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传到底是个啥?李佳琦79元眉笔事件也能写出论文?

爱传播新传考研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4-08-29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后台回复“基础训练营”,夯实基础打好地基后台回复“评论训练营”,直接喂饭冲刺高分后台回复“全程班”,明年此时青云上

你们新传到底还有什么不能研究的!李佳琦79元眉笔事件我还在骂骂咧咧,就有论文发表了?还发的是C扩!


没错,这就是董晨宇老师最近发表在《传媒观察》最新一期的一篇有关网络舆情的论文《“黏连剂”与“节拍器”:网络舆论议题的主题演化——对李佳琦“怒怼网友”事件的多维社会网络分析》。


看完这篇论文,播播立刻“翻箱倒柜”为爱宝们整理了一期网络舆情专题的文章,从基础知识到历年真题再到时事案例一网打尽,一定帮你搞定网络舆情这个专题。




一、什么是网络舆情?


01

 基本概念及相关概念


舆情:舆情泛指公民社会中的公民意见,也可以称为群众看法、群众意见,指在一定公共社会系统中或空间内,民众主体围绕相关共同关注的客体事件产生的态度和意见及这种态度和意见的发展变化情况,尤其是指相关大多数人对社会管理层面及政治价值取向的态度,是他们表现出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的总和。


舆情概念形成于社会学、传播学中的民意理论之中,指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但舆情并不仅指对民意本身或其形成规律的概括,而是关于民意本身作用于执政者或社会政治层面的规律的一种描述。


次生舆情:次生舆情是指当下热点事件中有一种舆论现象值得关注,就是一个地方曝出某个大丑闻后,这个地方常会连续性地曝出多起丑闻,可以称之为“次生舆情”(也就是次生丑闻)。


比如:地震灾难之后会有泥石流之类的“次生灾害”,地方丑闻之后,举国媒体云集关注接力“扒粪”,官场生态被置于舆论监督的放大镜下,很多平常被掩盖和忽略的问题都被“扒”出来,形成一波又一波躺着中枪的“次生舆情”。


舆论反转: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由于受媒体或爆料者导向影响,加上公众缺乏分析能力、盲目表态,事件发展初期出现舆论倒向一边的现象;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事件要素经历至少一次反转,与最初呈现的信息部分或完全不符,从而引发舆情多次变动的信息传播现象。罗一笑事件、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小凤雅事件等都是其典型案例。


02

大数据时代舆情的显著特征


场域开放性:网络环境拥有较高的开放性,通过网络,人们获取信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有可能成为舆论的传播者和发起者。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网民提供了更为广泛而丰富的表达空间,可以更加自由地发布个人意见或观点,从而对社会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由于网络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和网络实名制政策的不全面执行,某些地区依然存在监管上的盲点。这意味着人们可能会以匿名的形式发表不恰当的观点,从而导致信息的过度传播和真伪难以区分。


如今,网红与明星在个体影响力、盈利方式、展演模式等方面界限日趋模糊,呈现出“网红明星化”的趋势。同时,“网红”与社会文化、资本联系紧密,在公共话语与商业话语中均有重大影响力,是一个处在社会、经济与文化交织点上的新兴群体。


李佳琦作为中国现象级网红,李佳琦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从草根到网红、再到明星的一种身份跃迁,凝结了人们对于网红的复杂想象,极受大众关注,话题讨论度甚至赶超明星,据调查,李佳琦眉笔事件话题讨论量在2023年位于第二,仅次于李玟去世。



交互性:对于某一特定事件,人们会通过网络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传播。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后,他们往往会看到与之不同的看法,从而引发网络上的舆论争议。大数据时代舆论的交互性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深入的交流,具有很高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即使物理距离很遥远的人,也能通过网络进行实时对话和交流,这种跨越地域文化的交流方式使网络舆情更加多样化和全球化。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共同参与讨论,形成多元化的观点和意见。


