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新闻网 | 广州新华学院打造湾区应用型人才培养“摇篮”

院校代码13902 广州新华学院
2024-09-13



以立足穗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实践,以产学研方面的突出贡献,广东省广州新华学院今年3月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作为一所传承中山大学深厚文化底蕴、师资力量和办学传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广州新华学院在2021年转设后,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先后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并与广州大学联合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逐渐走出一条区域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之路。


立足湾区

发挥办学优势孕育特色专业


广州新华学院依托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医学学科优势,开设并发展了一批区域急需、具有广州新华特色的医药类专业。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眼视光学等专业是广东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大健康”、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眼视光学专业有2年半时间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行专业学习;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前先进行10个月的临床护理实践锻炼;信息资源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实习时间超过5个月。近年来,康复医学系开设的呼吸治疗学、高压氧治疗学等特色课程为珠三角地区三甲医院的ICU病房培养了百余名呼吸治疗师,有效弥补了区域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符合区域人才需求的特色专业,加之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培养方式,广州新华学院的毕业生具有实践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显著优势,还未走出校门便被各大三甲医院、医疗机构抢先预定。特色鲜明、互相支撑、协调发展、重点突出的学科专业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共育应用型人才


学校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要抓手,打造“6+1”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双师型”教学、产业学院“订单式”培养让育人过程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产教融合创新赋能育人实效,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2023年10月15日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东莞分中心在广州新华学院揭牌(广州新华学院供图)


学校与企业携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进行课堂教学、共建共享实验实训实习资源、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共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共建共管产业学院,打造“与区域产业共生,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探索“把专业建在产业上,把学院办在园区里”的协同育人模式,教学过程实现实践平台化、课程模块化、考评多元化,通过产业与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岗位标准相结合、高校师资与企业师资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精准对接。


截至目前,学校已成立了智能财务产业学院、粤嵌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健管-星创视光产业学院、数智供应链产业学院、汉潮中药科技创新产业学院、盈达自动化与机器人产业学院共6大产业学院,建立了419家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满足学生个性化、层次化的实习实践需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会计学专业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毕马威合作成立智能财务产业学院,并建立产业学院班,定制符合毕马威服务中心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选拔优秀学子到毕马威开展为期8个月的实践学习,表现优异者有机会直接留用并认定工龄。


五育并举

多方合力打造经世致用的教育生态


广州新华学院以“博学、笃行、正心、自强”为校训,以“新华讲坛”“霖霖书院”“新华杯”篮球赛、“一带一路”研学、“百千万工程”等为依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之父夏书章教授,世界著名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国文、李仲飞、马述忠,“珠江学者”特聘教授高定国、庄初升,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许钦松、雍和明、罗蔚茵、陈广汉、郑强、潘敬运、孔江平、黄民等多位学者名家做客“新华学者讲坛”,教导新华学子做人、做事、做学问。“新华企业家讲坛”“新华家长讲坛”“新华学子讲坛”分别邀请著名企业家、关心学校发展的家长、扎根各行各业的优秀毕业生为新华学子分享创业经历、成长期盼和奋斗故事,激励学子成长成才。


以霖霖书院为依托的美育实践基地统筹校内外资源,与广东省文化馆、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广东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等合作开展了多场艺术作品展、音乐会、服装展、电影之夜活动,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浸润式美育环境,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激发创造力。“新华杯”篮球赛期间,学校邀请周鹏、陈国豪等一众篮球明星出席活动,发挥体育明星效应,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除了“引进来”,学校还积极主动“走出去”。2023年暑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七百余名师生深入60余个地方开展支教、助农、调研活动,获得了多项省级、国家级奖项;2024年5月,学校师生分赴马来西亚沙巴大学、泰国巴吞他尼大学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异域课堂、社会实践、参访交流,感受异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这段社会实践经历让我体会到泰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语言文学系2022级刘泰同学表示,“从历史遗迹到地道美食,从与泰国朋友的交流到共同探讨实践课程项目,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收获了珍贵的异国友谊。”刘泰期待未来有机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重温这份美好的回忆。


广州新华学院学子到马来西亚开展研学活动(广州新华学院供图)


如今,广州新华学院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五万余名毕业生。他们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在各行各业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华力量”。接下来,学校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主动融入区域和国家战略发展新格局,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凝聚,持续推进产、教、研、学、创融合,办好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责编 | 冯展豪

审定发布 | 陶 强


推荐阅读


广州新华学院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今天,金灿荣受聘为广州新华学院客座教授!


广州新华学院2024年宣传片重磅发布!



关注广州新华学院[视频号]

掌握最新动态

▼▼▼


标星+置顶

一秒找到官微君

▼▼▼


欢迎投稿

邮箱:XHXW2014@xhsys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州新华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