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在美国学到的三点:拥抱改变,冷静旁观,科学思维

2017-06-27 王骁Albert 王骁Albert

这是我的第20篇文章

共计2568


周日去参加了一个留学讲座。

 

我作为一个初中就出国读书的人,算是一个老留学生了。参加过很多的留学讲座。但是这是头一次作为嘉宾身份参加。

 

以前在下面听,这次在上面讲。

 

讲座上有一个话题,叫做你出国后悔吗?

 

这个问题我还是很有感触的。

 

我在公众号里头谈到美国,很少讲诗与远方,而是讨论眼前的苟且。主要是希望帮助大家摆脱对美国的迷信,让大家知道美国也就是一个国家,它很发达,也有很多问题。仅此而已。

 

但是你要问我爱不爱美国,后不后悔去美国。

 

我的回答是,美国很可爱,我一点也不后悔去美国。所以我觉得可以从光明面来聊聊美国和我在美国的生活。


 

最近中国高考的分数都已经公布了,各个学校也已经陆续公布了分数线。大家都在面临着该如何择校的问题。

 

这种问题历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正好,借这个机会,我想聊聊我在美国读书期间3个最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在读后可以知道在学校中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学习学习的能力。


首先澄清,我读的是历史和国际关系双专业,所以各位在阅读的时候各取所需,见仁见智。

 

1


不要抗拒变化,而是接受变化。


大三第一学期,选了一门历史课。内容是以阿尔及利亚为例,谈论法国殖民帝国的瓦解。


教授是一位法国女士。


第一堂课,她并没有讲课程的内容,而是带我们大家展开了一个开放性的讨论内容。


问题是:历史学和人类学有什么不同?


历史学和人类学都是在学习社会的组织管理,社会的演化,风俗,语言等等。那么历史学和人类学有什么不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答案千奇百怪。


教授最后提出自己的答案:


Change(变化)


历史学中学习管理和演化的关注点,其实是在观察其中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管理的演化。


别看我们学的是“过去”,但是我们正在拥抱“未来”。


所以当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抗拒,并且一直抱怨。


比如在做新闻的过程中,很多的读者对于智能手机嗤之以鼻。甚至还把不使用社交软件作为一个值得骄傲的事情。



今年高考期间,看到一则新闻令我记忆犹新。


新闻标题是《18岁双胞胎兄弟备战高考,家中断网3年》



内容是家中为了孩子的学习,没有装无线网,用的手机也没有内存卡,更没有流量。


也就是说,这三年中两兄弟已经和社会隔绝了。


我查了一下今年安徽高考的作文题目:


安徽省高考作文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就有趣了,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肯定是没他们什么事儿了。


广场舞、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则是网络热议的话题。他们在这方面能够接收到底的资讯远远少于一般网民。


那么他们只能通过报纸和电视中得到的资讯来选择一带一路、大熊猫、中华美食、京剧、美丽乡村、高铁几个话题中来进行选择。


只剩下一半可以选择的内容了……


不论我们主观接受与否,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


从书信时代到电报时代,从电报时代到电话时代,从电话时代到电视时代,从电视时代到互联网时代。



每一次通信技术和通信方式的革新,都会给世界带来一次指数级的信息爆炸。


未来拉开人和人之间距离的并不完全是出身的差距,而是对于资讯的搜索与掌握能力的差距。


一个人只要能够熟练掌握搜索引擎,那么可以通过几个小时的学习,掌握一个领域的基本内容。


三年寒窗苦读可能可以在分数上追逐,但是三年落后于信息社会的进步,这个差距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追回来的。


这世界变化太快了,今年是iPhone出世的第10年,你还记得10年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


不要掉队,拥抱变化。


2


没必要立场,光是当个旁观者已经很有趣。


大二下学期,我选了一门课,内容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统治者与哲学家的历史。


那门课的结课论文我选择写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


历史这门学科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当你深挖一个人物的时候你会摆脱对历史人物的脸谱化认知。继续挖下去,甚至希望为他的一些脸谱化内容进行辩护。


黎塞留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哪怕说他是法国的张居正或霍光也不为过。


就好像我一直说的,学文科的人不知不觉都是有预设立场的。


我把一篇论文写成了对黎塞留的辩护文……


而教授将我找了过去,进行了一次交流。


教授对我说:


写论文就好像是在看一场拳击比赛,你不需要支持哪一位选手。你要做的是看他们的策略,看他们的技巧,他们的招式。


是的,我们不需要站队。


比如这一次的乒乓事件,很多人齐刷刷的站队。全都在骂总局,甚至罗列了领导的履历,似乎在这场对决中此人是唯一的反派。


但是没有人去翻翻球队的烂事儿,其实球队里头被“权力”压榨的人多了去了。


王励勤和王皓?


张怡宁和王楠?


李晓霞和王楠?


所以这次壮士断腕,最多算是黑吃黑吧……



不站队,至少可以给子弹多飞一会儿的机会。


3


我的另外一个专业是国际关系,是政治科学。


政治科学系的基础课叫做研究方法课,是教人怎么样做社会科学实验的。


虽然我不相信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但是我认同这一套科学研究方法。



至少可以做到扯淡的时候看起来客观。


其中有一个在数据分析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


correlation不等于causation


(有关联不等于有因果关系)


课上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在美国有麦当劳的社区,人均寿命较长。


难道是麦当劳让人均寿命变长的吗?


不是的,只是麦当劳在选址的时候会把社区收入水平考虑在内。而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寿命自然也就会变长。


所以麦当劳和人均寿命有关联,但是没有因果关系。


这是学习的第一层。


那么再深一层怎么说呢?就是发现了关联,虽然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有关联就是有价值。有继续去探索其他关联的机会,并且最终发现其真正的因果关系。


男同性恋的艾滋病的几率高。


所以同性恋和艾滋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吗?


不是,是不讲卫生……


讲卫生就不会有问题了……


这就是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我初中就去了美国,读书上课见了不少的人。但是要我说美国给了我什么,这是我能立刻想起的。


不需要可以记住,因为刻骨铭心。


高考也好,出国也罢,其实我们的人生不是被某一个地点或者学校标记的。该学到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而不是具体的知识点。


在未来,我们会忘记很多事情。


但是那些留下来的东西,将塑造我们的思维和人格。


而这三点就是我在美国得到的。



六月

27

打赏专用二维码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