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 | 名句中国:吴礼权教授为你解读经典名句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

吴礼权 语言服务 2020-01-18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哦!


吴教授寄语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在历史上长期广泛流播传诵,乃是因为它凝聚着无数先贤的智慧,是圣哲们对自然、社会、人生观察思考的结晶。重温中国历代圣哲的这些思辨成果,分享他们的人生智慧,肯定能获益多多。今天我们若能领悟并记取这些经典名句,并以之作为座右铭,不仅可以增长处世智慧,有益于事业人生,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精神境界,透彻了解做人的道理,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新天地。——吴礼权



编者按
名句,特别是那些历久不衰、传诵不绝的经典名句,既是作者千锤百炼的思想成果,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华之浓缩,很是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增加人生智慧,得到为人处世的人生启发,获取精神心灵的慰藉,由此开创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2014年,暨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礼权编著的“名句中国”丛书。本丛书系吴教授精思傅会,积数十年之功编撰而成,共收中国历代经典名句一万余条,不仅每句都有详细的出处说明和难懂字词的解释,而且配有精当高妙的点评,让人“识得意思好处”。本丛书所收名句依据特定的标准,共分为十二大类,分别是“治国安邦”“品德修养”“育才用人”“历史文化”“情感心理”“哲理妙喻”“自然风光”“草木虫鱼”“为人处世”“社会生活”“人生感悟”“文学艺术”。每一大类又细分为若干小类。每一小类所收辞目,根据实际情况和“宁缺毋滥”的原则而多少不等。本丛书不仅为读写实践指点迷津,提供了“引经据典”的参考方便,在名句意蕴解构的过程中,也可使读者由此及彼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管中窥豹”的粗略印象。

作者简介

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学博士(中国修辞学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专任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等,上海市语文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学术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清末民初笔记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语言哲学史》《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表达力》《修辞心理学》《现代汉语修辞学》《委婉修辞研究》等16部。另有《阐释修辞论》《中国修辞学通史》《中国修辞史》《20世纪的中国修辞学》《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大学修辞学》等合著8种。学术论著曾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7项,专业类全国最高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三十多岁即成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之一,也是唯一最年轻的语言学教授与博导。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高校讲学或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并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许多国际知名学府作学术演讲。文学创作方面,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2011年11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与云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简体两种版本同步推出,在海峡两岸读书界与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均有大量报道,新浪、搜狐、雅虎、香港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亦有报道。另有历史类著作《假如我是楚霸王:评点项羽》,2005年由台湾著名出版机构远流出版公司隆重推出,与日本“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对刘邦》、台湾作家陈文德的《刘邦大传》为系列套书,是当年风靡于台湾读书界的畅销读物。另两部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游士孔子》《易水悲风:刺客荆轲》,分别于2013年10月与2014年1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出版社以繁体与简体两个版本在海峡两岸同步出版发行。