作为一个社会行动节点,李佳琦连接着社会之中的大众、商家、平台等多方主体,其角色身份隐含着多元矛盾冲突。“李佳琦怒怼网友”这一事件发生后,迅速成为讨论焦点,并在后续不断发酵中持续保持着高热度。


突发性:对于突发的重大新闻和热点事件,网络舆情往往在事件报道的瞬间就形成,并且随着事件的进展和信息的不断释放,舆情也会不断变化和演化。并且由于突发重大事件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往往能引发大量的舆论。部分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夸大或篡改,甚至不顾事实真相进行报道,利用舆论导向获得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也增加了网络舆情识别的难度和复杂性。


在舆论特征上,李佳琦眉笔事件具备明显的“长尾效应”。换句话讲,对于这一事件的舆论焦点呈现出明显的主题偏移、发散的情况:网友讨论的重点从该事件本身扩散到对国货、直播带货行业等的探讨。在舆论发酵过程中,大量偏离事件本身的话题涌现,大众情绪化宣泄言论大量汇集,增加了网络舆情的复杂性。



03

 参考案例及语料


胖猫事件:(点击即可跳转了解事件详情)

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让逝者安息,本不该有后续层出不穷的闹剧。事出反常必有妖,当一些所谓热点事件的走向明显偏离正常轨道时,当有太多细节不符合常理、常情时,就要收一收“吃瓜”心态,留一些守住脑子的心眼:这是事件全貌还只是一面之词?怎么越来越像“剧本”,是不是有人暗中写好?(出自人民日报评论)


“秦朗丢作业”事件:(点击即可跳转了解事件详情)

段子被当成“新闻”,结果就是新黄色新闻的泛滥,“娱乐至死”大行其道,公众受困于信息的泥淖中。此前,公安机关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公布10起典型案例,“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正是其中之一。杭州警方对炮制谣言的徐某某等作出行政处罚,对看似芝麻绿豆的小事做了严肃的调查和证实,体现了对真相、对互联网传播秩序负责任的态度。(出自澎湃新闻评论)


刘学州寻亲事件:(点击即可跳转了解事件详情)

在社交媒体重塑话语场的当下,某个颇具争议性的事件一经报道,便迅速进入公众视野,激起舆论声浪,各方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不妨有博取流量者断章取义以调动公众情绪,但在浪潮过去之后,类似的事情有没有得到解决?正如刘学州被网暴案被关注和热议一年多之后,互联网空间中的网暴事件有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我们仍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出自红辣椒评论)


粉发女孩遭网暴事件(点击即可跳转了解事件详情)

提到染粉色头发的初衷,郑灵华说希望毕业照上的自己能是明媚而鲜艳的。在遭遇网暴后她曾表示,希望粉色头发能成为一种抵抗网络暴力的象征。如今,这个女孩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24岁。我们无法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但我们可以反思互联网舆论场的生态,可以推动网络暴力治理手段的进步——这些,是我们对这个女孩的亏欠。(出自澎湃新闻评论)


真题链接:

1.舆情(名词解释,南京邮电大学334,2024;南京林业大学440,2024)

2.网络舆情(名词解释,西北政法大学440,2023;华南理工大学334,2024)

3.简述《公众舆论》的主要观点(简答,天津大学440,2024)

4.人工智能、网络水军等,拥有强大的舆论效应,请分析网络时代下舆情新特征和治理(论述,华南师范大学810,2023)



二、网络舆情生成动因分析


01

自媒体时代把关人角色的削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发声的平台变得多样化,以微博、抖音、知乎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成为了网络舆情事件的重要载体,网民可以自由的在自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新闻话语权被不断分散,网络舆情的生成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与此同时,自媒体平台接近“平权”的传播方式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抖音平台为例,“抖音电商第二届生态大会”数据显示,抖音每月有超 2亿条短视频上传、超900万场直播,传统的把关流程在快节奏的新媒体生产线上显得“缺乏效率”。


