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枫桥经验”探究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路径 | 关注

金淦英 人民教育 2024-04-05


民小编说

6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60年后,对于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枫桥经验”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与指导价值。新时期教育工作面临怎样的矛盾与压力?以“枫桥经验”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要素有哪些?如何促进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教育工作面广量大,事关民生,受关注多,需要时时事事关注,主动应对。“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于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与指导价值。


01

新时期教育工作面临的矛盾与压力


近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服务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但在资源结构、学校管理、招生入学、师德师风、校外培训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从目前看,教育工作面临的矛盾与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学校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改革创新,家长的期望是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考上理想的大学;部分家长对教育改革不理解、不支持,有时还会发生冲突;“双减”政策背后还有隐形变异的“增负”行为,社会上仍存在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当地教育教学质量的现象。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内部治理和外部宣传引导双管齐下,真正破“五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充分。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以及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学龄人口向城镇学校集聚,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堪忧,这也带来了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之间的矛盾。当前,尤其要先解决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差距等问题。


(三)学校管理运作还不完善。教与学的矛盾在信息时代更为凸显。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教师也亟须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如何把握教与学的尺度,科学引导学生,是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知识与能力之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学校必须主动面对各种问题,建立健全科学管理体系。


教育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一旦涉学隐患得不到合理处置,极易上升为社会矛盾,并迅速向其他领域蔓延。而矛盾、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需要教育部门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借助各方力量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教育服务体系,做到当前治理与长远规划“两手抓”,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


02

以“枫桥经验”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几个要素


“枫桥经验”的本质是积极适应时代需求,主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简言之,就是主动预防利益冲突的发生、科学有效化解矛盾的一种持续性手段。主要包括一个目标、四项原则、三个机制。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开展“红船精神共传承”特色剪纸活动


(一)在顶层架构上,坚持平等尊重的价值目标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教育的公平正义是基础,也是构建教育服务体系的价值目标。教育领域的涉学隐患究其根源,大多涉及公平公正问题,如区域不公平、城乡不公平、群体不公平、性别不公平等。实现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享受均等的教育资源,是“枫桥经验”指导下的教育服务体系的价值目标,也是逻辑前提。同时,要为受教育者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二)在过程管理上,坚持四项原则


一是制度化原则。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办学机制和投入机制,以此作为教育管理、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确保举措有延续、有依据。二是民主化原则。“枫桥经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汲取于民智,运用于民治。教育发展同样需要教育管理者充分发扬民主,畅通“言路”,主动听取学生、教职工、家长的意见建议,及时有效解决各类问题,积极调动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他们参与管理。三是多元化原则。教育服务体系不是“搞平均”“一刀切”,而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每一位受教育个体的基础上,让内容、形式、评价更多元、更丰富、更活跃,充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四是精细化原则。树立“为质量而管理”的目标,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形成“明确职责—建立评价—组织实施—督导考核”等一整套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闭环式流程。


(三)在风险防控上,坚持三大运行机制


一是信息畅通机制。借助各类信息平台,紧密依靠群众,畅通信息渠道,全面及时了解教育领域各方面信息,确保隐患防在早、防在小。二是工作闭环机制。形成应对各种情境、各类群体诉求的规范流程。问题发生后,及时调动专业力量,快速进入处置阶段,关键流程不掉棒,舆情隐患不升级。同时,提高前瞻意识,做到防患未然。三是长效推进机制。将问题根源作为整改补短的着力点,科学治理与健全机制同步进行,形成“实践治理—健全机制—再实践—再健全”的螺旋式上升工作机制,实现工作从“被动堵漏”向“主动预防”转型,持续提升教育服务管理水平。


03

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路径建议


在持续不断的教育实践总结中,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师生“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依托党政齐抓共管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一要加强党建。做到统一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走群众路线,为师生服务。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主动征集广大师生、群众的意见,从源头上降低教育风险系数。二要加强谋划。充分依托当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教育工委等组织力量,汇聚人财物等关键要素,真正将教育发展摆在核心地位、突出位置,在持续优化教育布局、科学统筹经费投入、稳妥推进招生入学、加强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长远谋划教育发展,为多方位健全教育服务体系把方向、管大局。三要加强联动。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发改、财政、建设、信访等部门加强协同联动,聚焦教育重点工作、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科学分析研判形势,协调解决工作难点和堵点,全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二)推进校园依法治理


校园是教育的细胞,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立足点和主阵地。学校要加大自身改革力度,逐步形成“民主管理、自我约束、自主发展、持续优化”的良性循环模式。一要聚焦学生个体。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学生活动等方式,科学落实落细“双减”政策,紧紧围绕“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冲突的技巧。二要聚焦教师主体。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实施者与主体人。要持续加大班主任、副班主任、德育导师等多群体参与的基层组织建设,采取包干制的方式,由一位教师负责多位学生的日常管理,加大对学生在校生活的关心关爱,对隐患问题做到前瞻性预判。三要聚焦社会群体。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教育工作线多面广,发生矛盾无法避免,关键在于提前预判、主动掌握、及时化解。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推诿搪塞、不敷衍应付,真正做到“民呼我应、民呼我为、民呼我改”。


(三)凝聚各方共建共享


在社会内卷、全民焦虑的现状下,我们面临的教育问题势必更多,表象是教育问题,但背后实质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办开放的教育、家校社共育,强化联动,才能构建起完善健康的教育服务体系。一要坚持家校共育。要发挥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夯实育人体系中的基础。依托数字家长学校、全员家访等举措,带动家长优化家庭成长环境,树立正确育人理念。要汇集家长力量,共同承担在生活、人格、行为养成、安全监护等终身性、示范性教育的责任。二要坚持社会共治。要学会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力发展,把社会组织、企业、群众等的力量用起来,协助教育系统开展政策解读、摸底调研、需求筛查、教育评价等,做到大家各司其职、攥指成拳,将更多的社会“潜在资源”变成教育所需的“现实资源”。三要坚持数字智治。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进一步打破各部门数据壁垒,在校外培训清朗行动、校园安全及周边治理、青少年身心健康护航等领域加强分析研判,确保数据跑在隐患之前。同时,及时调动专业部门专业力量,扑灭苗头隐患,守护校园平安。


(作者系浙江省湖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22期文章作者|金淦英责任编辑|谭希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贾舒婷

推荐阅读

老师,您如何保持终身学习?| 每周一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小学科学教育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关键 | 关注
教育有三宝:体育、阅读与劳动 | 观点
加强规避体育活动风险的“稳定三角” | 大家讲安全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