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中国的基本逻辑【上海封城日记4月4日】

余亮 壹寸灰 2022-04-21

昨晚刚发布完日记,就看到"胖妞"攻占朋友圈。虽然之前上海民众中间存在对防疫路线的争议,但我看朋友圈里多数上海居民对解放军的到来都兴高采烈!

孙春兰副总理到沪第二天,高铁、大飞机连夜输送大军驰援上海,规模超过武汉时期。据说中央指示四万医护人员不得占用上海资源,每人发一件滑雪衫,一个睡袋,力争36小时候结束行动,打道回府,今晚他们将在大学体育馆休息睡觉。你看,这是闪击,不,闪援上海,大军所向,只是为了消灭病毒法西斯,解除躺平派武装,绝不“占领”上海资源,还把元气重新注入上海。输送能力、效率、规模、气势都远超一个多月前的俄罗斯特别行动。

有人将昨夜这场行动上升到了“国运之战”的高度,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热血沸腾。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兴奋,上海的“普世价值”躺平派朋友们拿出了最后的倔强,讲起海派清口:“本来我都要躺平了,又被全国人民深深给拽起来了。”再次讪讪卧倒。

历史传说中的“路线之争”就在我们面前发生过了。看似争吵拌嘴,实为防疫模式之争(见昨天的日记),套用前辈的话,叫做“由国外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共同造成。”争论总有意义,但暂时尘埃落定,现在事情不管落到谁身上,都只有一条路,包括我自己。

昨晚我家老人抗原测试异常。刚看见结果的一刹那还是很震惊的,居然真的存在两道杠这种东西?!前两天第一轮核酸都过关了,本以为抗原测试只是陪衬呢。赶紧联系居委要来新的抗原测试盒复测,测完又多了一个两道杠。

事情落到自己头上的一瞬,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马上想到要是全家隔离了,小孩怎么办?但很快恢复冷静,先报告居委会联系第二天的核酸复检,再做一些必要准备。我找来一张隔离必备用品图,跑去给大宝推荐,结果发现他已经把学习用品全打包了,那感觉就像随时准备出门旅行一样,为爹甚为欣慰。大宝问隔离酒店有没有网络,我说可能住方舱,有没有网络不知道,先别想着上网课了,可能会失去更多。


所以今天就不用去做志愿者了,指望睡个懒觉,结果凌晨小宝发烧了,但是还跟我嬉皮笑脸。到今天上午状态就差多了,发烧39度,还呕吐。小宝抗原测试没问题,但是和老人一样发烧畏冷呕吐,让人感觉像那么回事了。

平时神头鬼脸的小宝躺在床上哼唧,还留出了眼泪。我要是像慈善自媒体号那样写下去,大家又要感伤了。还是不要了,信念所向,来了就要担当。

之前谣传2岁女孩因为发烧死于收治中心,继而母亲自杀。这个谣言视频里的孩子和母亲据说是美籍华人,不肯去方仓,还通过美领馆施压,最终去了隔离酒店。怎么评价这事,留给大家了。

王师驾临,住高端社区的朋友说,她们小区微信群里现在一片和谐,”气氛比之前都好,还在阴阳怪气的就是老外,老外说:basic logic is not through here; the government can do whatever it wants…. (基本逻辑在中国会失效,政府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大约是在埋汰中国太有动员力。我觉得可以这样怼回去:”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逻辑在西方失效了,政府可以不做任何它不想做的事情。


不过要把这个中国基本逻辑夯实也不容易,需要锲而不舍、拒绝躺平的努力。军队动员能力强大还不够,基层的组织和发展能力也很重要,今天就说说居委会组织吧。

惭愧我自己就是一个缩影——如果不是疫情,几乎不会和居委会打交道。平时对于业委会、物业、居委会之间永恒的三角战争也是敬而远之。郊区地段,拆迁户往往坐拥几套房产,没事打麻将,与物业争夺小店、停车位的权益。互相在楼道贴传单号召罢免对方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因为疫情,才和居委会有了联系。

昨天我问居委会主任,前面两年各地都有封城行为发生,那么有没有人给上海的居委会做过相关培训?回答是没有,说遇到这种事一般要靠有经验的支援团队来支持,我们自己没经验。我又问有没有发过相关手册?包括怎么管理志愿者,怎么安排物资,怎么组织核酸……没有,统统都没有。这两天网上倒是有人发布志愿者手册,但里面讲的都是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一类信息。关键在于怎么组织啊,总结经验套路、优化系统,类似于正规企业里都要有的sop流程管理建设。我可能想多了,不事到临头,都不会有。不知道武汉和西安有没有这方面总结,回头希望和大家一起总结一个上海版操作经验。

就好比社区的微信群,太多无效信息刷屏。居委会人员重复回答各种问题,浪费做事的宝贵时间。应该设置信息志愿者替居委人员回答问题。微信这种东西让人离不开,方便把所有人聚在一起,却又是糟糕的信息组织工具,张小龙有没有动力来改进?

关于上海的居委会,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上海是平行世界,上层的精英层们头头是道,以为一切尽在掌握,而控制基层的是地方势力,居委会已经没有什么年轻人,都是家族关系控制用来养老的地方,怎么指望他们能干好?赛雷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实际是因为居委会待遇太低,在江浙沪里倒数,三、四千元的工资,那么只有不缺房子的本地人才愿意干,外地年轻人谁愿意?