丛书前言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名句,特别是那些历久不衰、传诵不绝的经典名句,既是作者千锤百炼的思想成果,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华之浓缩,很是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增加人生智慧,得到为人处世的人生启发,获取精神心灵的慰藉,由此开创我们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秦《论语·卫灵公》)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先秦《荀子·修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先秦《孟子·告子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成大功者不小苛。(汉·刘向《说苑·政理》)读一读这些充满哲理睿智的先贤名言,对我们今天如何为人处世,相信会启发多多、获益无穷的。中国自古便有一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实生活并不是诗词歌赋,更不会事事都充满诗情画意。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的人生挫折,那是“司空见惯浑闲事”。假如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我们是否就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下去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秦《周易·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读一读先贤的这些经典名言,相信我们定能由此振作起来,重新燃起希望之火,顿起奋发进取之志。有奋发进取的国民,才会有奋发进取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不乏仁人志士。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先秦《孟子·公孙丑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晋·陆机《文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唐·白居易《新制布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近思录拾遗》)读一读这些气壮山河、豪迈超逸的传世名言,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由此洞悉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中华文化之所以渊博的内在原因。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那是因为有一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历经无数苦难之后仍然屹立不倒,并不断自强崛起,那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以国家天下为己任、舍身报国、爱国忘家的优秀儿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楚辞·离骚》)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唐·杜甫《重经昭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所题联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读一读上面这些掷地有声的报国誓言、爱国心声,我们不难窥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历数千年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固然难得;而有治国安邦之才、济世爱民之情,则更为难得。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并不断从苦难中站起来,那是因为我们历来不乏治国之能臣、安民之才俊。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先秦《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先秦《老子》第六十四章)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先秦《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先秦《管子·牧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先秦《司马法·仁本》)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先秦《韩非子·饰邪》)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汉·桓宽《盐铁论·申韩》)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汉·戴圣《礼记·大学》)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纮传》)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宋·欧阳修《三皇设言民不违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唐太宗语)为政之要,曰公曰清。(宋·林逋《省心录》)听一听这些先贤治国安邦的心得,分享他们济世安民的成功经验,今天身为人民公仆的干部一定能从中学习、领悟到不少东西;于其执政能力、行政能力的提高,也会助益多多。治国安邦之才,经世致用之能,并不是先天所生就,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而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不接受教育、不读书或者说不会读书,都会被时代淘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秦《论语·为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汉·戴圣《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汉·戴圣《礼记·学记》)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对于“为何学习”“如何学习”,先哲前贤都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读了上述教诲,相信今天的我们定能“心有戚戚焉”,对学习的意义与学习的方法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的。其实,先贤留下的名言名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发展、人生观的确立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人心灵的陶冶与精神的慰藉为功不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唐·张蠙《登单于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眺》)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唐·王维《汉江临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宋·柳永《望海潮》)读一读这些描写塞外、江南自然风光的诗句,相信我们都会油然而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叶枯。(唐·耿湋《九日》)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唐·司空曙《题鲜于秋林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宋·晏几道《临江仙》)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宋·杨万里《芭蕉雨》)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宋·辛弃疾《鹧鸪天》)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元·迺贤《次段吉甫助教春日怀江南韵》)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清·郑燮《潍县竹枝词》)读一读这些描写山水花木的诗句,相信我们都会顿生“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情感共鸣,在观照自然万物中得到心灵的净化。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从军十八首》)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唐·杜甫《重游何氏五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酬张少府》)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南唐·冯延巳《鹊踏枝》)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宋·陆游《东村》)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元·倪瓒《对酒》)闲窗听雨摊书卷,独树看云上啸台。(清·吴伟业《梅村》)读一读这些诗句,相信我们会尘虑顿消。而对照于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潇洒的人生态度,相信今日忙忙碌碌的我们都会惭愧不已,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的反省。这套名曰“名句中国”的小丛书,虽本意在于通过对一万余条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意蕴的剖析,为人们的读写实践指点迷津,并提供“引经据典”的参考方便;但在名句意蕴解构的过程中,读者也许可以由此及彼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管中窥豹”的粗略印象。“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透过名句,我们虽然不敢说能由此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深度,但最起码会给大家留下一点“浮光掠影”式的印象。


丛书书目

1《名句中国·治国安邦》

内容简介
“治国安邦”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一种,汇聚了中国历代有关治国安邦的经典名句数千条,都是中国历代先贤治国安邦的心得与经验总结。对于今天身为人民公仆的中国各个领导干部来说,重温这些凝聚了数千年来无数中国先贤治国安邦智慧的名句,分享他们济世安民的成功经验,肯定能获益多多。如果我们的人民公仆们都能领悟并记取这些经典名句,并以之作为座右铭,不仅可以增长智慧,有利于提升执政能力、行政能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精神境界,透彻了解经世与做人的道理,从而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万民。
精彩书摘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注释】出自先秦《韩非子·安危》。【译文/点评】国家的安危在于执政者明辨是非,而不在于国力的强弱。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强弱是可以转化的,而是非则是不可颠倒的。如果执政者是非不分,国家政治必然混乱,即使是国力强大,也会因不断内耗而削弱,终至灭亡而后已。
天下虽兴,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注释】出自唐·白居易《策林三》。天下,国家。虽,虽然。兴,兴盛、强大。必,一定。【译文/点评】国家虽然兴盛强大,但是好战不止,就必然会有亡国之虞;国家虽然安定无事,但如果因此而忽略战备,那么国家也一定会有危险。此言不能轻启战端,但战备要常抓不懈。

