杀场。也许是因为这个季节开花的植物较少,无论采花的还是捕食的昆虫都聚集到这些花丛中了。


丽眼斑螳雌虫(三号虫),背部的眼斑中也具有两个“眼珠”,正在白花败酱的花丛中狩猎,当我靠近时,马上跌落到地上准备逃走

丽眼斑螳雌虫(四号虫),在白花败酱花丛附近狩猎,背部的眼斑中也具有两个“眼珠”,这个眼斑看上去更像一张卡通的面庞,因为边上有一绺发梢,同样的眼斑却各有千秋

丽眼斑螳雌虫(五号虫),身体长度只有不到4cm,属于一种小型螳螂,背部的眼斑中也具有两个“眼珠”,在我的手上稍作停留后,马上飞走了,多数雌虫只是跳跃,不会飞行


难得遇见这种罕见的眼斑螳,我就捕捉了2头雌虫和1头雄虫进行饲养观察研究。首先遇到的是种类的鉴定问题,资料记载国内的眼斑螳属共有9种,形态都比较相似,好在这次采集到的活体既有雌虫又有雄虫。


我将这2雌1雄的眼斑螳和一头中华原螳关在同一泡沫箱中,上边盖上一块大玻璃,便于观察它们的捕食行为,同时放入许多它们爱吃的各种昆虫作为喂养的食物。但是,我发现它们对所有不会动的虫子没有任何兴趣,相反它们三者之间却相互虎视眈眈,又时刻保持着高度的戒备状态。


螳科广斧螳的雌虫,一种十分常见的大型螳螂,也在白花败酱花丛中伏击猎物,不过没有与丽眼斑螳在同一花株上,否则丽眼斑螳也会成为前者的猎物

螳科中华大刀螳的雌虫,这是另一种十分常见的大型螳螂,枯草色的翅膀也是一种很理想的保护色

在白花败酱花丛中狩猎的除了多种螳螂外,还有猎蝽和蟹蛛等其它肉食性虫子,花丛历来是重要的猎杀场


次日一早,我发现那头雄虫已经被一头雌虫咬去头部和一枚前翅,我赶紧从其口中夺下还在挣扎的雄虫残部。而中华原螳已无踪影,一定是在晚上被雌虫们偷偷吃个精光。


丽眼斑螳的雄虫(七号虫),被雌虫咬去头部和一个前翅,可见其后翅呈透明状,无雌虫一样的红色斑和咖啡色斑纹


为了给这些贪婪的吃货准备活食,我把一头刚刚羽化的柑桔凤蝶剪去翅膀后放入饲养箱中。不久一头饥饿的雌虫扑上来,将其捕捉并开始啃咬蝴蝶的胸部,整个过程经历了近1小时,啃食时蝴蝶的脚一直在抖动。螳螂的进食过程的确比较血腥,猎物是在不断挣扎中被慢慢地吃掉的。


正在白花败酱花丛中采花的散纹盛蛱蝶,它们随时会受到螳螂们的攻击

曲纹蜘蛱蝶情侣在白花败酱上采花,上方为雌蝶,下方为雄蝶,早晚是螳螂们的口中食物

一对中华稻蝗出现在白花败酱上,这是个十分凶险的地方,请不要停留,小心猎杀机器的绞杀行动

正在白花败酱花丛中采花的蚜蝇,它随时会受到螳螂们的攻击,因此采食花蜜是件最危险的事情


不过其猎杀方式与大型动物的十分相似,当其用捕捉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猎物夹住后,首先啃咬头部下方的胸部(类似高等动物的头颈部位),这个部位具有丰富的肌肉组织,很快猎物的头部就被分离肢解或被啃食,然后从上往下吃下去。


丽眼斑螳雌虫的头胸部侧面观特写,一对锐利有力的捕捉足是其猎杀神器,配上一张贪婪的咀嚼式口器,使其成为一架威力无比的杀戮机器

丽眼斑螳雌虫的头胸部特写,胸部背板像一张牛头马脸,用于恫吓天敌


我原本认为眼斑螳是种小型螳螂,体长只有3.5cm,而作为食物的凤蝶的身体与其相当,应该是无法全部吞下的。但是我猜错了,雌虫居然吃下了与自己身体一样大的食物,真正的大胃王。


通过对7头眼斑螳眼斑的图片进行比对分析,发现眼斑内的“眼珠”和图案有一定的变化。雄虫的“眼珠”明显偏小,雌虫的“眼珠”有单个或2个,有的还有一绺头发的样子,当出现2个“眼珠”时,整个眼斑看上去更像是一张卡通脸。


丽眼斑螳雌虫的前翅特写,左右的眼斑稍有不同,左边眼斑的一个眼珠略淡,通常被右翅盖在下面

丽眼斑螳雌虫的前后翅特写,前翅绿色具眼斑,后翅半透明,前缘区域呈艳红色,其余区域为咖啡色,布满白色短线条,因其后翅特别华丽,便有“丽眼斑螳”的美名


将雌虫前翅的眼斑放大后观察,其“眼框”图案是种黑色的粗线条,“眼珠”均位于翅脉上,且左右翅的“眼珠”也稍有不同。眼斑螳雌虫内翅的前缘具有大面积艳红的色斑,中后部呈咖啡色,上边布满白色的短线条,展开内翅发现这才是眼斑螳最华丽的部分。


平时我们是看不到内翅漂亮的色彩,因为被绿色具眼斑的前翅盖住在下边。只有当2头雌虫相互打斗时才会竖起翅膀来,此时的雌虫显得高大威武,前翅的2个假眼睛直视前方,色彩艳丽的后翅犹如两面彩旗,以此种架势来恫吓对方。


丽眼斑螳雄虫(六号虫),在白花败酱花丛附近狩猎,背部的眼斑中具有一个“眼珠”,雄虫的体形和翅膀明显比雌虫长,善于飞行

丽眼斑螳雄虫(七号虫),也在白花败酱花丛附近狩猎,背部的眼斑中具有一个微小的“眼珠”,雄虫的体形和翅膀明显比雌虫长,其后翅比较透明,红斑很淡,雌雄的差异比较显著


雄虫的翅膀与雌虫的有较大的差别,主要是其前翅明显比雌虫的前翅长,内翅几乎是全透明的,只在前缘有较为微弱的红色。在野外雄虫善于飞行,而雌虫一般不会飞行。由于有雄虫标本的特征,我很快鉴定出这是种眼斑螳属中国内分布最广的种类——丽眼斑螳。这种螳螂与其它所有的螳螂一样拥有一对锐利有力的捕捉足,这是其猎杀的神器,配上一张贪婪的咀嚼式口器,使其成为一架威力无比的杀戮机器。


查阅相关资料,丽眼斑螳目前的分布区主要在江西、福建、四川、重庆、海南、广东等地。可见以上这些都是南方的省份,能在宁波发现这种眼斑螳,可能已经是其分布的最北缘了。


林海伦   2021年10月15日



-------the end--------




 

 

跟着草木 走过四季


关爱自然  敬畏生命


江南四季花历/甬城草木地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山草木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