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鉴古知今 | 从弱国外交到大国外交

张国斌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经历了几个月的奋斗,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国内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正如我们看到的,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在蔓延,每天不断增长的数字考验着人类的应对能力。


中国迈过了坎,世界还在抗争,两相对比之下,本来应该是加强合作,携手抗疫的好时机,但有一些政客、媒体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频繁向中国“甩锅”,处心积虑地将新冠病毒同中国相联系,“中国病毒”“驱赶华人”“向中国索赔”等种种污名化行径频发,企图孤立中国,将疫情“政治化”。

4月7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旗帜晚报》发表署名文章说,大疫当前,英美少数政客却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极力污名化中国,实质是制造危害全人类的“政治病毒”。


面对不公平的指责和攻击,中国外交部和外交官响亮发声,传递中国声音,亮出中国态度,坚决抵制国外不良媒体和政客将疫情“政治化,借新冠病毒污名化中国。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外交官们的发声展示了大国风采、大国担当。


如今再去回顾历史,想到晚清那段丧权辱国的外交历程,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羔羊了,我们的外交官可以挺起胸膛,表达我们的态度。


弱国外交-晚清政权下的

“马嘉理事件”

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急于打开中国西大门的野心日益膨胀,特别是在征服了印度并占领了缅甸南部之后,非常急切寻找一条由缅甸经云南通往内地的道路。


一方面可以连通八莫—大理铁路以控制云南;一方面又可打通四川与扬子江的上游,使英国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同时又可垄断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打通商路,更加方便从中国西南部商业中心重庆“携取”农产品及矿产品,使整个长江流域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并将英国在印度和缅甸的殖民地连成一片,建立英帝国从印度洋、恒河到长江,横跨整个亚洲的殖民主义霸权。

马嘉理事件路线示意图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1874年,英国派出以柏朗上校率领200多名武装士兵护送的“探路队”,探查缅甸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派出公使馆的翻译英国人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双方在缅甸八莫会合,开始向云南边境进发。1875年2月21日,马嘉理带领三人在前方探路,刺探情报、绘制地图,碰到了当地爱国的少数民族志士腊都率部在边境巡逻。


巡逻者要求马嘉理立即出境,却遭到其蛮横拒绝。马嘉里还开枪打死一名当地的景颇族百姓,引起众怒。巡逻者当即开枪打死了马嘉理和他随行的几名士兵。当地民众奋起反抗,使得英军狼狈逃命,“新华西探路队”宣告解散。

回溯马嘉理事件


当时英国驻华公使在给清政府总理衙门的照会时,讲的是英国将派“三四名游历官员”经曼德勒越过滇缅边界来中国旅游,要求总理衙门在英国使馆填写的护照上加盖印章,准予放行。但由于清政府官员缺乏一套完备的对外政策,加之缺乏对外交涉之人,一方面没有了解英国人的企图,另一方面又惧怕洋人咄咄逼人的气势,稀里糊涂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造成了这一事件。

马嘉理事件起源地碑


本来事情到此应该告一段落,英国人师出无名,理亏在先,先是讲“三四名游历官员”,后是一百多人的武装入侵,受到当地民众抵抗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向清政府交涉时,清政府能先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如果当时有懂外交的人员,其实对方是不值一驳的。


但当时的清政府不但没有据理力争,还示弱承认马嘉理在云南属于“遇害”,并担心事情闹大,承诺将“严拿匪徒,按律惩办”,使本来心虚的英国人无理变成有理,获得了外交交涉的主动权。    

1875年3月19日,威妥玛向清政府正式提出六点要求:

一,中国和英印政府派员前行调查;

二,英印政府可再派探路队人滇;

三,中国赔款十五万两;

四,中英立即商定办法,落实1858年《天津条约》所规定的优待外国公使;

五,免除厘金;

六,解决中英间历年“悬案”。

这些要求无理且荒唐,是典型的英国扩大侵略利益野心的表现。但当时无能而软弱的清政府迫于英国人的压力,不断作出让步,将爱国志士抓了起来,罪名是“见财起意,拦路抢劫洋人”,捕杀了23名景颇族抗英勇士,还将当地总兵蒋宗汉、同知吴启亮革职,并打入地牢。英国人还是不满足,威妥玛威胁,如果清政府不答应其条件,英政府将派军队来解决问题。


烟台条约

在英国的威逼下,软弱的清政府在息事宁人、不愿打仗也怕打仗的心理驱使下,1876年,李鸿章与威妥玛签订了《烟台条约》:

其一,为被害人赔偿及“滇案”处理经费共20万两白银,清政府派专使前往英国道歉;

