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周总理的一次接触

杨冠群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杨冠群  1950年调入外交部,1951-1954年派往朝鲜,在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工作;历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随员、国际关系学院和外交学院讲师、外交部美大司副处长、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一秘、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参赞、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常务副代表等职。


日内瓦会议期间,代表团顾问浦山带我参加了印度支那问题的一次限制性会议。所谓的限制性会议就是指参加人数有限,会议内容对外不公开的会议。限制性会议也是各国互相摸底、作出让步的场所。会后,我们直接前往华山别墅汇报情况。

同过去一样,别墅门口的瑞士警察一看是代表团的汽车,没有盘查就放行了。一进院内,气象一新,绿茵茵的草坪,一望无际,参天的树木,郁郁葱葱,真是个幽雅的去处。我正在观赏之际,汽车已在白色的主楼前停下。一进楼,只见大理石为柱,橡木铺地,丝绒制帘,还有一些精致的中国小摆设。来不及细看,我便随老浦径奔二楼会客室。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总理在华山别墅办公。

总理秘书马列通报后,周总理便从休息室出来,穿了一身便服。他先和我们亲切握手,说“辛苦了”,然后仔细听取老浦的汇报。

谈完工作,总理问我们吃饭了没有。那时,华灯已上,大概是八时许。我们只好直说尚未吃。总理马上叫来秘书,吩咐为我们备饭,并告诉我们饭后再上楼,同他一起审查电影。

在等待厨师做饭期间,我们顺便参观了厨房。别墅主人的确是个“大户人家”。这么宽敞的厨房工作间,准备百把个客人的饭菜也无问题。它是个西餐厨房,但案板上整齐排列着蒸笼和炒锅,都是代表团从国内带来的。

厨师端上热腾腾的饭菜。菜品很简单:一盘炒青菜,一盘炒鸡蛋,外加一碟香肠,反映了主人的俭朴,但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那盘“炒青菜”,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但从未体会到它竟如此鲜嫩美味。不知是因为我饿了,还是总理厨师的手艺特别高,又或是我的心理作用。要知道,这是在周总理“家里”吃的饭哦!

作者在华山别墅楼前摄影留念

饱餐后,我们又上楼去。会客厅里已排列了三行沙发和椅子。一架16厘米的手提放映机已摆放好。我们两人一到,秘书就去通知总理和其他人员。真不好意思,还让总理等待。总理的一份情意、和言必诺的精神令人感动。

总理坐定后,电灯便陆续熄灭。银幕上映现的是一部有关中国景物的无声纪录片。时间大概是清末民初,地点是西北某地。画面上只见一些摇摇晃晃、梳着大辫子、身着臃肿的棉衣裤的男子在城门内外进出,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挑担,担子的一头篮筐里还坐着孩子,也有手里提着鸟笼的好闲之辈。间或有少数缠脚的妇女提篮背筐穿梭于人群之中。也许最令国人厌恶而令洋人感兴趣的是:城头上挂着两个方方正正的被镂空的木篓,内盛被处决了的人犯的首级。20分钟后,亮了灯。我们又从旧中国的黑暗中回到了现实的新世界。总理回头问在座的“审片者们”:“这片子怎么样?值得买吗?”大家异口同声表示,没有什么意义。于是总理拍板:“告诉外国朋友,恕不买了。”

离去时,总理没有忘记嘱咐秘书用汽车把我们送回住所。住在华山别墅的是总理和代表团几位部级领导及他们的贴身工作人员,其他人员寄寓于市内。

1958年之前,周总理兼任外长。作为礼宾干部,我有幸多次见到他,看他的批示,或听他在外交部作报告,但任何一次接触都没有像在日内瓦这一次在距离上这么近、时间上这么长。

会议结束后,离开日内瓦前,总理又在华山别墅亲切接见代表团的全体工作人员。我们年轻人都是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前往周总理在日内瓦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同总理话别,并共同庆贺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在中央和总理领导下,中国代表团在实践和平共处原则上发挥了突出作用。但从总理当晚的讲话中,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日内瓦会议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任重而道远,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待于有关国家和人民以及世界各国继续作出艰巨的努力。

会议结束后,代表团的殿后人员经布拉格回国。图为参观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府时留影。右三为外交部交际处处长王倬如、右四为交际科科长韩叙、右二为作者。

会后,代表团大队人马回国。作者作为“殿后”人员留下,在华山别墅又住了一周。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从故宫借来的国宝完好无损地运回国内。这也是周总理的嘱托。

-end-

图文 |《潮头戏水三十年》

作者 | 杨冠群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