要说居委会辛苦,那是很辛苦,我们小区主任每天早出晚归,睡四、五个钟头,什么活都盯。目前看做得都还不错。志愿者们大多也表现很赞,还会互相鼓舞打气。不过现在阳性很少,要是像浦东那样被疫情击穿,不知道会是什么表现。

有人半开玩笑,说一群都不太会用微信的居委会大爷大妈,却在组织能干的数字精英们防疫,应该反过来才对。说应该让广告公司来做,万人会展活动都不在话下,各种清单还不给你用手册安排的明明白白。我看这说法也是托大。


公司来做,需要多少报价?需要采购多少资源?居委会本身并没有多少资源。就算广告公司能做好社区防疫工作,问题是,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要锻炼基层政府啊。如果基层政府不行,把一切社会和行政都交给资本逻辑接管,一切社会服务向公司购买,那就是所谓“小政府大社会”。基层政府像小微企业一样,都是健康社会的细胞基础,弱化任何一方,社会就会失去平衡,正如欧美印墨在疫情和经济中的表现。

但是基层政府向公司学习组织,这是必要的。用政府和社会(市场)两套逻辑互相竞争、倒逼进步,这大约是中国逻辑的原则之一。市场要下沉,政府要走群众路线。当然也不容易,作为前网络从业者,我知道体制内做一个主页都烂的要死,太多牵扯和捣糨糊。就得有上帝之鞭来抽才能进步。

来听听大佬怎么说上海基层的。复旦前校长、现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林尚立,2014年时候说起上海的基层政府,说是行政有效,但治理无效。大意是居委会这一层要变成政府和社会交融的地方,而不能只变成行政系统的末梢。他说要下沉,要培养社区领袖,过去国企里那些善于走群众路线的的工段长、书记退休后在社区里能够继续发挥组织能力,但是这些人已经远去。我们需要新时代的”小巷总理“。但是在这个市场化的传媒时代,新人类应该都没兴趣当小巷总理,而都想当网红,即使想从政,也是想当”微博大总统“对吧。

平心而论,2500万人口的上海,这次不少方面做的其实不错,包括预留快递、药物、送医通道等等。出了不少问题,有人说是因为上海政府下沉调查不够,过于乐观相信中间的技术官僚能把事情做好,不知道底下情况失控。不仅是政府,知识界也需要下沉。比如我们有太多的主流经济学家、黑板经济学家,总是围绕国际期刊利益集团打转,我看更需要培养社区经济学家。比如这两天热议的外地人拿不到免费发放物资的问题。有网友说的有趣意思:这不只是排外问题,更有现实问题。比如群租房的物资怎么配送?居委会是按户发放,但链家群租房里一户好几门,各自要求有一份物资。如果你让他们按户均分,他们又互不认识,无法像家庭一样统筹共享物资。

问了社区,租客里来当志愿者的人很少。必须承认,给群租租客做核酸、送快递都是比较麻烦的事情,比较难联系上。但这不能怨他们,他们只是社区的过客,当然缺少稳定联系。(个人倒是建议,租客年轻人获得一些社区关系有好处,可以主动去做志愿者,比业余时间打游戏刷抖音要好。)

林尚立提到社区组织需要考虑流动人口问题。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时代,家庭明显不是社会最小单位,租客才是,建立在小家庭上的社会分配机制和学术研究就愈发无效了,怎么破?

顺带提一句,复旦的社区研究专家刘建军揶揄过:哪个小区的高知多,哪个小区的社群建设就会很差。为什么呢?知识分子比普通人“作”呀,毛病多,太难搞。

今天居家自我隔离,在楼上看着第二轮核酸的长队。居民们排队的时候还是松松垮垮,摩肩接踵。一户人家跑到院子里来晒太阳,别的邻居看见了赶紧很给面子的说:“我们小区很安全的,没关系。”他不知道楼上有个潜在的阳性人士正盯着他吗?

每一个没经历过的城市都要补课,经历过的城市才会升级。不少上海朋友都说,之前去北京出差,觉得北京的健康宝设计特别麻烦,点进去还要在一排菜单里选择,现场扫码弹出的绿码才算数,上海没有这个,直接出示绿码很方便。现在看来北京那个才是更仔细的流调数据方案。你到任何公共场所都要先扫一下,留下足迹。

事情不落到自己头上就不着急。人就是需要锻炼,总是松弛不行。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结果一个老同学发消息揶揄我,说:”感觉你对去方舱有点小期待呢,能不去还是不要去了。“感觉被人看穿了

不过第二轮核酸比第一轮改进了很多,居委会在地上喷漆,标识两米间隔的排队线,延伸了200多米,给这座城市基层的地面留下了永久的物理印记,希望也留下心理痕迹,改善一座城市的气质。


这一个多月的表现,让上海这只庄股突然断崖式大跌。解放军到上海,但形势依然严峻。就像股市,政策底到了,市场底还没到,有个延迟。我得到的消息是,拐点远没有到来,每天新增感染人数上万也不必惊讶,但是拐点会到来的。

昨天日记聊了一下上海的面子、气质和部分市民的性格,并没有贬低的意思,只为了认识自己,不断进步。在武汉的方舱里,居民自发表演才艺、自发组织起来克服困难。目前看到上海方舱里的视频,主要是埋汰条件差,还有爷叔们大喊大叫示威。这样做,很容易让某些港台人士兴起不切实际的幻想啊,以为这是他们期待的公民不服从精神

上海“白辛苦,不辛苦”,有不少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在团结旗帜下,可以探索新方法,但不能搞“上海例外论”,以为神功护体,结果忽悠了自己。以前龙应台之类倡导上海、深圳应该与港台联合形成南方共和国,这当然不是上海的意思,却是一部分高华的念想。各省队伍支援,上海居民欢呼,该知道上海是谁的上海了吧?


封城日记4月1日:“不是每条狗都可以在家拉屎”

封城日记4月2日:沪吹和感染人数双双反弹

两个刷屏电话录音背后的故事【上海封城日记4月3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