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如何融合?|每周一问

民小编 人民教育 2023-07-01

“每周一问”第258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哦! 


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而是体力与脑力的相互结合。在日常的教学中,您怎样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老师们分享了许多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经验和方法,快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如何融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实验学校 覃渝:“坐”着学,更要“做”着学

知识迁移,学起来。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学科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交叉联系。二年级语文一篇《千人糕》,借文字的描述,将制作千人糕的劳动过程还原。通过文本素材,学生对劳动场景建立了初步的印象。知识的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本内,还要透过书本,获取书本之外更多的东西。


思维整合,动起来。有了知识的储备,为了实现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劳动元素相结合。例如,三年级的劳动课程安排了学生制作水果拼盘。既然是拼盘,就要考虑摆放的美观,要有创意、有目的地进行水果切配。由此,涉及到的艺术素养也就体现出来了。

问题解决,用起来。老师要善于创设真实情境,去解决系列问题,用更多元丰富的劳动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有一个单元,主题是《学会整理》。在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现场教学如何分类、收纳,让学生动手参与,先学会整理书包。培养好习惯后,再德育渗透,拓展延伸到生活实际的各个方面。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小学 于伟:从学科教材中挖掘劳动教育素材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有涉及劳动教育的素材,比如:语文课中有第一次完成某项劳动的半命题作文,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涉及日常生活的技能指导,科学课中有立体种植园的建设与研究,数学课中有提高劳动效率的策略探讨,历史课中有劳动创造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具体事件……不是劳动教育教材才承担着劳动教育的任务,其他学科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只要教师们把劳动教育放在心上,就能结合相应的教育资源寻觅到良好的教育契机。



@浙江省玉环市龙溪中心小学 朱丽君:语文课中的劳动之美


诵文,感受劳动之美。语文课本中经常会有与劳动相关的文章,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等古诗词,我会让学生重点诵读。我还会链接相关的资料,实时讲解劳动知识,比如教学《腊八粥》,我就跟学生分享了熬煮腊八粥的材料、时长等,让他们回家也试着煮一锅杂粮粥。


习作,表达劳动之乐。学校里有一块农耕乐园,每次劳动后,我都会让学生写一写劳动时的感受,挑选不错的习作跟大家分享。比如:丰收节后,学生把割稻、打稻谷、吃甘蔗等经历写下来,加深快乐的劳动体会,让他们在成就感中感受劳动的乐趣。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有形式,重行动,让劳动走心


劳动在“形”。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应该极大程度上考虑形式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可以设置知识竞赛、小组实践、家校接力等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爱上劳动,并向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行为进行有效延伸。


劳动在“行”。习作课上,种植一株凤尾花,观察记录绿豆泡水长成豆芽的过程,写成观察日记;音乐课上,通过动手制作和敲击水位高低不同的杯子,发出不同的音调,感受音符变化的奇妙;班会课上,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小组行动,到校园中寻找垃圾并准确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劳技课中,用细长的木棒、风筝纸、浆糊和棉线来制作古法纸鸢,选择一个清风徐徐的日子,检验制作成果。只有行动起来,劳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


劳动在“心”。作为老师,要多关注劳动教育的过程而非结果,只有老师将劳动的过程体验放在高处,亲身示范,认真验收,学生才能不遗余力去完成各项劳动任务,而非假借父母之手。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品质甚至一种艺术,老师的示范引导十分重要。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 刘倩影:多学科教学融合,发展创造性劳动能力

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让劳动更高效,更有趣。


一、科学任务,开启红薯的“赛跑”

学习《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专题探究科学课后,我开展了“红薯的赛跑”活动。孩子们自发研究各种途径,让自己的红薯苗长得更快更高。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多学科教育融合,是激发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劳动智慧的必经途径。


二、数学智慧,解决红薯“危机”

渐渐,红薯苗生长开始缓慢,学生着急。我请数学老师带孩子们真正走到田间地头,近距离感受农业生产劳动里的学问。其中,测量、估算与统筹,化肥数量与种植距离等都是帮助我们解决红薯“危机”,扦插红薯苗的利器。


学生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经历“危机”,通过学习、交流、合作等,将客观、外在的多学科知识转化为自身智慧,实现从创造性思维的获得,再到创新精神的凝练和创造性人格的养成。


三、语文升华,丰收的诀窍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单,撰写劳动实践的图文日记,绘写红薯美食大会邀请函等,让学生及时记录和评价自己的劳动过程以及所感所得。


学生从“被动”劳动到争先恐后积极劳动,从老师教的“课”到我的“任务”。多学科教学融合,让劳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更让学生开启观察审思,主动汲取多方面经验,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奠定基础。



