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尼克松访华内幕 瞒天过海的“绝密飞行”(下)

《档案》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6

基辛格博士为尼克松总统访华打前站的这次绝密飞行在巴方的配合下正式开始旅程。


揭秘尼克松访华内幕 瞒天过海的“绝密飞行”(上)



美国国安委员会主任出访,

成为众媒体关注的焦点,

怎么保密?

基辛格有办法,怎么无聊怎么来。


等到上了路,大家就傻了眼。基辛格博士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凭借一系列极为乏味的会谈和超级空洞的新闻发布会,只用六天时间就把众多媒体搞崩溃了,等他到巴基斯坦的时候,只剩下一个记者跟着。





是哪家的记者如此坚韧?史料中没有记载,眼瞧着记者们一个一个地退出了采访队伍,基辛格甚至会为他们觉得有点儿遗憾。猛料在后边,可惜呀,不能告诉你们。


猛料就在当天的饭局里,

也就是我们开头说的,

基辛格在晚宴上装病的那场大戏。


主角虽然消失了,可配角的戏还得往下演,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苏尔坦·汗可能是那两天最忙的人,他先是连夜送走了基辛格,然后又赶回了卡拉奇政府宾馆。




早上8点,在摩托车的开道下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开出了政府宾馆,护送基辛格博士前往避暑胜地纳蒂亚加利休养,只不过在号称是基辛格搭乘的车里,坐着的是苏尔坦·汗和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约瑟夫·法兰德。


而更绝的事情还在后面


为了以假乱真,叶海亚·汗总统要求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国防部长、以及其他二十来个政府重要官员陆续到纳蒂亚加利去探望贵宾,而苏尔坦则在休养地的客厅里一一挡驾,抱歉地说基辛格的病情很严重,不便打扰。


病情这么严重,那得治啊。



没关系,这些早都计划好了。基辛格在1971年6月底发给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法兰德一封绝密信函。里面关于旅游安排注意事项,第二大项C小点写到:法兰德必须采取措施,防范使馆医生前往山间别墅,最好的解决办法也许是让地面站特工打电话,通报使馆内勤处,主要的游客已经感觉好多了,想单独放松一阵,如果有需要,会打电话叫医生的。

“主要的游客”指的就是基辛格,这里说的是如何防范美国使馆的医生。巴基斯坦方面想得更为周到,他们真的请来了一个医生,天天到休养别墅里给“基辛格”看病,而且每天向外界通报博士的健康状况。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直到好几年以后,才有了解真相的记者找到这个医生问:“你知道当年照看的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国特工人员吗?”这位老实巴交的当地医生回答:“我怎么知道,我看他们白人长得都一样。”




“博士,我们到了。”随行人员的声音让还在旅程中沉思的基辛格回过神来,“你知道吗?博士,我是第一个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这个随行人员,激动得几乎是在喊了。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后来曾经当过驻华大使的温斯顿·洛德。当时他是基辛格的特别助理,在飞机进入中国领空的时候,这个有心人特意跑到飞机的最前方。因此,他很自豪地成为了当时第一个进入中国的人。在他的情绪感染下,美方代表团人员,包括基辛格本人都兴奋起来,纷纷跑到飞机前舱去看。

1971年7月9日中午12点15分,搭载着基辛格一行的专机降落在北京南苑军用机场。叶剑英、黄华、熊向晖、韩叙到机场欢迎,之后悄无声息地把基辛格一行送到钓鱼台国宾馆。




坐在宽敞的红旗轿车里,

基辛格好奇地向外张望,

这个国家的一切,

都让他感到陌生和新奇。






回来的路上,到处都是贴着很大的那种标语,标语基本上都是“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他就问起来,那是什么意思,我如实告诉他,他心里面有点紧张。

——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







抵达宾馆没多会儿,

接待人员就通知基辛格一行,

周恩来总理

马上将前来宾馆与他们进行会谈。

于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一幕出现了。



基辛格一行四人,整整齐齐地站在五号楼的大厅过道,恭恭敬敬地等候周恩来总理的到来。看得出,作为美方代表团团长基辛格显得特别紧张,脸上的表情甚至有些不自然。

两个国家的高层领导人,

时隔22年的首次会面,

紧张是一定的。

但怎么会看上去那么不自然呢?









