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悦读 | 语言学如何玩转春联

中国社会科学网 语言服务 2020-01-18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哦!

猴年将至,年味渐浓,此时此刻,想必很多人都在准备肥家或者正在肥家的路上。每逢春节,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春联。春联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知识,今年春节想自己DIY春联的盆友们赶紧Mark!社科网手把手教你玩转春联~~

春联古称春贴,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时书写张贴的一种时令对联。春联习俗起源于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代已很普遍,具有祝颂性、时效性、针对性的特点,并突出一个“春”字。我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里的“春”也就代表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春联的语言特点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看:音节、字数、词性、结构、节奏、平仄。

春联·音节
据统计,中国春联联句末字中最常出现的音节为i;从四呼的角度来看,韵母多为开口呼与齐齿呼,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解说据统计,中国春联联句末字中最常出现的音节为i,而从四呼的角度来看,韵母多为开口呼与齐齿呼,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一方面是“吉祥字”分布的规律,另一方面是语音发音与人类情感表达之间存在的倾向性,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提到“冬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遇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而春联的性质决定了她表现的应是让人欢快、兴奋的事,描写的应是优美、清新的景,抒发的应是热烈、舒适的情,所以人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那些洪亮柔和的韵入联。
附录联句末字最常出现的音节i所构吉祥字

例如花开富贵重重喜,运转乾坤步步高勤羊辞旧千家同喜,顽猴闹春万户皆福羊驾瑞云去留一天瑞气,猴挥金棒来闪万道金光羊毫饱蘸浓墨重彩酬壮志,猴棒劲舞实事兴邦竞风流
说明上联以“喜”结尾,“喜(xi)”为齐齿呼,下联以“高”字结尾,“高(gao)”为开口呼。
说明上联以“喜”字结尾,“喜(xi)”为齐齿呼。 说明上联以“气”字结尾,“气(qi)”为齐齿呼。 说明上联以“志”字结尾,“志(zhi)”为齐齿呼。

春联·字数
春联中的上下联往往要求长短相同,字数相等,而从历时角度来看,古时的春联往往又会比今时的春联短,这是为何?
解说对称美体现了中国早期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比如古代的建筑,无形的中心线会把整个建筑分为相同的两部分,从而体现了建筑的对称美。在春联的语言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对称美的表现。春联属于对联的一种,自然上下联长短相同,字数相等,整齐划一。每联的撰写多以五七言为主,四六联也比较常见,八言、九言、十言的春联在古代较少,现代变得较为常见。这与春联的特殊用途相关。过去春联大都贴在门框或庭院大门两侧,受长度制约,字数多在四言至七言以内,随着社会发展,春联表现的内容更加宽泛,字数也相应开始增多,有的春联单句可达上百字。
例如猴桃献寿,鸟语迎春金猴捧硕果,玉宇起宏图昨夜春风入户,今朝喜气盈门平安富贵财源进,如意吉祥家业兴牡丹解语花开富态,鹦鹉能言世上春光瑞雪伴神州江山如画,和风佛翠柳祖国皆春血碧心丹,描绘三湘图案;花香鸟语,装点四面关山万枝彩笔绘宏图,宏图璀灿;一元复始迎新岁,新岁峥嵘
说明上联“猴桃献寿”与下联“鸟语迎春”同为四个字,称作“四言联”。 说明上联“金猴捧硕果”与下联“玉宇起宏图”同为五个字,称为“五言联”。 说明上联“昨夜春风入户”与下联“今朝喜气盈门”同为六个字,称为“六言联”。 说明上联“平安富贵财源进”与“如意吉祥家业兴”同为七个字,称为“七言联”。 说明上联“牡丹解语花开富态”与下联“鹦鹉能言世上春光”同为八个字,称为“八言联”。 说明上联“瑞雪伴神州江山如画”与下联“和风佛翠柳祖国皆春”同为九个字,称为“九言联”。 说明上联“血碧心丹,描绘三湘图案”与下联“花香鸟语,装点四面关山”同为十个字,称为“十言联”。 说明上联“万枝彩笔绘宏图,宏图璀灿”与下联“一元复始迎新岁,新岁峥嵘”同为十一个字,称为“十一言联”。

春联·词性
每种语言中都有不同的词类范畴,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汉语也不例外。而在春联中则往往要求联句中“词性相同”,这应当如何理解?
解说春联的上下联对应位置词语的词性相同,上联某位置若为名词,那么下联与其对应的位置也应为名词,同理,上联某位置若为动词,下联对应位置也为动词,上联某位置若为量词,下联对应位置也为量词。从词义上看,上联中若是描写颜色的词,那么下联以颜色词与其对应为佳,上联中若是描写数量的词,下联则以数量词与其对应为首选。
例如壬林曾献瑞,申浦尽迎春美酒千杯祝盛世,华灯万盏贺新春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年好景同春到,四季财源顺时来
说明下联中“申”对上联中“壬”,词义上都指天干地支,名词;下联中“浦”对上联中“壬”,词义上指自然景观,名词;下联中“尽”对上联中“曾”,同为副词;下联中“迎春”对上联中“献瑞”,同为动词。 说明下联“华灯”对上联“美酒”,同为名词;下联“万盏”对上联“千杯”,同为数量词;下联“贺”对上联“祝”,同为“动词”;下联“新春”对上联“盛世”,同为名词。 说明下联“财源”对上联“生意”,同为“名词”;下联“茂盛”对上联“兴隆”,同为“形容词”;下联“达”对上联“通”,同为动词;下联“三江”对上联“四海”,同为“名词”。 说明下联“四季财源”对上联“一年好景”,同为名词;下联“顺”对上联“同”,同为动词;下联“时”对上联“春”,同为名词;下联“来”对上联“到”,同为动词。

