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档|从档案看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的渤海范例

山东省档案馆 灯塔党建在线 2021-05-14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生动鲜活讲述党的百年故事,山东省档案馆、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联合济南、青岛等16市档案馆推出大型党史诵读主题活动——读档,通过一件件真实档案、一段段动人讲述,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和人民情怀,深情缅怀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建立的丰功伟绩,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建功新时代,启航新征程!


第五集:从档案看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的渤海范例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唯一以省为主体的抗日根据地,包括渤海、鲁中、鲁南、胶东、滨海五区。渤海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其前身为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它东临渤海,西靠津浦铁路,北与天津接壤,南接胶济铁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抗战时期,渤海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在平原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成功范例。



日伪对渤海区的侵略罪行


渤海平原是山东农产物资最丰富的地区,是山东抗战的大粮仓、物资补给基地。同时也是敌人特别注意统治和掠夺物资、解决其困难的地区,属敌我必争之地。


《景晓村:一九四一年斗争总结与一九四二年斗争方向》把清河区一年中斗争的表现总结为“扫荡与反扫荡、投降与反投降、夹击与反夹击”,具体内容表现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


《冀鲁边1943年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任务》总结了一年来敌人对边区蚕食分割封锁的严重情况,指出:“几无日不听到枪声、无日无地不发生情况,其残酷性更非局外人所能想见。1943年敌人对我进攻不但在军事上是积极的连续扫荡,而且还是军事政治文化特务密切配合的‘总力战’”


1944年5月《渤海区敌我斗争形势与我今后任务——高干会议总结之一部》指出:“敌人亦采取各式各样的阴谋,扫荡清剿蚕食,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特务的企图消减我们”,“自敌人实行蚕食政策以后,壕沟林立,公路纵横,据点岗楼林立。最严重的地区平均每7个至10个村1个据点或岗楼,每8里至10里1个据点”,“全年每日均处于敌伪千人以上扫荡外,其中有36天是敌伪同时在两个地区进行扫荡,战争的紧张性与频繁性可见一斑。除此以外,敌人经济上进行掠夺,每次扫荡对我根据地均给予沉重的破坏和抢掠,大批的倾销假法币倒卖我物资,造成我区之通货膨胀、金融紊乱,物资腾贵,民生困难。在政治上则进行各式各样的欺骗宣传,挑拨军民团结,扩大伪化区域,进行特务工作,破坏我地下组织,办理自首自新瓦解我党我军及抗日工作人员。”

渤海区敌我斗争形势与我党今后任务——渤海区党委高干会总结之一部


清河区、冀鲁边区地处华北平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平原地貌不利于八路军的隐蔽转移和游击作战。在1942年9月召开的清河区第五届行政会议上,《李人凤关于清河区政权工作的总结报告》从军事战略、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敌我力量的对比上详细分析了清河区抗日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了清河平原武装斗争的分散性、游击性,同时决定了今后必将遇到更大的人力物力的困难,与根据地游击性的增强以及斗争的残酷。


英雄的渤海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为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改造平原地形,大挖抗日沟


改造平原地形,普遍发动群众大挖抗日沟,建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抗日沟网。1942年3月16日《清河行政区主任公署关于为反扫荡做准备挖掘抗沟的通知》指出:“百倍提高警惕性,加强反扫荡的准备工作”“各县府必须把这一工作看作是目前的紧急的战事任务,配合当地军民普遍动员加强督促迅速进行。”清河区改造平原地形、大挖抗日沟的工程巨大,据广北根据地统计,在1941年即挖抗日沟长达500公里。抗日沟是清河区在抗战中的重大创造,它便于抗日军民隐蔽转移,出其不意地袭击日伪军,同时又可以对敌人的扫荡起到迟滞或阻碍的作用,对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发挥了积极作用。

原清河区抗战来较大战役



因地制宜 改进斗争策略


改进斗争策略,因地制宜,利用青纱帐,采用“翻边战术”,组成精干的“小部队”,打进敌占区分散活动,政治攻势和军事斗争相结合,争取、瓦解日伪军。这些策略在档案中出现次数相当密集。如1943年3月15日,《中共清河区委关于上半年斗争方针与任务的决定》指出:“①积极开展对敌政治攻势与宣传战,并作为经常的工作有组织有步骤的确定掌握伪垦区警备队及伪区乡村政权与群众组织……②各战略分区要积极向外隐蔽开展活动……③加紧准备与训练一批派往敌后区和新区的干部与武装……④各兵团、各垦区武装,在青纱帐起以前,一般的应采取隐蔽与分散的活动,在战术上应着重于伏击与突击,选打敌之弱点与要害,尽量避免打大仗,同时应配备一定武装深入接敌区边缘区活动,积极建立下层工作争取伪军伪组织并监视与牵制敌人……”。《冀鲁边1943年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任务》表现了冀鲁边区军民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敌进我进、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不断打击敌人,逐步收复被“蚕食”地区。

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



陷敌人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不断壮大县大队、区中队、村民兵组织等地方武装,建立健全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各救会等抗日团体,配合主力部队广泛运用破袭战、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法,拔据点、炸碉堡、炸火车、破公路,狠狠打击敌人。这些策略在1944年6月25日《中共渤海区委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及工作秩序的决定》、1944年8月5日《渤海军区政治部、渤海区公安局关于敌伪及国民党特务活动情况与我方分析、对策的通报》、1944年9月渤海军区政治部编印的《关于小部队活动的初步总结》中均有所体现。


中共渤海区党委一九四四年军事斗争总结(正文第1页)


中共渤海区党委一九四四年军事斗争总结(正文第2页)


在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中,在频繁的对日伪作战中,渤海区军民逐渐形成平原作战的一套方法和组织形式,因而获得了平原根据地建设的战略主动权。


通过政权、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渤海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党的核心领导更加坚强,各阶层抗日群众更加团结,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广大基本群众的抗日热情进一步高涨,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渤海区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解放了渤海区全境,发展成辖41个县市,各级党政军民机构健全,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000万的山东最大的战略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为您推荐
来源:山东省档案馆责编:许芳编审:王菲菲

一起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