基辛格博士发现他的私人助理忘记了带他的衬衣,这是个历史性会晤,一定会拍很多照片流传后世,他想展示自己最好的形象,但是他绝对没有带衬衣。于是他必须借霍尔德里奇先生的衬衣,基辛格博士大约身高一米七三,霍尔德里奇先生身高一米九,所以衬衣很不合身,他走起路来像是一只没有脖子的企鹅。






为了这次历史性的访问,基辛格预备了两套衬衫,结果呢?离开巴基斯坦的时候,两个随行特工人员只记得带文件了,精心挑选的衬衫却一件都没有带。


下午三点,

周恩来出现在了五号楼。


基辛格虽然有点狼狈,可周恩来似乎没有注意到基辛格的衬衣有什么问题,他热情地与代表团成员一一问候,而令基辛格大吃一惊的是对于他随员的所有情况,周恩来都是如数家珍。




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基辛格根本就无法掩饰自己对周恩来的敬佩之情。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猛醒,自己也是做过功课的呀。

第一次会谈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双方一坐下来,基辛格就迫不及待地搬出了精心准备厚达三英寸的材料汇编朗读起来。在听过了大段的开场白之后,周总理说:“交谈嘛,何必照着本子念呢?”基辛格说:“我在哈佛教了那么多年书,还从未用过讲稿,最多拟个提纲。可这次不同,对周恩来总理我念稿子都跟不上,不念稿子就更跟不上你了。”一番话,大家都笑了,从那以后,基辛格就没再念过稿子。




下午4点35分,第一次会谈正式开始。一坐下,气氛虽然轻松,但探讨的事情却都非常严肃,基辛格列出了七大谈判主题,内容涉及台湾问题、越南问题、日本问题、美苏关系问题、南亚次大陆问题等等。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之间存在的首要症结,

这一点美国人也很清楚。

因此,

在一开始基辛格就先亮出了

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



1

美国政府拟在印支战争结束后,撤走三分之二的驻台美军,并准备随着美中关系的改善,减少在台湾余留的军事力量。

2

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但希望台湾问题能和平解决。

3

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

4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问题,留待历史去解决。

5

美国不再指责和孤立中国,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台湾代表。


第一天的谈判,周总理是听得多说得少,只有在台湾问题上,他阐述的观点最为详尽而明确:台湾向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美军必须限期全部撤走,《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无效。

这次谈判一直持续到夜里11点20分,中间吃了一顿烤鸭,但对于基辛格一行来说再好吃的中国菜他们也品不出味来。因为,这一天过得实在是太紧张了。




为了能让他们放松放松,第二天早上周恩来总理邀请基辛格一行去参观了故宫,下午从故宫直接到人民大会堂,12点10分开始第二次谈判。能够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基辛格几天以来的疲惫一扫而光。他特别高兴,因为他知道,这是国宾的待遇,但是他忽视了一个要点,会谈的地点是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




作为外国人,基辛格一行很难迅速领会谈判地点所透露的含义,但当天谈判的内容让他们很快就悟到了这一点。美方立场一直是希望政治解决台湾问题,撤军应与政治解决同步进行,这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基辛格再次搬出这些论点的时候,周恩来总理的答复毫不含糊,掷地有声。周恩来总理指出,美方强调政治解决方案声言与我方改善关系,必须建立在以下基础上:



1

美方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2

必须承认台湾属于中国,二战后台湾已经被归还中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

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政策,不支持所谓的“台湾独立运动”。

4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不得再发表“台湾地位未决”的论调。



在阐述完上述观点后,周总理问基辛格,如果上述问题都要留待日后去解决,那么这个中间阶段难道不是制造紧张的因素?而如果在你们的总统来访期间,这些事情无一解决,那你们总统来访的成果又是什么呢?