@山东省平阴县少岱小学 范训涛:依托实践基地,把书本知识活用到实践中

要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就要依托实践基地,按照生活、生产等方式设计活动方案。根据季节特点,选择一块土地让学生自己种蔬菜或者花草。从测量土地面积,确定行距和株距,到种子购买、施肥除草管理等,全程指导学生分小组收集资料或咨询相关技术人员,做好材料的积累,坚持写观察笔记,记录植物每天的生长状态,观察颜色、形状、气味的变化,孩子既动手又多感官参与,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活用到实践中,才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多学科的融合。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张匀:开设研究课题,落实校本课程


开设研究课题。为了能更好地促使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可以开设以劳动育人为研究项目的主课题,其他学科在此基础上开设子课题,加强教研指导。


落实校本课程。可以结合本校实际,以劳动为主题,开设校本课程。在设计初期,可以让劳动教育课程像其他学科一样,设置单元目标、学科目标、实践环节等,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春田小学 马晓腾: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作用


在劳动中开拓视野。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白鹅》,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在乡下尝试亲自喂养白鹅,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在学校种植园中种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种植和培育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在劳动中强身健体。劳动能强健体魄,增强体质。劳动的过程,也是学生锻炼身体的过程。学生还可以运用体育课所学的知识保护身体。


在劳动中涵养心性。美术课堂上学习的色彩搭配与设计可以应用于学生自制玩偶服装,废物利用制作生活中的小物品。音乐课堂上学习歌唱劳动歌曲,不仅可以让劳动过程更加充满干劲,也会让音乐课堂更加贴近生活。



每周幸运微友


本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覃渝、@朱丽君、@刘倩影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雷妮老师给大家带来她的分享: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雷妮)


立足学科课程 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即生活,劳动即成长。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发挥好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坚持学科课程目标与劳动教育目标的双重导向,将劳动教育目标蕴藏在学科课程目标中,实现学科和劳动“双赢”。


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不是劳动要素与学科课程要素的简单叠加,要本着“彼此受益”“合理融入”“有用易用”的原则,真正实现“1+1>2”的育人功效。


学科目标渗透


认真研读课标,找准劳动教育目标契合点。将学科教学目标具体化,语文学科渗透劳动精神、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中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数学学科渗透劳动中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学科渗透跨文化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科学学科要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音乐美术学科要能够欣赏劳动与劳动者的美,学会在劳动实践中进行创意表达;体育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认识信息技术在人类劳动中的重要价值……每个学科都有劳动元素,只是需要每个学科老师在教学中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课程内容渗透


深入学科教材,挖掘劳动教育落脚点。学科教材作为最基础、最直观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劳动教育因素,是劳动教育能够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契机。在课堂中,老师们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生活化、直观化、趣味化。


科学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将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培育在适当的环境里,观察它生根、发芽的过程,培养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迹,感悟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


体音美课堂上,学生用动听的歌喉歌颂劳动者的光荣,用充满活力的肢体动作表达对劳动的热爱,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劳动的场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劳动的特殊情感。


教育角色渗透


抓住身份特点,合理营造劳动教育环境。学科教学是一种专业的服务性劳动,一种文化传承与知识生产的价值创造劳动,而劳动是可以见于日常中的每个细节。


对于劳动,学科教师也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拥有主动劳动的好习惯;同时可以针对教学任务安排若干助教岗位,让学生获得劳动体验,树立服务意识,体验为同学服务的快乐与价值,进而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


教学过程渗透


找准时机方式,探索劳动教育切入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其关键在于创设教学情境,创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数学课上,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动手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让每一个学生自带工具,亲自测量我们的教室、课桌、书本等熟悉的实物长度,通过做中学,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教大家整理书包、摆放文具、摆放卫生工具、垃圾分类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美术课上,教师通过开展写生实践活动,剪纸、折纸、布贴画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艺术美。


在进行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相融合时,我们要处理好学科与劳动的关系。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要做到两者之间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教育表达,让学科中劳动教育“因子”与学科章节目标紧扣,有效实现学科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谢雷妮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期的话题:


转眼一学期已过半。半学期是一个总结的重要时间节点。对于学生来说,看看自己半学期以来的收获、不足,进行总结和归因,才能调整到更好的状态迎接后半学期的学习生活。老师,您如何引导学生对半学期来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欢迎与我们分享。


每周一问


老师,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半学期总结?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图片视频也可发送至rmjywx@126.com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转给师生家长!“五一”安全不放假,九点提示记心间~
家园小帮手、校园小主人、田园小农夫……这所学校奏响以劳育人“五重奏”|关注
亲子沟通,父母有话好好说!| 家长慧
教师与学生“气场不和”怎么办?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先迈出这几步 | 支招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