在传播内容上,用户自主选择发布的视频、文案,自媒体平台对其进行事后把关,将正在传播的不良信息删除,阻止其继续传播。正是因为自媒体时代把关人角色被削弱,使得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得不到有效核实,加大了舆论的不可控性。


02

网民诉求的情绪化表达


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网民逐渐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也是网民诉求情绪化表达的诱因。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网民可以根据媒体碎片化的信息以最快速度了解事件的概况,但却无法让网民了解事件的全貌。


部分网民根据已知的部分事实对事件进行定性,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代入心理对事件发表具有主观情绪的评论,导致网民情绪化表达。尤其在延缓性新闻中,事件的真相往往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露出水面的,网民过早的个人情感介入,容易导致舆论反转、网络暴力等现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李佳琦眉笔事件舆情发酵的各个阶段,可以看出微博舆论场围绕李佳琦事件展开的讨论存在主题偏移情况:聚焦点从李佳琦及其相关方转移到国货,再转移到直播带货问题。


在第一阶段,网友的主要情感为恶和怒,行为主要为反对,并均与李佳琦及其相关方有最强的关联,有如“何不食肉糜 尊重与边界感”“你接受李佳琦的道歉吗”等话题在讨论中出现。


第二阶段,最主要的矛盾焦点从李佳琦身上转移开,舆论矛头主要指向国货,情绪与行为呈现出矛盾错杂的情况,恶、好、乐、怒均占据中心,行为上也呈现出支持与反对并存的局面;具体话题既有正向情绪引导的“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国货品牌”,也有负面情绪主导的“你工资减三千还剩多少花西币”等。


第三阶段,舆论焦点偏移至直播带货,并在偏移过程中卷入除李佳琦、国货之外的更多的主体,中心情感重新回归至恶、怒等消极情绪,而好、乐的积极情绪中心性滑落至最后,主要行为为反对与理性讨论。



03

“回音室效应”加剧虚假信息传播


“回音室效应”最早由心理学家凯斯·桑斯坦提出。在互联网平台,网民倾向于接触与自己观点相吻合的信息,进而在网络上形成志同道合的群体,同样的信息在群体内部反复强调,无形中给人们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音室”。由于没有外部信息进入,“回音室”成员产生强烈的排他性群体认同感,促使人们看到与内部相悖的观点时尽可能否定,从而达到极端化。


研究发现,在李佳琦眉笔事件大众关注舆情主题演化过程中不仅出现了行为横跳与情绪起伏,在特定阶段也会撕裂成极化的舆论倾向。第一是行为横跳与情绪起伏;第二是情绪极化与倾向撕裂;第三是相似性与延续性。可见,相较于第一阶段更统一的情感倾向,当话题出现偏移,涉及到更多元主体,舆论场中可能会出现更明显的情绪极化与倾向撕裂,并且,在李佳琦这一事件中,贯穿始终的中心情感为负面情绪。



在自媒体平台,算法推荐技术在满足网民信息需求的同时,也有强化“回音室效应”的风险。目前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主流算法是“协同过滤”,当用户多次关注了某一类信息,就假定他对该类信息感兴趣。按照用户兴趣推送同质化内容,会加深受众对该信息领域的刻板印象,用户很大程度上会将其当作真实信息进行传播,加剧了虚假信息传播风险,更容易发生舆论反转。


04

“首因效应”下初始信息的主导性


“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是指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


在“首因效应”作用下,网民往往对新闻事件中的初始信息更为敏感,因此媒体一直重视抢占新闻第一落点。新闻时效性与真实性很难兼顾,部分媒体急于发稿,忽略了新闻事实的核查,带来了虚假信息传播的风险。或有媒体为追求轰动效应,在报道中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强化事件矛盾,网民看到类似报道容易产生有偏差的“第一印象”,继而在网络中发表非理性信息。


真题链接:

1.网络舆情能否代表民意(简答,湖北大学440,2024)

2.网络舆论的规律及其影响。(论述,长安大学334,2024)

