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除了江河湖海,田里也能养鱼?

智渔 智渔 2021-11-08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稻田里养鱼、捉鱼的大场面,比如综艺《向往的生活》就给咱展示过:每当大伙演员们想吃鱼的时候,直接就可以到自家的稻田里捉上几条炖上一锅。

 


这是真实存在的生活场景噢!稻田养鱼是中国农业文明中一种经典的农耕模式,它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让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是一种综合种养模式的淡水养殖,能给我们的经济创造双丰收。而对鱼儿来讲,从鱼苗到佳肴,都一直有着水稻(米饭)的陪伴,也简直是一种天造地设的搭配。 

 

稻鱼共生的生态体系作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选定的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对鱼和农作物都有着不少的好处。

 

 

道理简单不过,在稻田养鱼,鱼会吃掉田里的昆虫和浮游生物,这样在减少害虫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改善了稻田的环境;而鱼的排泄物又可以作为稻田的养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种植水稻和养鱼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但是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成熟,这些问题都可以很好解决。比如稻田需要施肥所带来的水位降低,可以采用分段间隔施肥的方法,让鱼可以在另一半田块里安然回避;而如果养鱼后有时仍需使用农药杀虫,解决的办法可以是选用低毒性农药(按常规用量对鱼是安全的),也可以在施农药前先疏通沟溜,以便于鱼类回避并降低田水药物的浓度。

 

中国算是最早采取稻田养鱼的国家,最早的记载,源自曹操亲笔撰写的鱼肉“米其林指南”-- 《四时食制》: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 

 

「成都郫县稻田里生长的黄色鱼鳞、红色尾巴的鱼可以做成鱼酱」。这被认为最早于东汉便有了稻鱼共生的概念了。稻田渔业继续发展至晚唐,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操作流程了,不仅是种水稻的时候养鱼,种水稻前也养。在刘恂的《岭表录异》中就有着这样的记载:


新、泷等州山田,在荒平处,锄为町畦。伺春雨,丘中聚水,即先买鲩子散于田内。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又收鱼利,及种稻,且无稗草,乃民之上术也。
「在现在的广东新兴和罗定县,把荒山较为平缓的地方开垦成田塘,待春雨灌满田塘,放入鲩鱼苗,也就是草鱼苗。一两年后,田塘里的鱼长大了,杂草根被吃干净了,不仅让田塘肥沃更容易种水稻了,还收成了鲩鱼,是极好不过的了」

 

当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遇上现代科技的发展,稻鱼共生在上个世纪开始,开始了三个阶段的转变:

 

20世纪50-70年代 着重发展水稻种植

 

为了全面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政府和有关机构将高产定位为水稻种植的第一目标,因此当时的稻田养鱼主要是在种植水稻的稻田中零散地放养一定数量的鱼类,而且一般不进行饲料投喂和养殖管理且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以这一阶段的稻田养鱼产量相对较低、综合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生产面积最多时约为67万公顷。



20世纪80-90年代 大力发展综合养鱼


这一时期中国的水稻产量已经在稳步提升,加上人均收入水平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提高,居民的肉禽蛋类和水产类食物的需求增加了。因此,鱼的养殖管理也不再被忽视,很多新型养殖模式例如凼沟式和垄沟式开始出现,管理方式也发展为天然饲料结合人工投喂的管控模式。到1994年,全国约有21个省(市、区)进行稻田养鱼生产,总生产面积约85万公顷。商品鱼总产量约为21万吨,单产约243kg/公顷。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稻鱼并重共同发展
 

在这个阶段,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稻田养鱼,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意见》的通知,强调实现“稻鱼并重”,鼓励稻鱼生产,实现稻田养鱼的一二三产业融合。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其中提出要将稻田综合种养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稻田养鱼又有一轮新的发展高潮。





而到了21世纪,稻田养成鱼的全国产量与养殖面积同样开始迅猛地增长,体现我国的农渔业近年来的快速结合。不仅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在原本水稻的种植地里养殖淡水鱼,也有更多的地区从零开始,直接发展鱼稻共生的体系。

 


现如今,不论从产量,还是养殖面积上来说,稻田养成鱼已经成为了中国淡水养殖供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淡水鱼养殖的重要支柱之一。稻田渔业的淡水鱼产量虽然只占全国产量的7.88%,位居第三,但其养殖面积之大,同时也是农作物的种植地,可谓是在经济上提供了多重收益。

 


在下图可以看到,稻田里养鱼已经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已经有所普及,其中养殖产量排名前15的省份中,除浙江之外,大部分省份的产量都在很可观地在逐年增长。



然而正所谓南稻北麦,稻田渔业是否仅限于中国南部如云南、四川、湖北等传统水稻种植地区呢?

