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逛菜场 | 在武汉,择一把3块5的人间烟火

捷尼旅行 武汉中转捷尼旅行 2023-09-07



🥬

今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南北互通的交通要塞,有江河分割而成的三镇特色,历史悠久勾勒出的大街小巷,武汉本身就是一片江湖。


要在这座城市寻找烟火气也不难,但要说去到一整片烟火味的江湖,那要定好7:00的闹钟,撒着拖孩,披上薄外套,抓住门口挂的尼龙袋子,走到离家最近的菜市场那是人间烟火最蓬勃处。


沾着清晨第一批露珠的青菜,从城市边缘运到中心,整整齐齐码在摊子上,就它翠绿的劲儿,只看一眼营养就输送到血液里。





百年历史的天声街,始建于1911年,最初称“铁路街”,文艺风刮过好一阵,盛极一时的天声街舞台也在这里落下帷幕,直至90年代,一片小菜场届时迎来新起点,百年文艺老街退居幕后,烟火江湖从此登场。



早上7点的天声街,被入口处辛辣刺激的香料味唤醒,琳琅满目之中红彤彤一片,历久弥香在这条街巷。


早起的爹爹婆婆在白色泡沫箱里挑拣最新鲜的小白菜,婆婆说她每天都来这买,老板爹爹起大早从黄陂运菜过来,他这里的蔬菜都是自家种的,纯天然无污染,比大棚蔬菜要有营养。



卖了20多年菜的阿姨,店里蔬菜码得整齐,她说前段时间还有公众号过来采访她,搞好看点才有生意撒,我的菜都是当天现摘现卖,有坏的都不留到第二天,儿子老公都是五更起来去地里搬运,她守着店,也守着一家人安稳的三餐四季





“33一斤不能再少,我卖几多都是这个价”海鲜水产店老板对着顾客的讨价磨嘴坚守阵脚。



无名氏卤味小哥练就一双铁砂掌,光靠一幅劳保手套外加透明塑料包裹,就伸进熬得滚烫的卤水里给客人翻找鸭子,卤料的香味经高温沸腾顺着水汽勾住路人味蕾。



一句“柿子熟了”,街道便平添几分秋意;“萝卜菜清热解毒,小又嫩”,萝卜浑身是宝;3元土番茄,水分足”,是牙齿咬破外皮汁水在口腔四溅的酸甜爽感;“2元黄心土豆”听起来又粉又香;“1.5元”的洋葱,说多了都是泪;标注重点的“纯甜黄桃”...菜市场文学的厉害在于讲重点、无修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大闸蟹也开始登上主场,吃蟹第一步,先辨认公母、蟹黄与蟹膏,从菜场到餐桌的距离,二十分钟高温蒸馏即可,姜丝配醋,吃上第一口秋天的肥美。






隔壁肉铺招牌挂了几十年,老板生意做得有底气,一大早老顾客络绎不绝,肥瘦相间的猪肉,直条的肋排,养肥了一代又一代老老少少,老巷子里飘出的香味上不了它们的煎炒烹炸




切瓜的大爷一刀下去就能精准片出顾客的1元、2元、3元...是顾客要得准还是大爷切得稳,或许分量自在心中。



人来人往的街道,首先打招呼的是挂满手的塑料袋,“nia买了点莫斯撒?”“豆角茄子,小白菜,回去简单炒两个...”“今天的排骨蛮新鲜,搞点回去给外孙炖汤喝”


自行车篓子里堆得满满当当,电瓶车车头挤满挂钩,生活嘛,就要有滋有味。



徐记鲜鱼糊粉就着油条,越吃越香,老板守着一桶粉一桶糊汤喂饱一个个早起的灵魂,案板上放着一杯豆浆半截油条,没有顾客的间隙赶忙吃上一口,但由于顾客源源不断,始终吃不上一顿完整的早饭。



粉是荞麦粉,细滑但有韧劲儿,裹着厚厚的糊汤挑起来也不会断掉,糊汤是用鱼肉青稞米熬制而成,熬汤很快,但前期处理准备往往要花上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最后将一碗热腾腾的成果端到食客嘴边,这是徐师傅十年如一日地坚守



对门的丁记玻璃餐厅,一大早就排起长队,原来好的是豆皮这一口,两位爹爹说,在这吃了有十几年了,每天早上都来,味道特别好,他们只卖到十点就收摊,所以都一大早的来排队买。



