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请不要剥夺孩子讲母语的权利(二)

2017-04-27 郭大侠旺one 樂之書房

(接上文)也有朋友认为工作后因为普通话不够标准,会错失职场良机。这也许是事实,但是如果你又会讲汕尾话,又会讲广州话,得到的机会是不是比只会讲普通话的人多呢?有的朋友则认为,讲地方话,对吸引外省人才流入可能是一种阻碍,长久来看也不利于本地的文化多元化,不利于汕尾的繁荣发展。其实这一点大可不必多虑,现在人口流动很大,人们大部分都用普通话交流,方言在很多地方都是弱势语言了,就算在大城市上海,又有多少年轻人讲上海话呢?全国还有多少个地方会用地方话播新闻的呢?

孩子从小讲家乡话,以后也会讲普通话;如果从小讲普通话,以后就只会讲普通话了。作为父母的,不教孩子讲家乡话,算不算因为自己喜好而剥夺了孩子讲母语的权利呢?我平时在家一定会和孩子讲家乡话,包括读绘本读古诗也是,也教他唱海丰童谣。而我老婆有时则用普通话跟他讲,所以我孩子两种话都会讲。我认为普通话基本是工作语言,只和听不懂本地话的外地人讲。

有东北同事的母亲见到我跟孩子讲本地话,觉得不错,也遗憾她的媳妇只跟孩子讲普通话,不教家乡话。也有同学因为跟孩子从小就用普通话交流,孩子大了都听不懂本地话,觉得有些后悔。而十几二十年前来汕尾的外地人,为了生活和工作,有的都能够讲得一口流利的本地话了。现在一些年轻人出外发展,觉得孩子以后也是在外读书工作的,就不跟孩子用家乡话交流了,久而久之,“汕尾”在这些下一代的印象中或许只是个“籍贯”一栏填的词,而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乡音亲,它是家乡文化和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是联系保存本地文化、联系家乡父老感情的重要载体,一口乡音蕴含了多少深厚的家乡情感啊!特别是在离家很远的外地,听到家乡话感触就特别深。有潮州的同事说以前过番去到南洋的华侨,离开家乡和祖国,几代人之后还能够传承潮汕话,觉得真的很了不起。的确很让人佩服,背井离乡就很重视乡音,身处家乡的我们反而忽略了,其可怪也欤?

很多年前就“推广普通话”,那以后会不会“保护方言”呢? 如果个个咗讲普通话还算乜个家己人啊!再这样下去,几十年后,方言都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同样的道理,全国的大城市建筑没有什么地方特色和区分度,去到哪里都感觉一样,千市一面,这不见得是件好事吧?试想在不久的将来,大街小巷都是不会讲本地话的本地人的情景……

去年年底,市教育局制作了《学习汕尾话——日常用语100句》的视频材料,并制作成微信小视频对外推出,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汕尾,提高汕尾的城市包容度,这是个很好的做法。汕尾还有很多的语言文化值得挖掘,比如汕尾渔歌、童谣和俗语歇后语等,“呵护母语,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我们作为家乡的一份子,都应该为传承家乡的历史文化尽到自己的一份力。有朋友觉得在现在的发展形势下,本土文化迟早会被大趋势同化,诚然如此,但我们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保留地方文化尽到自己的一点努力。

 在梁文道的《“港台腔”错在哪》一文讲到,英国BBC十几年前开始的一项重大变革,正式招聘了一些带有“苏格兰腔”和“威尔士腔”等不同地方不同阶级口音的播音员。之前BBC向来标榜字正腔圆的“女皇英语”,是英式英语的标准尺度,但BBC发现它在维持标准之余却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副作用,间接催生不少地域偏见和阶层歧视,不利于社会和谐,也跟不上英语全球化时代英语发音正在日渐纷繁多样的趋势。所以他们决定,让各色各样的方言口音涌进这个重要的平台。他认为只要是在一个可以听懂可以沟通的范围之内,不同的口音和不同的地方俚语不只可以促进宽容与理解,更能够激活和扩张标准语的生命与内容这一点,也不妨可以给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中国作为借鉴吧。

爱我们的家乡,爱我们的家乡话。请给孩子一个讲家乡话的机会,让他从小感知家乡的语言魅力,了解家乡文化。

(本文是个人观点,有不当之处,欢迎交流指正。支持的话,可以转发,感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