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十年追踪,00后是如何成长的

2017-10-17 影神 电影家


央视十年追踪的这一部纪录片:八零后看了感慨万千;九零后看了徒生伤悲;零零后看了不以为然。

什么事情可以让不同年龄层的人拥有不同的感受?
影神用三种状态解读,以便大家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这件事情,叫成长,还是零零后的成长。

看过此片你会发现,成长本身并非当局者迷。


纪 录





从2006到2016,摄制组在一所幼儿园跟踪记录了十多位零零后,拍下他们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

那些真实的细节和话语在时间显微镜下所释放的能量,足以让每一位教育者——家长或教师反思。

纪录片一共5集,主题各不相同。

体制内外教育方式如何抉择;
父母要给孩子多少爱才适中;
孩子交朋友该从一还是从众;


二胎的家庭如何平衡亲子关系;

孩子的个性是否要服务于制度。

让影神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锡坤和妈妈的对话。


妈妈问:你长大你觉得对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锡坤回答:意味着你要离开我。




锡坤妈妈十分困惑,明明孩子长大了离开家摆脱父母,应该是孩子离开父母啊。

为什么在孩子心里,长大意味着父母离开自己?


站在母亲的角度,她认为自己一辈子都会站在儿子身边或者身后,是永远不会离开的。


站在锡坤的角度,成长对于他而言是从母亲放手开始的,从母亲撤离自己的世界开始的。


这番对话看似不经意,却十分值得深究,它展现出亲子两代对于成长理解的巨大反差。一厢情愿式 43 35296 43 15263 0 0 1234 0 0:00:28 0:00:12 0:00:16 2926 43 35296 43 15263 0 0 1133 0 0:00:31 0:00:13 0:00:18 2871的教育被孩子一语戳破:


父母始终盘踞在孩子世界里,才是他们无法真正长大的原因。




为什么爸爸妈妈都不想要放手呢?



>>>> 爱是本能,本能却有利弊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是本能。但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另一种本能是权衡得失,趋利避害。


几十年来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时间物质成本,付出的爱与精力,是很难完全不求回报的。只是在父母心中这种回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出人头地”、“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即便你说你尊重他一切选择,但是有天他跟你说我过得不快乐,你仍会难过:“我都这么不加拘束让你成长了,怎么还不快乐?

所以,剥落爱的外壳单从人性上去看。

父母对孩子难以放手,其实是潜意识觉得自己的收支还没达到平衡状态。你操心他还不够健康、不够幸福、不够优秀,最阴暗的本质会不会是他现在的状态,没能达到你付出的成本呢?


>>>> 爱是信任,信任却标准不一

难以放手是我们不相信孩子一个人可以做好。但是退一步思考,是不是因为我们和孩子对好的标准从始至终都不一样?

在《零零后》第三集中,梁昊天采访时曾说,爸妈觉得认真学习应该到他都看不下去叫我休息的地步。

其实孩子心里很清楚,他们认为的进步和努力在爸妈眼里不值一提。父母要看到的是结果,是努力学习甚至到看不下去强制休息的姿态。

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独自顾好自己穿衣吃饭,到后来慢慢长大不相信他能独自写作业、上学放学、一个人出门旅行。

这种不放心和不相信,一点一滴的积累,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减少或下降,只会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

久而久之,便以爱的名义挤进他世界的每个角落。



>>>> 
爱是参与,参与是为缩近距离

养育孩子最无奈的一点是,他的世界越来越大,你的世界越来越小。

从来到人间那一刻开始,孩子的任务就是去感知和体验,走进更广阔的天地。他开始看见亲人、朋友、爱人、学业、工作、家庭,那个世界是每天以几何量级增长的。

而你的任务就是守护和养育,从原有的天地走回爱的巢穴。在已然成形的世界里,看到的是孩子的朋友,孩子喜欢的人,孩子找什么工作何时组建家庭。

这种陪伴关系注定了会不平等,也注定了会存在期待和辜负。正如第二集中那个女孩谈雨萌:

3岁时,她第一次上幼儿园,嚎啕大哭,喊的是“我只要爸爸”。


13岁时,她第一次去配近视镜,反抗着父亲的选择,说的是“你不懂我的触(点)”。



看着父亲五味杂陈的表情,忽然理解父母不愿意放手的苦衷。或许是因为他们知道,放弃参与和控制你的人生对他们而言,意味着通向你世界的那座桥塌了。


是放手痛,还是人生重?



罗振宇在《奇葩说》中对亲子关系的解读,显得颇为残酷和直白:

父母是在孩子出生之前很久就出生的人,而孩子是在父母死去之后还要活很久的人。



我们都不希望孩子以一个羸弱无依的姿态,在此后几十年不确定的浩荡时间洪流中,孤独地坚持,毫无还手之力。而这一切只因我们在做父母的这些年一次次当他的拐杖,他的雨伞,他的靠山,他的引路人。

太想让他少走些弯路,少吃些苦。
却忘了,生命的美好之处就在于选择和经历。

无法预知结果的人生是种冒险,它会极大增加活着的乐趣。对于孩子们而言,跌倒可能会成为噩梦,但也可能,只是十年后的一盘下酒菜。


当然,你也一定会担心。我的孩子还小,主观判断力都没形成,怎么放心他心血来潮的自己决定?

这个问题,影神只好让13岁的孩子们回答。

零零后 · 说

谈雨萌:初中三年可能很快就会过去,就会面对选择,要选择一些东西,就再也不像小时候那么快乐了。

梁昊天:这次川藏全程我都是骑下来的,没有推车没有搭车,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你要一直去爬,你要努力去爬,别的什么都不想,环境温度海拔都不去想。只要把目标定好了,去完成它,就是成功。

 刘嘉阳:传统教育的优点可能是比较系统,更有效更严格。国际化的教育就是比较宽松,它可以让自己选,分多分少自己承担。我觉得我是比较适合体制外教育的,传统化教育我估计我早就被退学了。

 一 一:要求人是外向性格的这件事,首先他肯定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紧密地抱团,创造更好的社会。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对内向性格人来说是有点不公平的,他在要求每个内向的人,都变得外向,其实内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优点,比如说,能更好的思考和沉淀,所以人当然是能外向和内向最好,那样他就拥有这两个世界里各一半最好的东西。

辰辰:我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人总是带着面具,总是心机很深,有时候说话很假。跟动物打交道更真实,我长大了希望当一个动物科考员。有点像探险家,虽然拍摄动物可能会远离人类,会辛苦,但这是我选择的路,我会坚持走下去。


这是零零后们的13岁,独立思考的13岁。

他们不小了,小的恐怕是爸妈盼望孩子健康成长背后,深埋着的那颗“不希望孩子长大”的心。

周国平在一篇散文中曾这样描述:

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清目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


影神想把它延伸理解为:

当父母盘踞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是永远没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的,当父母放开了手,他才知道原来人生有一万种可能。




更多精彩文章分享

励志电影,是有保质期的
8部国庆档,也不敌这一部泰国青春片
节目组在街上放了块黑板,却影响了路人的一生

取材香港黑道真实背景,前作上映时还曾公开道歉

你也许没听过他的名字,却一定看过他的作品
他们愿意为国家牺牲,不等于他们的命就是薪柴

没有哪部电影敢像它一样,把全人类都灭绝了!

混的不好?因为你不够“事儿X”!



以 独 特 的 电 影 视 角

解 读 教 育 阐 释 人 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