其二,扩大了通商口岸特权和领事裁判权,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其三,同意缅甸与云南边界通商,允许英国人随意进入西藏等等。

至此之后,中国西南再无安宁。

一个小小的驻华公使,利用要挟、欺骗等手段,迫使清政府答应了条约内容,为英国在华获取了更多的特权。中国在没有遭受战争失败的情况下却接受了不平等条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一个莫大的耻辱,也印证了晚清政府的政治上的腐败无能、外交上的丧权辱国。


振聋发聩-中国外交家的呐喊

“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1945年,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陆征祥对前来采访他的中国记者发出了这样的警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力弱小的国家在与他国交往、处理国际事务时是没有发言权的,在外交事务中起不到作用。


向上滑动阅览陆征祥个人介绍

陆征祥,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1871年生,1884年13岁的时候进入了由总理衙门主办的上海官办的新式学校—广方言馆,就读于上海广方言馆,后入北京同文馆习外文,尤精俄文。


1893年奉派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翻译官。日俄战争后,在俄国愤而剪去发辫。陆征祥在俄结识比利时天主教女子培德女士,不顾使馆反对,于1899年结婚。1906年陆征祥升任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


1912年辛亥革命后,应总统袁世凯电命,从驻俄大使任所返国出任外交总长,并推动中国现代外交机构之改革,将清代"外务部"改为外交部。袁世凯称帝其间,曾短暂出任国务卿职务。主掌外交其间,外交部培养了不少杰出的外交官,为中国这一"弱国"争取到较多权利,奠定了中国外交现代化的基础,陆征祥居功甚大。


1919年,一战结束后,陆征祥率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等人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国对于战败国的处置。在会议上,尽管当时的中国作为战胜国一方,本应该收回德国占领的山东一带,但西方国家想将其划分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这次的外交事件中,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会议,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充分阐释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

1919年巴黎和会


众所周知,这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这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由学生、工人阶级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爱国运动。它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

五四运动中新华门现场


从此,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开始觉醒了。


大国风采-新时代中国外交官风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23日11时,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260万,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8万。美国依然是确诊最多的国家,已经超过84万,而西班牙也突破21万大关,法国、英国、土耳其等也持续增加中。


每天不断增长的数字意味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正在遭受疾病的摧残,而这也是过去的一个月前中国所遭受的。但幸运的是,中国已经走出了这个低谷,我们用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换来了今天的“明媚春光”。

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宣布,中国向世卫组织追加3000万美元捐款


今日成果不易,中国感念在这条抗疫路上收到的一切温情帮助,同时也没有忘记尽己之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


但有一些无知政客与媒体无视事实,不断向中国泼脏水。而此时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软弱的晚清政府,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官面对不公平的指责和攻击勇敢地进行了回应。


向上滑动阅览中国外交官风采

2020年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希望国际社会能够理性、冷静地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并作出科学、恰当的应对。

2020年2月9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接受CBS采访,针对美官员 “病毒可能来自中国生物战计划”的指控,崔大使说:“这一指控真是疯狂至极。对于病毒本身,我们还有很多认知空白,来自中国、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正尽最大努力了解这一新病毒。同时,捕风捉影、造谣传谣是极其危险和有害的。这不但会引起恐慌,还会助长种族歧视和排外情绪,破坏我们抗击疫情的共同努力。”

2020年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针对美官员”甩锅“言论,中方奉劝美方停止政治操弄,做好自己的事,把精力更多放在如何尽快战胜病毒和提振经济上。

2020年4月20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美方有人要求中国为疫情赔偿,耿爽连举三个例子,“有谁让美国赔偿了吗?”

2020年4月20日晨,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接受法国主持人兼记者布尔丹专访,针对特朗普公开指控“中国撒谎”的问题,卢沙野大使表示,中国没有隐瞒,也绝不会隐瞒,中国一直是信息透明的,疫情数据是准确的。中国上周末订正了武汉疫情病例和死亡数据,这正是信息透明的体现。

.............

鉴古知今。我们再一次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向世界表明: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软弱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了,中国有能力、有实力为自己发声,几百年前的弱国外交已经成为历史。

大国外交,不仅向全世界和中国人民展示了中国外交人的风采,也在告诉我们,国富则民强,中国担当、中国精神不仅在对中国人民负责,也在对全世界负责,为积极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体奉献力量。

作者介绍:张国斌


资深外交官,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前总领事,驻法国留尼汪首任总领事,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常驻非洲8年、法国11年,走访140余国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




文字/ 张国斌

图片 / 网络

排版 / 撒哈拉的鱼



延伸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倾听外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