2《名句中国·品德修养》

内容简介
“品德修养”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二种,汇聚了中国历代先哲有关品德修养方面的经典名句近千条,都是传诵千古并为无数仁人志士视为修身养性座右铭的至理名言。阅读并牢记这些名句,将之落实到行动中,不仅有益于我们的为人处世,更能提升我们的人格境界,使我们能够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有格调、有追求的君子,从而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
精彩书摘
礼之用,和为贵。【注释】出自先秦《论语·学而》。之,的。用,功用。【译文/点评】礼的功用,以达到“和” 为最高境界。这是孔子的弟子有子的观点,阐明的是制礼作法对于治理天下的意义。认为先王制定一套“礼” 的制度,其意是在调和社会矛盾,以达到万民和谐的目标。这一观点,对中国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皆影响甚深。客观上说,强调“和为贵”,对调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但若不讲原则,一味“和为贵”,消极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治国与做人,中国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都太多了。因此,我们今日谈“和为贵”,也是要有所扬弃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注释】出自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漫漫,远的样子。其,句中语气词,无义。修,长。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呀”。求索,求,求取。【译文/点评】路途漫漫征程远,我将努力探寻之。这是屈原以行路为喻,表达自己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不懈努力的决心。其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境界,一直激励着中国历代无数志士仁人。

3《名句中国·育才用人》

内容简介
“育才用人”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三种,汇聚了中国历代有关论述育才用人等方面的经典名句近千条,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绝。阅读并体会这些名句的奥义深蕴,对于我们今日如何读书学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为国家发展、为社会稳定、为人民造福,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才可用,或是有人才而不会使用,都是非常危险的。人才众则国兴,贤人在位则社会安定。牢记先贤有关育才用人的至理名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精彩书摘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注释】出自先秦《论语·卫灵公》。君子,此指地位高的人,即当政者。以,因为。举,举荐、提拔。言,前一个“言”指言谈,后一个“言”指正确的意见。废,黜弃。【译文/点评】君子当政,不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而提拔或举荐他,也不因他的人品不好而废弃他正确的意见而不取。此言君子举贤用人要实事求是,不能感情用事。这是孔子谈如何选拔人才的言论,显示了他用人的雅量与胸襟,是正确的用人观。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注释】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元年》。【译文/点评】这是唐太宗与封德彝谈举贤时所说的话,意谓任用人才不必求全责备,取其所长,授之以相应的职位,把事情办好,就是人尽其才了。不同的人才就像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器皿,本身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只要使用者用得恰当,那就是最好的。这一用人观既反映出唐太宗用人的明智,也体现了其用人的器量与胸襟。

4《名句中国·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历史文化”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四种,汇聚了中国历代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经典名句近千条,都是千古传诵并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精妙之言。阅读体味这些名句,不仅让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体认,而且还能从中汲取无尽的知识与人生智慧,真正体会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感。同时,也会在反思历史教训与文化传统中有所收获。
精彩书摘
和议终非中国计,穷兵才是帝王才。【注释】出自清·王昙《汉武帝茂陵》。和议,指汉朝初年与匈奴的“和亲”政策。穷兵,用兵作战。【译文/点评】此言汉朝初期与匈奴的“和亲” 政策终究解决不了匈奴屡屡南侵的问题,只有像汉武帝那样以牙还牙,用兵作战,狠狠还击,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应有的作为。在赞赏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同时,也揭示了汉民族王朝历来对外软弱的病根。对照中国的历史,这话是永远值得我们炎黄子孙深思的。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注释】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轻,看不起。然,这样。【译文/点评】文人之间相互看不起,自古就是如此。这是曹丕所概括的文坛习俗。那么,文人何以彼此看不起呢?骨子里乃是因为文人都有“天下文章唯我好” 的心理,因此不管别人的文章才学是否真的好过自己,他都在心里予以排斥。虽然这不是什么客观的态度,也不是文人应该有的雅量,但无可否认,直至今日乃至将来,文人的这种自相轻视的心态也是难以根除的,这是可悲的,也是无奈的。

5《名句中国·情感心理》

内容简介
“情感心理”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五种,汇聚了中国历代有关描写人类情感与心理方面的名句近两千条,皆是传之千古而历久弥新的经典之论。阅读欣赏这些名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人类情感与心理的方方面面有深入的把握,而且对于健全我们的心理,完善我们的人格,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乃至指导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等,都会有很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精彩书摘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注释】出自唐·李白《劳劳亭》。【译文/点评】此以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使其带有人的生命情态(知道离别痛苦,故意不让柳条返青。因为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条不青,就可以不别友人),从而借柳而写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注释】出自唐·李白《登黄山凌高欠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穷,指不得志。【译文/点评】壮士须有宝刀骏马才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失意潦倒,英雄无用武之地,自然事事低人一等。此写怀才不遇、失意落寂的悲伤之情。