这话问的基辛格哑口无言,但周总理随即又话锋一转,“当然,我们不是为你们总统的来访设定前提,但是我们相信向解决问题的明确方向努力应该是来访的成果。因为我们一直把台湾问题视为我们的内政,我们必须自己解决”。




7月10日的这次谈判,

气氛明显与第一次有所不同,

“不卑不亢,不强加于人”的方针,

在周总理的言谈举止间,

展现得淋漓尽致。

快到6点的时候,周总理说他有一个约见晚宴要去参加,晚上10点回来。在这段时间,参加会谈的叶剑英、黄华、熊向晖等人去向毛主席汇报会谈情况,以及在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告方面美方的意见。发表联合公告是基辛格提出来的,因为考虑到日后的逐步计划,他的这次行程注定无法长期保密,须及时发表一份双方认可的公告,并同时发布尼克松访华之事。




周总理表示同意,并指定黄华、章文晋参加讨论和拟定公告草案,而对于这项内容,毛主席表示“尼克松来访,谁也不主动,双方都主动,公告中也不写我要见他的话,要学诸葛亮,留一手”。

留这一手可把基辛格难倒了,周总理建议说他们可以放松放松休息一下,看场电影。但基辛格一行,哪儿还有这种闲情逸致呢?周恩来走了之后,这四个人就在庭院里走来走去,嘴里念念有词,但却显得无所适从。




根据黄华回忆,当时中美双方各拟定了一份公告草稿,美方的稿子洋洋洒洒,大夸特夸了一通基辛格此行的意义,并说是在此行的推动下中国决定邀请尼克松访华,而中方的稿子则很简单,基辛格来中国,同中方领导人进行了会谈,尼克松总统准备来中国访问。


两份稿子一对比,

基辛格当场就急了,

这不成了尼克松自己邀请自己访华了吗?


讨论到这里,正好周恩来总理也从晚宴上回来了,黄华向他汇报了这个情况,大家听了以后哈哈大笑,于是周恩来马上向毛泽东汇报,毛主席边听边笑说:“要改,要改。”

当天晚上11点15分,周总理回到钓鱼台。基辛格他们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他们在中国只有48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而公告的问题还一点谱都没有。

当然,作为外交家这种情绪是不可以在外交谈判中流露出来的。当周总理说自己来晚了,向大家表示道歉的时候,基辛格的回答是:“没关系,我们刚才散步散得很好。”这个“很好”的散步,可是散了将近五个小时。




周总理没说什么,而是先询问了第二天基辛格一行的出发时间,然后告诉他们,黄华大使一会儿就到,他们可以继续讨论公告的事情。等黄华到达钓鱼台国宾馆的时候,双方的手里的草稿都不是原始的那份了,中方的稿子已经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由周总理润色过一遍,而美方的稿子则由基辛格操刀,大删大砍了一通。这次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1971年7月11日清晨,全新的公告草稿顺利通过了毛主席的审阅。

当天上午10点35分至11点55分,周恩来总理和基辛格进行了第四次会谈,这一次双方讨论的话题已经是公告发表的时间和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双方所需做的准备了。

由于12点20基辛格一行就要去赶飞机,因此在会谈之后,周总理提议大家用最快的时间在一块儿吃个午餐便饭。说是便饭,但这一顿美国代表团的成员们可是吃得最多,也是最香的,因为没有压力了呀。




下午一点,基辛格一行踏上了返回巴基斯坦的波音707。当天,尼克松总统收到了来自基辛格的一条讯息,这条讯息只有一个词“Eureke”,这个希腊单词的意思就是“这事,成了”。

华盛顿时间1971年7月15日晚上10点30分,尼克松总统春风满面地走进演播室,宣读了访华公告。同一时刻,北京时间1971年7月16日上午10点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同一公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美利坚合众国第31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东郊天竺机场。尼克松偕夫人率先走下悬梯,向在机场等候的周恩来总理伸出手去,历史定格在这一瞬间。伴随着这次跨越大洋的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帷幕就此拉开。







文字 / 《共和国档案——绝密飞行》

图片 / 纪录电影——《秘密访问》

编辑 / 小  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