春联·结构
联句中各个组成成分除了需遵守词性对称原则之外,各组成成分的语法关系、各分句间的句间关系也要一致,即结构一致。那么哪些语法结构常出现在春联中?
解说联句中各个组成成分除了需遵守词性对称原则之外,各组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各分句间的句间关系也要一致,即结构一致,如偏正结构对应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应主谓结构等,单句对应单句,复句对应复句。春联中常出现的语法结构有如下几种:主谓关系(如“(金猴献寿欣闻四海)笛箫喧”)、联合关系(如“(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偏正关系(包含定中关系(如“(羊辞)霜雪地”)、状中关系(如“(瑞雪迎春)笑看(九州桃李艳)”))、动宾关系(如“(万枝彩笔)绘宏图”)。
例如羊辞霜雪地,猴攀桃李枝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瑞雪迎春笑看九州桃李艳,金猴献寿欣闻四海笛箫喧金猴启泰物华天宝长安乐,玉燕迎春人寿年丰大吉祥
说明上联“羊辞霜雪地”为主动宾结构,下联“猴攀桃李枝”同为主动宾结构;此外,上联“霜雪地”为定中偏正结构,下联“桃李枝”同为定中偏正结构。 说明上联中“一夜连双岁”为主动宾结构,下联中“五更分二年”同为主动宾结构;而其后的四言联中,“年年称心”对“岁岁如意”,同为主谓结构;另外“年年”对“岁岁”,同为联合结构。 说明下联中的“金猴”对上联中的“瑞雪”,同为偏正结构;下联中“(金猴)献寿”对上联中“(瑞雪)迎春”,同为动宾结构;二者合起来构成“金猴献瑞”、“瑞雪迎春”的主谓结构;另外,下联中“欣闻四海笛箫喧”对上联中“笑看九州桃李艳”,同为动宾结构;其中,“欣闻”对“笑看”,同为状中偏正结构,“四海笛箫喧”对“九州桃李艳”,同为主谓结构,“笛箫喧”对“桃李艳”,同为主谓结构。 说明下联中“玉燕迎春”对上联中“金猴启泰”,同为主谓结构;下联中“人寿年丰”对上联中“物华天宝”,同为两个主谓结构构成的联合结构;下联中“大吉祥”对上联中“长安乐”,同为偏正结构。

春联·节奏
“节奏”是春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正因为有它,春联的语言多了几分活力,多了些许铿镪顿挫之感。这种“铿镪顿挫”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语言规律?
解说春联的节奏是指联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春联多以二字(有时也有一字或三字)为一节奏,而春联所要求的节奏相应就是指停顿上应当同步。四言春联常为“二二式”,也有“三一式”;五言春联的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二二一”和“二一二”式,偶有“一二二”式,“一一三”式;六言春联常见的有“二二二式”、“二四或四二式”、也有“三三式”、少有“一五式”;七言春联最灵活,常见的有“四三式”、“二二三式”、“三四式”、“二五式”,“一四二式”和“一六式”极为少见;八言春联大多是由两个四言联组成,九言春联大多由四言联、五言联组成,十言春联以上多由三言联、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加以合并而成。
例如百业兴旺,五谷丰登金猴开玉宇,绿柳舞新春红梅铮骨傲雪,桃李笑颜迎春岁月更新人不老,江山依旧景长春
说明上联“百业/兴旺”,下联“五谷/丰登”。 说明上联“金猴/开/玉宇”,下联“绿柳/舞/新春”。 说明上联“红梅/铮骨/傲雪”,下联“桃李/笑颜/迎春”。 说明上联“岁月/更新/人不老”,下联“江山/依旧/景长春”。

春联·平仄
春联的抑扬顿挫之美还充分利用了声调的配合,即我们常说的“平仄”。该如何调配这些元素,才能够将汉语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解说春联除了节奏对称之外,还充分利用了不同声调的配合,以构成抑扬顿挫之美。所谓平仄,唐代《元和韵谱》曾作如此描述:“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清代江永《音学辨微》也曾描述到:“平声长空,如击钟鼓;上去入短实,如击木石。”这些描写虽不够十分的精确性,但大致表述了各声调的显著音态:平声较长而少波动,上去入三声较短而有升降曲折,所以调配平仄是撰写春联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达到最终的“平仄相间,抑扬顿挫”之感,春联平仄调配上讲究:一、节奏点平仄交替(节奏点是除末字外,两字为一节奏,其中后字为节奏点);二、上下联句平仄对立,尽量避免同位置上平仄相同;三、“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例如福日九州共乐,新年四海同春漫天苏雨泽万物,连夜春风暖千家
说明(-代表“平声”,\代表“仄声”)
上联:福  日  九  州  共  乐                 \           -          \下联:新  年  四  海  同  春                -           \            - 说明(-代表“平声”,\代表“仄声”)
上联:漫  天  苏  雨  泽  万  物                   -            \          \      \下联:连  夜  春  风  暖  千  家                    \          -           -      -

本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语言服务微信号:Language-service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详情可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