3.论述智能传播对公共舆论形成的影响机制(论述,山西大学334,2024)

4.请简述网络舆论的极化现象(简答题,中山大学数字媒体334,2024)

5.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情绪因素在舆情生成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是什么(材料,陕西师范大学440,2024)



三、网络舆情治理现状


01

网络舆情对事件走向具有极大影响


主流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这些媒体平台为网民提供自由发表观点的广阔空间。如 “强国论坛”吸引了大量网民积极参与,便于他们发表见解、交流思想。除此之外,各大媒体平台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发起民意调查等方式,让民众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时事热点的讨论中。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报道,还通过民意调查等形式让网民的声音被听见,进一步拓宽了民众参与政治的渠道。


社交软件、电子邮件、新闻论坛等多样化的平台也都在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意见表达途径。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它已经逐步演变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02

网络舆情成为政府决策重要参考


过去,民众的声音往往受到地域、时间和传播手段的限制,难以直接传达给决策者。然而,如今网络的跨越时空特性打破了这些壁垒,使每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等成为民众发声的重要场所,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这些渠道中涌现出的民意。网络舆情已经逐渐成为政府了解社会动态、把握民心所向的重要窗口。


D和国家领导人深刻认识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机制,政府已经将网络舆情视为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大数据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和文化的范畴,开始渗透到政治层面。其力量不仅在于它能够迅速汇聚和放大民众的声音,更在于它能够推动政府更加透明、开放和回应民众需求。这种互动和沟通的模式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政治生态,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和贴近民意。


03

网络舆情存在的偏差问题


缺乏与大数据的真正结合:在当今社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行各业提升效率和决策准确性的关键。但在治理社会舆情方面,很多部门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如事后弥补和临时应对。这种做法在大数据时代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帮助相关部门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的全貌,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目前,部分舆情治理平台的数据分析尚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如何将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的判断力不足:如果舆论引导不当,哪怕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会引发重大的网络舆情危机。在处理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时,也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无论事件的性质和类型如何,都采用相同的治理模式进行处理。当前,业界对于网络舆情事件的判断标准尚未形成共识。


对于网络舆情事件的判断,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对网络舆情类型的研究相对较少,分析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导致最终的结论难以全面反映整体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的判断方法,并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类型进行深入研究,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提高科学性和准确性。


真题链接:

1.举例论述议程设置理论在传播效果中的特点(论述,黑龙江大学334,2024)

2.人工智能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突发事件舆情中的作用机制(论述,暨南大学440,2024)

3.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介的相互关系。(论述,安徽大学622,2024)

4.简述网络新媒体技术下的舆情管理面临的挑战(论述,河海大学440,2023)

5.结合具体案例阐述网络中的舆情表现和传播结构(论述,华南理工大学334,2023)



四、舆情治理的可行之策


01

提高媒体责任意识,强化把关作用


传播技术赋权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主流媒体不再是舆情事件的唯一发声体,网民与主流媒体之间存在着传播话语权的争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面临新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网民可通过自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在这个去中心化的空间里,传统媒体绝对般的把关人不复存在。庞大的信息量使得平台把关力不从心,无法完全剔除其中的不良信息,把关作用被弱化。


把关作用弱化容易导致谣言泛滥、网络暴力等现象。因此,传播各方应加强把关效果。媒体和网民等信息发布者,应对自己的信息进行首层把关,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做到“事前把关”。当信息进入传播渠道,网络平台应利用算法机制,及时剔除掉其中的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信息,做到“事后把关”,传播各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媒体工作者应熟练掌握新技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仅要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还要坚持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不仅要有独立自主的判断意识,还要应坚持正确的传播价值观念。做好新闻的“策划人”,传播的“把关人”,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02