6《名句中国·哲理妙喻》

内容简介
“哲理妙喻”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六种,汇聚了中国历代哲士贤达的哲理名言以及历代诗文中的绝妙比喻近千条,皆是中国数千年来无数贤哲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生深度思考的智慧结晶,长期以来一直为中国人视为座右铭。阅读品赏这些名句,不仅可以让我们明白更多的道理,懂得人生的意义,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让我们增长人生的智慧,提高我们为人处世的能力,获得人生最大的快乐。
精彩书摘
察察者有所不见,恢恢者有所不容。【注释】出自汉·陆贾《新语·辅政》。察察,清楚或清白的样子。恢恢,阔大的样子。【译文/点评】明察秋毫的人也会有看不到的地方,心胸开阔的人也有容不下的事物。此言任何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注释】出自先秦《列子·杨朱》。将,将要、准备。治,做。细,小。【译文/点评】准备做大事的人,不要纠缠于小事;要成就大业的人,不要满足于做成很多小事。此言追求卓越、成就大业的人立志要高,眼界要广阔,要有“抓大放小”的魄力。

7《名句中国·自然风光》

内容简介
“自然风光”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七种,汇聚了中国历代诗文中描写山水自然风光等方面的经典名句近两千条,都是中国历史上广为传诵并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念兹在兹、妇孺老少所津津乐道的绝妙好句。阅读品味这些名句,不仅让可以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古人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也能见出先贤们对于祖国大好山川的无比热爱之情,分享到他们沉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与天地同在、与山水亲近的那种欣悦之情,对比今日我们现代人“熙熙攘攘为名利”,碌碌于俗务而疏于亲近自然山水的“现代病”,可以深刻体认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真谛所在。
精彩书摘
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注释】出自金·党怀英《奉使行高邮道中二首》(其一)。淮泽,指淮河与高邮湖。楚天,指南方的天空。【译文/点评】此写潮涨连湖平、云合天空低的景象。前句写淮河潮水涌入高邮湖的情景,表现的是淮水吞湖的壮阔场面。后句写浮云万里、天地相连的景象。前后两句配合,遂将河湖连成一片、天地融为一体,从而营构出一种阔大雄浑的境界,别带一种大金国雄视江南的气势。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注释】出自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译文/点评】前句写江流入海、海潮涨江、江海相连的雄宏之景,后句写明月在天、影随潮动的舒缓之景。前句表现的是波澜壮阔的意境,后句表现的是静闲优雅的情调,有张有弛,犹如一曲和谐的乐曲。

8《名句中国·草木虫鱼》

内容简介
“草木虫鱼”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八种,汇聚了中国历代有关描写花鸟虫鱼等方面的经典名句近千条,都是中国传诵千古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绝妙好辞。阅读品赏这些名句,了解我们古人那种从容优雅的生活态度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情趣,相信今日我们这些整日为了名利而奔走,生活忙忙碌碌而不知所事何为的现代都市中的芸芸众生,一定会幡然醒悟,对人生有新的思考。
精彩书摘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注释】出自宋·晏殊《踏莎行》词。杨花,指柳絮。【译文/点评】此以拟人修辞法,将“春风” 人格化,将柳絮满天飞的过错归咎于春风,说是春风没有尽到责任,不懂得制止柳絮。虽然表达悖理,但却无理而妙,将平常的情事写得异常有趣。“乱扑行人面”,也是拟人修辞法,将“杨花”人格化,让它有人的行为动作“扑”,由此柳絮落人面的平常之事顿时显得有味起来。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注释】出自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译文/点评】此写暮春时节柳絮漫天飞、花落随水流的景象。桃花飘落随水流、柳絮慢慢逐风舞,这都是春天常见的景象,本无可写。即使要写,也无什么新意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然而,诗人杜甫却做到了。他将柳絮与桃花都拟人化,使其带有人的生命情态,于是原本非人类的柳絮与桃花都成了有情之物,柳絮能够“颠狂”,桃花具有“轻薄” 之性。由此,顿然打开意境,让人情不自禁地作由此及彼的无限联想,回味无穷。

9《名句中国·为人处世》

内容简介
“为人处世”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九种,汇聚了中国历代有关为人处世、交友察人、世态人情等方面的经典名句近千条,都是中国古代贤人哲士对于社会、人情与人生深入观察与深度思考后所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阅读品赏这些名句,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洞悉世情、理解人生,而且对我们如何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进而开创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都是有直接的指导与借鉴意义的。
精彩书摘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注释】出自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此指道德高尚、有远见的人。【译文/点评】君子虑事着眼长远,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所以不会有近在咫尺的忧患发生。此言君子的高明之处在于有忧患意识,能防微杜渐,将祸患消灭在未萌状态。
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注释】出自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嘶,叫。伯乐,是古代善于相马的人。【译文/点评】此以千里马见到伯乐才鸣叫作比,说明贤能之士只有遇到真心礼遇他的知己才会全心报效。其意是强调义士重情义的心理特点。