 
 

虽然传统水稻种植省份如湖北、四川等地的确有着不低的产量,中国北部地区如辽宁、黑龙江等省份也有不可忽视的稻田养殖渔业。扩展到全国来看,2018年以前,除了北京、西藏、甘肃和青海,基本都有着稻鱼共生的产业。而水稻种植也不仅限于我国南部了,只要超过110天的日均气温高于10℃,再配上适量水源,哪怕是哈尔滨,也可以种上水稻。

 

《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甘肃省的养殖面积尚不足1公顷,然而在近几年,甘肃的黄土高坡上也种上了水稻,不仅稻鱼稻虾稻田螺,还用七色水稻种出来一幅三英战吕布!

 

不过话说回来,稻鱼共生体系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维持及实施的,不仅仅需要渔业养殖技术,水稻养殖技术,还需要环境学知识及各种实操经验。除此之外,要使稻鱼共生体系良好得维持及产能,还有两点更需要从业人员的特别注意。


 一、 对于病虫害的控制难度增加   

由于共生体系中有鱼有水稻,一旦有危及水稻的病虫害侵入,普通的杀虫药会对鱼造成危害;反之如果危机鱼群的病虫害侵入,鱼塘里可以使用的药剂可能会对水稻造成损害。结果就是,在病虫害侵入的时候,往常有效的化学药剂可能就不能作为解决的方法,或者需要稀释到某种程度以至于其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对于鱼群健康的依赖程度增加   

由于整个生态系统中,鱼群承担着净化水质、肥沃田地的责任,一旦鱼群发生病变、意外或感染病菌,整个生态系统都可能崩溃。而如果田里留积有较多的死鱼,这些尸体随着腐烂会造成大量微生物的繁衍,诱发水稻病虫的问题不断出现,影响水质及水稻的质量与产量。

稻鱼共生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


稻鱼共生其实不仅限于养鱼。这个模式自汉代发展至今,许多地区都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养殖体系,比如稻鱼鸭共生系统、稻虾、稻蟹等。这不仅能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农渔业的双丰收;在某些地区,如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市,连年举办的稻田捕鱼节还吸引了旅游业,可谓是经济上的三丰收。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环保,鱼稻共生系统的种植、养殖技术会得到更多的研究与关注。这在未来将会更容易控制养殖、种植过程中的污染物,减少产生甚至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以保障稻田的茁壮发育生长,降低整片田地的运转成本、人工成本,最终实现收获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稻田养成鱼的发展也将从单纯的产量至上,转变为质量至上。在水稻产量、渔业产量平衡兼容并重之下,逐步发展为更为有机的高质食品。

 
那你有在水稻田里摸过鱼吗
最后是清蒸还是红烧了呢
快来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来源:

1.劉貴斌,周江偉,黃璜. 中國稻田養魚生產的發展、進步與功能分析[J]. 作物研究, 2017, 31(06): 591-596

2.將軍. 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情況[J].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19, 44(09): 6-7. 

3.李竣,陳潔,姜楠. 中國稻田養殖現狀及發展前景[J]. 農業展望, 2019, 15(01): 61-65. 

4. ‘第二届“兴安盟大米”丰收节暨乌兰浩特市第五届稻田捕鱼节开幕’, 新华网

http://www.nmg.xinhuanet.com/xwzx/cjtz/2019-09/13/c_1124994347.htm 

5. ‘在黄土高坡上 鱼蟹伴着水稻长’, 新京报,2019.06.

https://item.btime.com/06ucr0n7vvvo9g2uljf5s67i5qa

 

 

 

hi~ 还有你想看的







END

转载声明
本文由智渔原创,图表均由原作者制作,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编  辑  | 「数说渔业」特别行动A组
林柏亨、王欣迪、郭沛林、罗一鸣
排  版  |  黄晓健


感谢SEE基金会、劲草同行计划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