培养网民媒介素养,舆论回归理性


首先,在信息社会,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得到发展,这不仅要求传媒人员掌握媒介素养,公众也应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正如陈力丹教授所言:“如今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坏的时代。”尤其在“后真相时代”,网民习惯于传播情绪化的信息,容易造成舆论反转、网络暴力等现象,可见培养公众媒介素养的急迫性。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网民应当具备媒介使用素养,这不仅包括使用互联网生产和消费信息的能力,还包括对互联网使用的合理、合法。网民应当具有为自己生产的信息负责的媒介素养,遵守相关法律和平台规定,不制造网络暴力,不传播网络谣言。在消费信息时,应培养自己辨别信息真伪和价值判断的素养,在事件还未展现全貌的情况下不做主观评价,听取事件双方观点,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


最后,网民要谨防陷入媒体打造的“刻板印象”之中。由于大部分网民习惯于将传统媒体的特性移植到网络媒体上,默认网络媒体具有与传统媒体同等的权威性,对于鱼龙混杂的网络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都深信不疑,很容易被带有倾向性或错误性的话语所误导,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之中,从而助推错误舆论的形成与发展。


0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网暴治理力度


首先,主流媒体应当认真核实发布的信息,避免不实信息流入网络,对有意传播虚假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媒体人员问责处理;


其次,明确网络暴力边界,目前针对网络暴力的罪名一直被拆解,常以诽谤罪、侮辱罪等罪名出现,违法成本较低,一定程度上让网络暴力者有恃无恐;


最后,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平台,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方案。重视网络舆情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时针对事件进行查明,并把处理结果和事件还原并向大众公开,防止舆论进一步恶化,当发现虚假、错误信息时,应协助主流媒体进行及时地报道澄清,进而有效治理网络非理性舆论。


真题链接:

1.国际传播目前的困境和壁垒以及智能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做好舆论宣传(分析,辽宁大学334,2024)

2.作为网民如何面对互联网舆论环境(论述,武汉大学440,20246)

3.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和网络舆情的关系。(简答,南京大学334,2024)

4.论述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论失焦及治理(论述,西安交通大学440,2024)

5.传播手段建设创新对新闻舆论的意义(论述,河北师范大学,2024)



参考文献:

[1]江璟艺.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政府应对策略[J].国际公关

[2]董晨宇,林琦桁.“黏连剂”与“节拍器”:网络舆论议题的主题演化——对李佳琦“怒怼网友”事件的多维社会网络分析[J].传媒观察

[3]周志然.“后真相时代”网络非理性舆论的生成与应对分析——以刘学州寻亲事件为例[J].新闻传播

[4]翁贤锋.大众情感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及其引导措施[J].传媒论坛

[5]初金哲,周丹,许蕾.后真相时代短视频热点事件舆情的生成、表现及纠治[J].新东方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知知

小S

早早

卷卷

胖胖

小E


往期推荐:

我们是专科,不是有前科。

好的笔记长什么样?拿捏新传专题只用这几步

信我,这么背书,倒计时7个月没有拿不下来的专业课

姜萍疑似抄袭?勒庞:我还是骂你骂少了

刘亦菲美得轻而易举,女性形象建构却负重前行

新传排名大变天!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某传播排第一!

睡前看看“大佬”,真!的!有!用!

真正减负的2024最新新传考研热门专题.PDF

别慌!现阶段备考6个月也能上岸的新传院校它来了!

2024上半年学界热点,集中在这6大专题(附精选论文包)

新传考研的半边天,这50位大佬不仅要脸熟还要牢记!

超全实务模板奉上!这么写实务题小白也能轻松拿高分~

不是蹭,是新传知识真能答高考作文题

如何用21天搞定新闻评论?评论训练营给你答案!

不到一杯奶茶钱,保你专题高分!

给p人一点j人的震撼,接下来的暑期复习我是这样计划的。

自取!2024上半年热点合辑(精华版).pdf

新传热门专题合集116个核心必考点(pdf版)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王妈”人设的建构与反噬

总算不用翻书查!最新500+个新传考研必考名词免费送!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

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传播新传考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