10《名句中国·社会生活》

内容简介
“社会生活”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十种,汇聚了有关人性天伦、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修身养性、生活情趣等等方面的经典名句近两千条,都是中国古代贤哲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至理名言。阅读品赏这些名句,不仅可以让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能从中学习到许多修身养性的知识,正确对待生老病死等人类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从而让我们更加懂得生活的情趣与生命的意义,进一步提升我们现实生活的质量,使自己活得快乐、活得具有幸福感。
精彩书摘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注释】出自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词。【译文/点评】此写词人迎风独立于小桥之上,放眼远望漠漠平林,直到月上树梢而忘归的闲情逸致。“风满袖”,既写出了“风鼓衣袖满” 的生动情状,又暗示出词人独立凝望时间之长。“新月人归后”(正常语序是“新月后人归”),是说独立凝望时间的迄止点,也有以新月初升的形象突显词人雅洁人格追求之意蕴。
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注释】出自唐·薛能《春日使府寓怀二首》之一。背,背弃、背着。堂堂,公然无顾忌的样子。去,离开。故故,此指接连不断的样子。【译文/点评】此以拟人修辞法,将青春逝去、老境渐至的悲凉之情生动活泼而又不失幽默地表现了出来,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1《名句中国·人生感悟》

内容简介
“人生感悟”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十一种,汇聚了有关人生方面的经典名句一千余条,都是中国历代贤哲在社会生活、人生历练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至理名言,千百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并以之作为人生的格言。阅读品赏这些名句,不仅可以让我们真正明白人生的真谛,懂得珍惜光阴、保持自信、奋发进取的道理,而且能够正确处理漫漫人生历程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既能保持人格气节,明心见性,又能旷达行乐,使人生真正精彩纷呈。
精彩书摘
不妨举世无同志,会有方来可与期。【注释】出自宋·陆游《衰疾》。不妨,无碍。举世,天下。同志,指志同道合的人。会有,一定有。方来,将来。可与期,可以期待。【译文/点评】即使现在全天下没有一个与我志同道合的人也无妨,相信将来一定有可以期待的同道出现。此言遭遇现实的困境仍应守志不移,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更不应与其同流合污,表达的是诗人特立独行、持志不移的人格追求。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注释】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地广》。为,因为。穷,指没钱。贱,指没地位。易,变。【译文/点评】不因为穷困而改变气节,不因为贫贱而改变志向。此与孟子所倡导的“贫贱不能移” 的君子修身的理念相同,意在鼓励世人守节不变、持志不移。

122《名句中国·文学艺术》

内容简介
“文学艺术”卷是“名句中国”丛书中的第十二种,汇聚了中国历代文人学者有关构思创作与评论鉴赏方面的经典名句近千条,皆是今日读书界人人所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警策金言。阅读品赏这些名句,不仅可以汲取前人成功的文学创作经验,而且可以分享古代贤哲品评鉴赏优秀作品的那份愉悦,进而懂得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的门径,成为一个妙语生花的创作家,或是一个善解人意的鉴赏家。
精彩书摘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注释】出自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区别、裁剪。伪体,指因袭模仿之作。亲,亲近、学习。风雅,《诗经》中“国风”与“大雅”“小雅”,指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译文/点评】此言乃是阐明文学创作中的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问题。“别裁伪体”,意在努力消除因循模仿,提倡锐意创新; “转益多师”,意在博采众长,努力学习前人创作的经验,强调的是继承。前句提倡“亲风雅”,意在强调文学创作要言之有物,要反映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后句所说的“汝师”,乃是“转益多师”后的“师无定师”,强调的是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不要拘泥于一家,要广泛学习。很明显,这一文学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是正确的。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注释】出自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此指道德高尚、有远见的人。【译文/点评】君子虑事着眼长远,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所以不会有近在咫尺的忧患发生。此言君子的高明之处在于有忧患意识,能防微杜渐,将祸患消灭在未萌状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吴礼权书友会新浪博客,了解更多吴教授的动态~~ 小编

本文来源:暨南大学出版社官网

语言服务微信号:Language-service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详情可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