前面一锅刚出,后面一锅又开始,金灿灿的外皮下盖着糯米,糯米底下是调好味的香菇肉末笋丁,一口咬下去,满嘴鲜香,整个上午的胃口得到满足。



挂在烤箱壁柜里滴油的王记北京片皮烤鸭是这条街的王者招牌,老板早些年从北京习得手艺,烤鸭用果木炭烤。



油脂在炭烤下,滋滋冒油,表皮金黄酥脆,配上黄瓜葱丝,裹一层甜面酱,香气从鼻头下到胃里。


吃剩的鸭骨头老板娘还会帮你下锅炸了,再裹上点辣椒面,椒香酥脆,一趟下来吃完一整只鸭。






任由外部发展一日千里,它自坚守着它的古朴与自然,如同一位在时光里静坐的老人,安然祥和地注视周围人来人往,得胜桥生鲜市场就是如此的存在。



从打起围挡间的巷口穿进去,蜿蜒向前,巷子两边是20世纪的老房子,交错复杂的电线,高高低低的房檐,回头黄鹤楼就在框景内,烟火气与年代感在这里相互交融。



走近生鲜市场,路面红底白招牌引人注目,各类药材依次摆开,除了关心粮食和蔬菜,也关心身体之根本。



打磨铁锅还是小时候见过的手艺,金色日光穿过枝丫洒在老爹爹头上,仿佛穿越回十年前。



这条街上多是老年人,佝偻着腰的婆婆,挑出形状满意的土豆,再拿出复古红色荷包,掏出一块五毛的纸币递给老板,付款码在这里并不常用。



卖鸡蛋的阿婆今年八十多,说话利索,动作干脆,她说八几年就来武汉做生意,如今都守了三十多年,不只买鸡蛋,菜和时令带着买,等这里拆了就回乡下,安享晚年。



包菜便宜是因为没那么新鲜,讲直话的老板娘连带着菜被顾客接受;淘宝屋的帅气老板,使出解数吆喝,一样白菜三种喊法,还附加教顾客挑白菜。



这里的价签多用纸壳子,无论苦瓜、黄瓜还是萝卜菜,最常见的广告语是“特嫩”二字,秋天的第一批铁棍山药已经出摊,大葱,豇豆,大白菜懒洋洋地躺在日光下,等待中意的食客把它们带回家。



牛肉大叔指给我们一些老房子的大门已经被水泥封上,墙壁上的搬家广告偶尔打一下眼睛,拥挤狭长的街道上摩肩接踵,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哗,更多的是平静坚守,还有丝丝遗憾和迷茫,拆迁之后又将去往哪里,现在不得而知。






作为武昌老城区的大市场,大成生鲜已经走过60余载,服务了周边及闻声而来的几万户居民。



穿过司门口和民主路,一片宽阔,街道上停满座驾,绿色外墙的大成生鲜市场霸屏街道一侧,熙熙攘攘的人群,拎着各式购物袋,豇豆伸出袋口,Q弹的肉丸子引得路人停住脚步,龚记江堤肉丸,现炸现卖,出锅即把汁水牢牢锁住,必须配上现买现吃的口感。






据说拿泡沫板子当价签是从这里兴起,粉色牌子上戴口罩的温馨提示戳到爹爹婆婆心窝子里,都牢牢带好口罩。






时髦阿婆挑好菜凑到耳边小声讲:我不住这里,今天专门开车来这边过早,顺带买点菜回去,跟爹爹两个人吃,这是武昌最老最大的菜市场都晓得咧。一边骄傲满足地展示自己挂满手的苋菜、茄子、小白菜...



懒得择菜的男士则选择切好丝的半成品,夹点洋葱跟芹菜,再来点青红辣椒,配点肉一锅葱姜爆香,调个味,一顿午饭解决了。买菜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买的是菜,成品早就在脑子里打好了草稿。



除了市场内的生鲜美食,大成路上的老字号也层出不穷,临到中午人群不散的小秋水饺,来来往往的老顾客端着铁盘问驻足者借个道,接地气的招牌跟广告语,打到老街坊心里。


白瓷碗里挖一勺猪油,虾米紫菜打底,盛半碗骨汤,搁上水饺,一口下去鲜飘了的



据说开遍武汉的“老韩煸鸡”最早是从大成路上这一家“老韩辣子鸡”走出去的,这家店在大成路上开了20多年,是老街坊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沿街往前走,糊汤粉,豆皮烧卖一个接一个,王氏烧梅在巷子口,个顶个大的烧梅一笼一笼售空。



丽华早点在大成路上,周边一片无人不知晓,老武汉牛肉粉和热干面,一做就是25年,满足了一代又一代老街坊的胃口,除了本地居民,不少像时髦阿婆一样的新食客也慕名驱车而来,为的就是一口老味道。




🥗



踩着清晨第一缕微光,踏入烟火深处,逛一逛秋天的菜场,便知道这个季节该吃萝卜和山药了,板栗柿子大闸蟹都是秋天的产物,择一把3块5的苋菜,黄心土豆带几个回家切丝或片片儿,丝瓜蛋汤一口顺滑...山河远阔,抵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编辑-小静 | 摄影-白米周 | 设计-Eight 





你知道哪些菜市场的宝藏美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